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10.08

勿洞和平村心灵之旅(一)—马共的成立与斗争

1989年杪,马共与马政府及泰政府达成三方和平协议,结束了马共长达41年的武装斗争。这是指1948年6月马共被宣布为非法组织后,即转入地下从事游击战争,以和英军事政府进行长期的抗争。虽然在1955年时,以东姑为首的联盟政府在华玲与马共书记长陈平举行和谈,但以失败告终,马共又转入森林打游击战。即便在1957年马来亚独立和1963年马来西亚成立,马共不仅未放下武器,而且在60年代末期又开展另一轮的南下突击队斗争。

这之中有一个吊诡的“突变”,那就是1969年“513”事件后,马共又增加了它的军事队伍。根据陈平在回忆录中透露,马共的军事力量从数百名增加到1300名之众。而大本营则设在马泰边境的大森林内。

再有一个“突变”是当马共在持续其武装斗争的当儿,马来西亚政府在敦拉萨领导下,于1974年率先东盟国家与中国建立邦交。抑有进者,敦拉萨也在北京拜会了中共主席毛泽东,对于马共来说,有些不可思议。因为他们敬仰的毛主席和他们的国内“敌人”首领握手言和,一笑泯恩仇。

再下来的政治变化虽有马共起着制衡作用,但马中的关系却急切地在转变中,关于马中关系的微妙化可以从中国驻马来西亚首任大使王幼平的回忆录中窥见。

在那个时候,我们很难想象马中怎么会如此迅快地建交。因为在那个时候,中国还处在文化大革命的第二阶段(从1966年到1971年林彪出事为止属于第一阶段),而且党政分明地强调政府对政府与党对党的关系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换句话说,中国政府在与马来西亚政府建交的同时,并没有切断中共和马共的党对党的关系。

其微妙处也反映在马共的“革命之声”电台也在1969年启播,被认为是从中国境内发射(后来证实是在湖南长沙设置马共电台)。

其实马来亚共产党与共产国际和中共扯上关系始于1925年。当时中共还是属于一个不起眼的政党,表面上维持国共的合作(这是孙中山在1924年主张联共而有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向割据的军阀宣战),但那一年孙中山逝世后,国共关系已逐渐起了变化,矛盾日益加深,主要是继孙中山之后的蒋介石与共产势不两立,终于在1927年毁掉两党合作协议,而向中共党人大开杀戎,导致中共损失惨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共产国际也把其势力伸入马来亚和新加坡,1928年在新加坡成立“中共南洋临时委员会”。它也因此与中共有一定的联系。

这里头要带出一个故事是刘少奇(后来成为中共第二号人物及国家主席(1959-1966年)的第三位夫人谢飞就是来自新加坡南洋共党的一名干事。他们后来仳离(定居中国),才有了王光美下嫁刘少奇的篇章)。

1930年,马来亚共产党正式秘密成立(在森州的瓜拉比朥橡胶园内成立),发起人竟不是本地人,而是来自越南的杰出革命者胡志明(他当时是代表共产国际偷渡入马进行活动,也巧妙地离去,在英军事政府眼皮底下来去无踪)。胡志明(使用阮爱国的名字)离开马来亚后,转回越南搞革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后,领导越共夺得北越政权;更在1975年解放南越而统一了这个国家。今天的胡志明市就是用来纪念这位越南的国父。原本在解放前称为西贡。

尽管胡志明在马共成立后不曾再来到马来亚活动,但他播下的种子却成为左翼力量的核心,与英国殖民政府展开不间断的斗争。

与此同时,因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激起马新民众同仇敌忾,掀起了反日运动;而以1937年日本向中国发动全面战争之后达到高潮。马共在这方面也起了催化作用,促成马新人民对日本的仇视与痛恨。英殖民政府一方面担心日本军事主义者势力膨胀,另一方面也担心马共势力坐大,因此采取了抑制的政策,以防止马共借抗日而激起反殖浪潮。这就是说,华人的加入抗日行动是与日俱增的,而以陈嘉庚领导的“南侨总会”被视为最高的抗日总指挥。但马共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这个时候,马共又迎来了另一位越南人出任领袖,他就是后来被查出是三面间谍(法国、英国及日本)的莱特。

既然是胡志明开了头,莱特在后来的“接班”也就被马共当成是“极其自然”的事,正是因为马共份子的后知后觉,他们成了莱特利用的一支战斗队伍。

1941年杪,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入马来亚和新加坡,英国人弃械不战,剩下马共艰苦抵抗也无法抵挡,终于在1942年完全成为日本的殖民地。虽然如此,当时的马新只剩下马共是一支在森林作战的队伍,华人则不幸成为日本屠刀下的牺牲者,血泪斑斑,磬竹难书。

1943年,英国通过秘密管道,利用马共的游击力量向日本开战。这就是马共与英国的第一次合作,也是最后一次的合作。

1945年日本投降,马共领导的抗日军发展成为1万2千余人的军事队伍,也有部份进驻城镇成立人民委员会,执行政府工作。但很快地,英军又卷土重来,它不愿意与马共分享权力,也促使马共份子缴械(约6000余人)重返社会。莱特在这关键时刻并没有使到马共成为政治主导力量,也让步于英国重建势力。其结果是整个社会动荡不安,马共在这个时期显得“迷失”方向,不知莱特要把他们带向何方,直到1947年,马共才发现莱特身份可疑,但一切已是太迟,当莱特逃逸后,马共的势力又受重挫,才有了陈平以24岁之龄接替莱特成为马共首领(1948年莱特在曼谷被马共与泰共连手暗杀)。

这个时候,马共的组织已不再如同抗日时的强大队伍,而是面临另一场考验。在英国看来是大好时机,即刻在1948年进行围剿和大逮捕。就这样,马共又转入地下拿起武器。全国进入紧急状态,50万华人被赶入新村生活,企图切断马共的后援。在另一方面,马共除了反击外,就是与英军周旋。一场“不宣而战”的战争又再开始了。下来的故事可以从陈平的回忆录中窥见。

我提起这段历史,是为了叙述下面的故事。我在7月26日带领韩江电视新闻中心对勿洞的和平村进行了一场心灵之旅,相关的节目请留意流灠韩视网hctvnews.net.

(原载于2008年8月11日《号外周报》 第388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