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的“妇女解放运动”几乎与国际妇运同步开展,令人意想不到。但在独立之后,我国的妇解运动就鲜有突破性的例子,而是按照政治的格局,只让妇女扮演次要的角色。这也是为什么直到今天,妇女在政坛上呼风唤雨的年代似乎尚未到来,即便旺阿兹莎在1999至2009的10年内领导人民公正党成为一方盟主,但站在她后面的是一位政治巨人,他就是安华依布拉欣才使到她具有政治魅力。除此之外,妇女要能撑半边天的时代有待努力开拓,否则不易成事。
在这方面,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马来西亚的妇运是如何与国际妇解运动挂钩的?
1. 1910年国际妇运先驱蔡特金在哥本哈根举行的第二次国际妇女大会,建议订3月8日为国际劳动妇女节获得通过,掀起一场妇女醒觉运动,争取男女同工同酬。此时马来亚有两位妇女出现在政治舞台。一个是正面人物陈粹芬(1873-1960),孙中山的第二夫人。他们在澳门邂逅而成为红颜知己。1910年她随孙来马搞革命,随行的还有孙中山元配卢夫人及助手。当孙中山辛亥革命(1911年)成功,陈粹芬未随行返中国,而是选择留在槟城居住,直到1931年才由孙中山长子孙科接回广州居住。陈粹芬消失在孙中山的生活圈后,才有了1915年宋庆龄下嫁孙中山的故事。孙中山在1925年逝世,宋庆龄也独守终身(1995年),成为一代“国母”。
另一个是负面人物槟城的陈璧君(1882-1959),1912年死心塌地的嫁汪精卫。1938年汪精卫叛变成立受日本控制的伪南京政权,陈璧君成为大汉奸夫人,并出任广东政治指导员(相等于省长职权),1944年汪精卫死后她被捕,1959死于牢中。陈璧君是梁宇皋的表妹。
一正一负的人物,虽是个别行动,但也确实起着推波助澜作用,也有助我们了解女人从政似乎始于“妻凭夫贵”。
2. 1930年起,英国让大量妇女移民马来西亚。在这之前,女性与男性的比例是2对8。在这之后,从3对7增至5对5,单单1934-1938年就有19万妇女从中国移入。到了1947年,华人男性1百余万,女性增至80余万人,距离越拉越近。
3. 1937年中日抗战期间,马来亚妇女投身政治洪流,掀起一场真正的妇解运动,直到战后(1945年)仍然前仆后继。
又是两位奇女子成为焦点人物。
其一是马共传奇人物李明(1926年生),1952年被英殖民政府扣捕,成为轰动国际大新闻。经审讯后,被关押10年,1963年被解递出境到中国,在中国与马共第三号人物陈田结为夫妇。目前李明定居广颐享天年(详情参阅陈平著《我方的历史》)。
其二是大富豪叶祖意的孙女叶真宝(Nancy Yeap)。1951年在急进党旗帜下参加乔治市议会选举漂亮胜出,成为我国史上第一位民选女议员。1953年任期届满,1955年协助其母亲黄绣娘与林苍佑争州议席不果,从此退隐政坛,目前居于新加坡(详情参阅谢诗坚著《林苍祐评传》)。
这两位奇女子目前健在,她们反映了两个不同的政治思潮,但随后鼓励了更多妇女从政。
4. 独立之后,循着这一传统,妇女参政以左派居多,例如劳工党于1958年设立妇女组,并于1964年举行全国性成立大会,巾帼不让须眉,英姿飒爽,显现了男女参政平权的地位。
砂人民联合党后来也以左的姿态成立妇女组,展现了她们的昂扬斗志。
5. 70年代之后,当下的三个政党也有了妇女组。
i. 民主行动党妇女组成立于1972年,表现以领袖魅力而定。组织体系有待提升。
ii. 马华公会妇女组成立于1975年,表现整体,政治意识有需加强。
iii. 民政党组成立于1982年,力图表现多元,政治活力尚待形成。
6. 在逾千万选民中,女性占40%以上,以华裔3百万选民来看,女性选民至少有1百20万,起着举足轻重作用。在这方面,妇女组扮演了什么样的重要角色?具体上看不到。即使有发挥,尚成不了大气候。例如阵容最强的马华妇女组也无法抗拒308的政治大洪流。这又是为什么?
7. 照我看来今后的道路,应举办更多的与政治和民生相关的活动,减少与华团争角色,也要重视国际三八妇女节的纪念,以唤醒妇女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在组织尤重于政治理念的年代,妇女组的功能要充分和正当的发挥,活动可以活泼轻彩但不流俗,也不是摆设,更不是象征性组织,而是一个政党的右膀,肩负着政党成败的命运。
8. 因此308之后,这四个政党的妇女能否撑党的半边天?让它们来告诉我们吧!
刊登于2009年9月1日 《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