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最难写的评论是马华公会的党争。一天一个样,一时一个变,你这边刚下完笔,那边又出现新的情况,令你捉摸不住,也啼笑皆非。是谁为一甲子的马华公会制造这么多的话题?是谁讲话算数?又是谁讲话不算数呢?
所有这一切皆因“道德”这两个字是始作俑者,而道德论的维护和捍卫者乃是针对蔡细历的性爱光碟发出不绝于耳的谴责声;尤其是蔡在2008年10月党选卷土重来后,就无时无刻地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与冷嘲热讽,非置他于死地不可。
如果蔡细历在2007年杪“出事”后就息政,自然不会再有人藉此攻击,但也许蔡“错在”(在卫道者看来)不甘寂寞,借308政治海啸再亮相政治舞台,打出反对建立“黄氏王朝”的口号而一鹄中的,击败了黄家泉当选署理总会长,以致他的胜利给他带来“灾难性”的打击。而领导这场“道德至上”运动的不是别人,正是新科上任的总会长翁诗杰。于是翁蔡之间成了“不共戴天”的政敌。他们之中的矛盾和恩怨最终竟劳驾纪律小组介入而有了“人头落地”的一幕(开除党籍)。从那一刻起(8月26日),马华上下已无宁日,每天打开报纸和电脑尽是党争和骂声。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追究是谁点燃起这一把火,把马华烧成今日的“焦头烂额”?因为如果没有这一纪律行动,蔡细历再怎样不满,也还得忍受党的打压。他也知道除非有特殊理由,他是不容易促成特大的召开。
因此我们的第一道问题要请翁诗杰及廖中莱和盘托出,到底谁采取主动出击蔡细历,并有了后继的行动?如果是集体的意愿,那就要坦率相告,而不是也没有必要相互抹黑。
第二道问题是在双十特大后,马华领导的心态是什么?翁诗杰是否“愿赌服输”,立刻走人?廖中莱又是什么一个态度?这之中有一个争议点是:翁认为中委应与他一起总辞以示负起责任。在不果后动用其权力指示总秘书召开特大来表决,他形容特大符合政治道德。廖则认为由始至终中委不曾表态总辞之事,而是翁总代为“宣布”。因此不存在总辞之议决,也没有为翁总订下辞职的时间表,一口否认有逼宫之举。
姑且不论哪方的说法比较令人信服,蔡派则是率先喊出再开特大来解散中委重选。他也义正严词地要翁一人做事一人当,兑现走人的承诺。
就在三派陷入僵局无从打开时,突然平地一声雷,翁诗杰在10月22日宣布已与蔡派和解,“大团结方案”出炉,一时之间所有的人都感到愕然与措手不及。如果不是事实摆在眼前,任谁也不相信性格刚硬,书生傲气十足的翁诗杰会有此妥协性方案出炉,这之中显然发生了什么尚未揭开的内幕,竟促成翁蔡三度暗渡陈仓私了恩怨。因此第三道问题是翁诗杰必须回答的:他为什么不再坚持“道德论”而与他内心的最大敌人“化敌为友”?是廖中莱他们“背叛和出卖”了他吗?怎么个让他感到受伤和心痛?因为到了今日,很多人都读不懂翁诗杰的政治理论。至于“大团结方案”又是与特大的结果“背道而驰”的。为什么会这样?翁诗杰的解释与道出真相的来龙去脉以还其政治尊严是必要的。
我们且不论马华的政治理念是什么?若是各自为了功利主义与官职,强硬地按自己方案处事,不理其他人感受,也是于事无补的。其结果是马华越伤越痛。这也形同鸵鸟把头埋进沙堆,对问题视而不见,又怎能解决矛盾呢?
既然蔡细历最先喊出再开特大;翁诗杰是第二个附和再开特大的,那么现在廖中来派也要特大,已印证了大家都不怕特大,因此第四道问题是谁反对召开特大?三派不是对特大“情有独钟”吗?这就是说,没有人意图将特大“扑灭”,那就由特大再次的了断无休止的论争吧!
如果说马华公会的斗争以民为本,那么三派人马应该坦荡荡的回到特大寻求新委托,用党章纪律来约束这个和那个,也约束不了人心。当人心一散,马华就不再是昔日的马华了。
刊登于2009年11月9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