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来,峇东埔补选是安华与其“前战友”阿力夏之争,也是公正党与巫统在争一个国会议席,对国家政局没有太大的影响,实则这是一场关系到国家政治是否因此而改变的大决战。这与国阵(巫统)是否派出重量级的候选人没有太大的关系;最直接的关系是身为“人民联盟”的实权领袖的安华是否因这一役而成为民联的真正在位的领袖,进而率军直奔布城?
这就是说,这场补选是决定人民联盟的未来命运;决定国阵的未来走向,也决定国家政局是否再来一次的政治海啸?如果我们把它当成普通的补选来看是偏离问题的焦点和它所具有的“震撼性”的重要性。
很遗憾的是,我们在连日来也听到各种负面的声音,最典型的莫过于指说“浪费时间”,也听到一些误导性的言论,指说这是个人权力欲望的发酵,滥用民主机制,企图叉开补选的实质意义,并降低这场补选的潜在威力。
我们不妨从三个层面来分析峇东埔补选的结果足以影响所有政党的命运和国家的未来。
一、 第一方面是“人民联盟”的兴衰在此一役。为什么这样说?那是因为在大选后出现的“人民联盟”是一个新的组合。它以安华为核心,成功地将民主行动党与回教党重新拢在一起,与公正党结盟成鼎足而立的阵线。如果没有安华,这个联盟肯定无法组成。当然如果没有安华,也不会发生308的大选,意外地出现5个州由反对党起而执政。
当安华把他的毅力和魅力向选民诉求改革后,他历史性地第一次与势力根深蒂固的国阵分享执政权力,在西马把版图一分为二。
可惜的是,他仍然缺乏一张通行证,在大选后还是国会的边缘人。但为什么会这样呢?也是因为国阵巧妙地择订大选的日子,以致安华因法令所限,不能参加国会大选。如果大选的日期压后一个月,就不会有今天的补选,因此错不在安华。
就在安华可以自由参加选举后(4月14日后),他必然也一定要拿回过去所失的权力。而这一役就是走进国会,以成为人民联盟的正其位的实权领袖,才得以展开他的政治抱负,不然一切都是空谈。这正如他在1982年竞逐国会议席,也是为他的政治旅途取得第一张通行证。如果没有在1982年的胜利,绝对不会有安华的神话连绵不断。这就是说,安华创造补选是为了要“卷土重来”。
他之所以不得不参加补选,除了要在个人政途上打翻身仗外;相等重要的是,为了巩固人民联盟取得的政治权力。不能否认的是,目前的人民联盟还是一个松弛的组织,三个政党之间尚有未能协调政纲和理念的落差,正需要安华全程投入其中。否则日子久了,难保不会出现裂痕;尤其是近来回教党一会儿与巫统密谈,一会儿又发出另类声音,对首相职另外解释,虽对民联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已预示正是安华出马的时候,也只有安华回到国会后才能镇住整个局面,不然的话,各别政党的某些不调和的意见,将会带来不同的诠释和解读,对人民联盟是个警戒讯号。
安华之所以有此威力,那是他曾两度出手,使到回教党势力坐大。一是在1999年的大选,给回教党再拿下登嘉楼州政权,并首次在国会拥有强大的阵容(27席);二是今年的大选,造就了回教党又夺下吉打州,再拥有霹雳州务大臣之职。单就这两个大动作,即便回教党不“感激不尽”,也要“饮水思源”。因此安华重回峇东埔肯定会使到回教党对民联更具信心。
同样的,民主行动党也是对安华感恩戴德的,因为安华的正确合作策略,终于让行动党一圆夺槟州政权的美梦;更在其他州大有斩获。行动党也从308大选看到安华的影响力。今天安华要回家(回到国会),也是行动党回报的大好时机。
至于安华本身的公正党,同样急待安华真正的掌握实权,而不是继续在当民联的隔着一层的领袖;也唯有安华重回国会,才能推动夺权的大计。
