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所料,民政党中委会按照主流派的意愿产生。虽然间中范清渊“突围而出”没有使到唯一的马来候选人阿沙鲁丁当选而展现出副主席阵营的三大种族的排阵,但整体还是许子根的团队已告成形。
这一股主流派有林敬益的人马,最明显反映在署理主席郑可杨及民青团长林时彬的脱颖而出,自然原属林敬益阵营也就归顺于许子根的队伍。
至于谢宽泰的“阵营”在实质上尚未成形,但不能低估他的人马尚分布在各地。因此许子根正希望将谢重新纳入主流,而出任副主席及中央工作委员是当下可能做到的,即使槟城人又多一位副主席,也不会引起非议,因为他们都能理解安排谢宽泰是为了整局,不是私相授受。谢宽泰会否接受这样的安置,倒要看他认为在党内是否有重要的角色可扮演?
此外,许子根的团队的另一个主要干将会是邓章耀。若无意外邓将会出任新的总秘书。邓原是槟州行政议员,在308大选期间,他是一匹冲出的“黑马”,被视为许子根的接班人,有望出任首席部长。可惜事与愿违,308的政治海啸,把一切美梦打碎了,民政又回到未时路。
尽管已当选槟州主席的丁福南退出副主席角逐,但他被委为中委也是预料中事。因此整体来说,民政的中央阵容还是以槟州为大本营,而且变得较前突出,例如主席许子根(槟城)、副主席范清渊(槟城),若加上谢宽泰任副主席,就是两名来自槟城的副主席。再加上总秘书邓章耀(槟城)及四名当选中委(槟城)和一名丁福南受委中委,以及吴秀丽和胡栋强分别出任妇女组和民青团署理主席及署理团长。几乎让人明显地感觉民政把未来放在槟城,也确认只有在槟州翻身,才是民政的未来。
在这方面,许子根的思维和策略可以做下列的解读和理解:
1. 民政不会退出国阵,民政要留在国阵,至少在现阶段是在国阵内打翻身仗。不论外界和内部出现一些不同的看法,民政不认为它此时应该更换跑道。
2. 民政对巫统的关系,在上层方面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对槟州的巫统,民政又如何重修旧好呢?有人认为民政与槟巫统的关系的失调乃至恶化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之中交织着的个人恩怨与利益关系多过党的理念的差距。没错,民政打出的是多元种族理念,而巫统是为马来人而斗争,但彼此间相处近40年,为何会在近年关系恶化?这也是与争夺首席部长位有一定的关系。
在槟州的巫统,前阵有人认为已是时候改变政权的结构,而这个结构不能被改变,也是因为民政影响巫统上层所致,因此要打掉的第一个大障碍,就是清除许子根在槟州国阵的领导。于是我们看到了“寄居论”者将怨气泄在许子根身上,并牵动槟州巫统各区部领导人也同时发难,直斥许子根造成失去槟州政权。
就民政而言,失掉槟州政权罪不在民政,而是全体共同承担。言下之意是槟州巫统的某些人不能对2006年拉布条事件造成许子根的难堪和给国阵政府负面的影响完全逃脱责任。
因此民政与槟巫统关系的“紧张”已在2006年浮出台出,今天后者趁308大选后“收拾许子根”,不仅没有“理直气壮”,反而包含了“强词夺理”。
在这个问题上,许子根如何修补与槟州巫统的关系变成一个大学问,他不能把过去发生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但也不能老是耿耿于怀,不再与槟州巫统不相往来。最适当的方法固然是阿都拉亲自出面调解,不能再对此事保持沉默。也许在阿都拉看来不是大不了的事;也许许子根可以忍辱负重;但槟州人民看到眼里而痛在心里也是不争的事实。这已不是许子根的个人问题,而是民政党尊严的问题。
3. 许子根目前所做的是在不断努力的鞭策国阵的当儿,也希望阿都拉利用有限的时间为民政党“平反”。“平反”的意义在于促成槟州巫统某些人曾对许子根造成的伤害表示歉意;也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民政一个平台重新出发。光是讲是没有用的,只有行动才能证明国阵还要民政留下来。
为证明这一点,阿都拉也许应该评估民政留在国阵内的角色,它不能比国大党更不济事(至少还有一名内阁部长),也不应把民政与进步党相提并论。遗憾是时至今日,人们并没有看到民政已在这方面扭转劣势。
这是许子根的伤痛,也是民政最难以接受的残酷的现实。更为重要的一点,许子根在未来能促成巫统改变吗?能消除霸权心态吗?
4. 既然许子根“已说服”民政党人与其单打独斗,不入留在国阵,那么,许子根也要有一个时间表来审视民政是否已经被善待或被视为一个平等的合作伙伴?
如果民政一直没有机会突破困局,它又如何在废墟中站起来?研究政治的人都知道政治是现实的,政治是讲求实力的。但民政今日的“落难”,不等于它应该自我消失。这就是许子根所要表达的意愿,也是民政的未来的新起点。它可能出现的局面是“感化”了阿都拉的消极以对民政党的态度,也争取到纳吉的支持,让民政有一个新平台站起来,当然不是说许子根很在意官职,但既然要留在国阵,国阵又不分配资源个民政,对民政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因此我们看到民政采取的策略是不刻意改变它的华基色彩,而是继续标榜它的多元理念,希望能一举促使国阵认识到多元组合是未来的走向,国阵再也不能陈陈相因,得过且过的“苟且偷生”。当然先觉的条件是民政有一把声音在内阁上反映,不然一切又是奢谈的。假使民政在未来还是什么都分不到,那就要自我保重与自我转型了。
(原载于2008年10月20日《号外周报》 第398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