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0.8.08

民政党何去何从?

2007年的民政党大会上,身为妇女组主席的陈莲花说,向领袖讲真话已讲得很多了,就是未见付诸行动,他感到失望也很累。我曾经给予喝彩,认为她是民政党的另一个出位的新生一代的领袖。虽然在政坛上我们都对她很陌生,但她终究比其他人更为大胆发言。

2008年8月17日的民政霹州妇女组大会上,陈莲花又再以其一贯的本色,不论是否出自个人的意愿或是反映基层的意愿,提出民政考虑退出国阵的建议。我又再一次为她喝彩。她是在大选4个月后,成为民政最高级领袖发出另类声音的第一个人。虽然在此之前,已有人提出这样的建议,但代表性有限,也就成为一种舆论而不是党内的意愿。

在这方面,身为民政党代主席的许子根也巧妙地作出了回应,他说,陈莲花反映了基层的感受,也反映了党领袖之间的意见分歧,但现在还没有成为一个课题。且不论是否已成为或尚未成为一个课题,我们就此针对民政党应不应退出国阵作一个比较客观的分析,以尝试平衡退与不退的观点。

先说民政党不退国阵的依据与理由,它是在1972年与联盟组成槟州联合政府,但延至1974年才真正成为国阵大家庭的其中一个成员。自此之后,从来没有党员提出退出国阵之说;相反的,许多人也因为它是执政党而加入其中。就这样民政党在国阵内形成马华之外的一个重要成员,且被视为是华基的政党,与马华及砂州的人联党鼎足而立。在国阵内被“归类”为代表华人的执政党。

在这种局面下,尽管民政在内阁中只有一名正部长,但它拥有的槟州主导政权使到它的重要性不亚于马华和人联党,而且民政党也“满意或满足”于这样的格局。

虽然在308的大选后, 民政输得“面目全非”,但它还是认为留在国阵内会有翻身的一天;至少参选的国州议席不会被剥夺。因此脱离国阵被视为不切实际的想法。抑有进者,民政也寄望在不久之后会有机会重入内阁而重新出发,由于没有更好的理由放弃这样的期许,民政高层自然再等下去。再说,一旦脱离国阵,民政又何去何从呢?像这样不大不小的政党,已习惯生存于执政的政治生态中,一时要“自力更生”谈何容易?而且今天的政治已不容许一党“孤芳自责”,它又要和谁结盟呢?

在另一方面,如果等不到内阁部长,它又如何凝聚党的力量?又去哪里找平台再站起来?这已经不是民政一厢情愿的事,而是国阵会不会或有没有把民政当成是“不可或缺”的盟友,在困难中扶它一把?

于是民政又出现另一把声音,那就是在大选4个月后,仍未见有转机,只是在期待中过日子,显得十分被动,担心日子一久,党的基层会动摇而发生种种的变数。因此,与其“守株待兔”,不如在此关键时刻把自己“豁了出去”,以争取“党的尊严”和党员的自信。

陈莲花以身为副部长的身份,虽然尚未有足够的份量左右大局,但至少她已勇于表态,不因官位“噤若寒蝉”,足以让民政领导层深入思考。即便陈莲花表示只是传达基层的想法和要求,也是代表了党内确实有这样的“异见”。

不过,我们不认为民政会在近日内有何变动,以避免影响峇东埔的选情。至快也要留在党10月的代表大会才能比较明朗的窥见其下一步的动向。

就此而言,民政党上下所要考虑的是党的生存是列为第一位。所谓的生存是指在国阵不变和保持现状下,民政党的军心会散涣吗?若是不易保存其完整性,则在下一届大选时即使仍被分配原有的议席参加角逐,它的取胜的立足点在哪里呢?换句话说,民政党不能先担心“议席被抢去”而忽略了求存的大道理。先有党和整齐队伍,才有出胜的机会,这是立党的基石。当然也得视国阵整体有多大的改变及如何演绎国阵精神。

从这样看来,民政党的未来已不系于党领袖的喜恶来作决定,而是系于大多数党员想要一个怎样的政党?是继续活在等待中或依附其他党而生存或走出自我的尊严来,这就是民政党当下所面对的挑战。

它可以不必响应安华的呼吁,但它不得不考虑党员的感受。关键之处就在于民政党在国阵内还有没有角色可以扮演和怎样扮演?这个问题容不得民政来回答,而是由国阵来回应。

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民政陷入进退维谷的症结所在。

(原载于2008年8月20日 《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