所谓的夺权是指安华释出的“916变天”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十分吊诡的议程,看似有这么一回事,又看是没有那么一回事,而要证明其真伪,就等着安华打响这一炮。这“炮打司令部”的基地就在峇东埔。
退一万步来说,如果安华未能在峇东埔重新站立起来,就意味着人民联盟有难,弄不好会失去至少三州的州政权(即雪/霹/槟)。为此,安华是只许胜,不许败,而且要胜得漂亮,则人民联盟将会有更大得转机,并衬托出安华是民联当下最被认可的领袖。如果将来真的有幸取得中央政权,首相职就非安华莫属了。
当然安华在胜出后,不一定会发生“916变天”的故事,但至少他已成为另一类得选择,足以和国阵争天下。
二、 第二方面是对国阵的冲击。一旦安华以超过一万张多数票夺回峇东埔议席后,没有人可以低估安华的势力, 包括随时都会发生倒戈的事件。
所谓的倒戈也不是安华“独创”的。在1994年的时候,沙巴团结党政府的倒台,即为一例。当时没有人指责倒戈的议员是政治青蛙,似乎是“政治正确”的举措。如今指责“不道德,不尊重民主”正是当年支持倒戈的人。
我们不知道会不会发生“916”事件,但既有先例,也就不能全盘否定,而是看安华狂胜到什么程度。如果真的狂胜,且多数票超过一万五千张,可能会打乱了国阵的整盘棋。问题是巫统的国会议员会倒向安华吗?他们会暗渡陈仓吗?特别是巫统在大选后又因党选面对不稳定因素时,会有失意人转而支持安华吗?
还有马华与民政和国大党又如何应对变化的到来?它们是要与国阵共存亡,或是另有想法,也不得而知。
东马得沙巴和砂拉越的一些国会议员会跟随安华起舞吗?
总而言之,国阵精神会持续下去吗?国阵会否重新凝聚起来?或是会因之陷入迷失中?一切的一切系于安华在峇东埔这一仗的结果。
说来也够吊诡的,安华本来就属于这个体制的人,而且不是等闲之辈。如果没有马哈迪在10多年前将安华挤出巫统,今天肯定不会有“人民联盟”的出现;今天也肯定是安华当政的年代。就因为马哈迪的大动作,导致了国阵这10年来都活在安华的阴影中,挥之不去。
尽管巫统三番四次否定安华的作用,也关起大门不让他回巢,但安华却凭个人的力量成了巫统永远的伤痛。他既是巫统的人,又不是巫统的人。这种矛盾已在峇东埔补选中表露无遗。
三、 第三方面是对政府体制的挑战。安华自1998年被革职后,从来没有停止对国阵的机制展开反击和抨击。他先是向其“政治师父”马哈迪的权威挑战,宁可坐牢也不低头;继之又向他的“政治师弟”纳吉猛攻,死咬对方不放;再下来,也就是在今年大选前后,又将火力集中指向阿都拉,从而否定国阵执政得正当性。
虽然如此,安华在今年的大选的斗争只成功一半,打掉国阵得4个州政权;另一半他打不掉的是中央政府仍然控制在国阵手中。他知道,在中央集权制下,中央政府拥有巨大的权力。如果没有乘胜追击,将可能危及5个州的执政权(吉兰丹原本就由回教党控制)。这就是为什么安华有了所谓的“916变天”的喊话。
在安华看来,国家机制不改变下,一切并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也不会达成他所追求的“改朝换代”,而是任由现有的体制继续操作。对此,他甚至预测,未来的3个月内,国家经济会更加地不稳定和难以克制通货膨胀。如果不改变的话,情况会更不妙。他正是以此作为他的“变天”的理由。
峇东埔的补选,就包含了这一层的意思,以“民心思变”之心来要求一个更大的改变。就此而言,峇东埔的补选已不是小儿科,而是关系国家前途的一个重大的“战役”。其成败不仅关系到安华的个人荣辱,也关系到人民联盟可否持久,更影响国阵的命运。一句话,政局会否重新洗牌,全赖峇东埔的战果而定。
(原载于2008年8月25日《号外周报》 第390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