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党61年的马华公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乱成一团,至少在表面上看来已是三分天下的割裂局面。在这种情形下,对一个已经伤痕累累的政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没有人此刻会预测下刻的命运,也不知道重选过后的马华会变成怎样?但有重选将远胜于没有重选的僵局持续,因此马华上下必须要包容及尊重新选出来的队伍。尽管新的领导层不一定遂心所愿,也不一定会把马华带上光明的大道。既然这是经过中央代表们选出的新阵容,马华除了接受外还得认命。至于华社是怎么想和如何回应新排阵,那是另外一个议题。因为不是华团代表选马华领导人,他们顶多指手划脚或有一部分的人是中央代表,不可能对马华党选起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是说,华社也好,选民也好,他们支不支持马华除了看领导层之外,更重要的是马华在国阵内,在国家政策的走向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而这就只有留待下届大选见真章了。
不过今天马华的乱局是华社在2008年大选中给马华的一个沉重的教训,反映了华人不满和不同意马华在国阵内逐渐失去影响力甚至没有影响力。没想到在308政治海啸后,马华推动的改革,不仅没有使到马华强大和振作起来,竟再一次陷入前所未有的党争,搞成“党中有党”,“乱中无秩”的笑话来。
就此来看,马华当下的党选不单单是选出新的领导人,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怎样“平定乱局”?如果参选的各方拿不出一套解救方案来,那一切的人事改变也“改不了和救不了”马华。
在这方面,如果马华各路人马达成“共识”,有提名无竞选,那是权宜之计,只聊胜于拼个“头破血流”,却无法解决派系斗争。对马华而言,也非良策;再说现在烽火四起,已不可能再现什么“团结方案”,兄弟阋墙已是不可避免了。
因此,现在的问题到底是“三国之战”或“双雄对峙”?我们很快就知道答案了。但不论是三个阵营一起出击或两个阵营争夺“天下”,都将对马华的未来起着重大的影响。我们不妨从三个阵营的领导人再加一个“程咬金”来简单扼要地分析其利弊:①翁诗杰宣布寻求蝉联,理由是改革尚未完成。优势是以个人才干一夫当关;劣势是双十特大后信誉不复,团队溃散。在缺乏整合和缺乏团队下,突围不易。②蔡细历的优势是在党内的势力比较团结,争取一千票有其可能,离胜利底线不远(50%则为1200票之数);但劣势是挥之不去的性爱光碟,无论怎样辩解也说不清楚。这成了他问鼎老大的最大心理障碍。他之所以迟迟未表态,也正卡在这个阻力上。如果廖派给他有条件的支持(任期的限制及其他让步),预料他会豁了出去,打一场恢复名誉战。③廖中莱的优势在于派系最大,人才也较平均,料可左右30到40%的选票;劣势是上位太快,被认为经验尚未老到还要磨练,不是时候单举廖派大旗。④正因为有此争议,另一位折中性人物被派上场,他就是卸任会长黄家定。他的优势是没在马华留下污点,也是第一位敢于提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的总会长。但劣势是领导马华期间,失多得少,有谋缺勇,未能制止霸权政治膨胀,以致在308大选中输得心惊胆战。最后不得不为败选负上责任,推举翁诗杰成为其接班人。而它本身不得不“英年早退”。
本来在2008年10月马华改选后换了新班子,一切已尘埃落定,是好是坏也一时看不出来,但事后时局的大转变也种下今日的祸根。
其一是蔡细历在十分不利的时局下,退而求其次的挑战黄家泉争老二,他也因此得罪也争老二的林祥才。他之所以小胜黄家泉是因为他打出“打倒黄家皇朝”(指黄家定有意让其兄在将来接班,提倡家族政治)而奏效。如今黄氏兄弟在新形势下被请出山,又被形容为“黄朝复辟”,但却构成对蔡细历的最大牵制。
其二是翁诗杰在成为舵主后,他的操之过急也给他带来困扰和隐忧,比如向蔡细历打“道德牌”,压得他在隙缝中挣扎和突围;取得了较多的同情票,再加上新总会长组成自己的“马青班底”而不惜开罪元老及党内的不同派系人马,终于又失去原有的支持票。在一加一减的冲击下,翁诗杰已没有两年前的意气风发,而不得不战战兢兢沉着应战了。
以上两个合二为一的事件围绕了两个主角,那就是翁诗杰与蔡细历。不幸的是因为翁蔡的误判使到原本支持翁诗杰的廖派和黄家军也转回头数落翁的刚愎自用;尤其是莫名其妙与蔡派来一个团结方案,原本已乱的马华就更加乱了;乱到党内党外都不知道要支持哪一派或归属哪一派,真是陷入雾里看花的悲情政治演义。
其实,先不理马华重选后会更好或更坏,眼前的布局好像是球已落在廖中莱的脚下,只要他的团队靠向三人中的其中一人,就会使其中一派成为掌握马华命运的新阵容。因此翁诗杰、蔡细历及黄家定正在关注廖中莱的走向。这就是说,廖中莱竟已悄然地崛起成为造王者而立于不败的地位。由于不期然地成为焦点人物,预料廖中莱派不会自行上阵,选择与其中一人(派)结盟已是大势所趋。从廖中莱的言语中,他似乎已暗示心有所属。就不知道他这一押的结果是什么?没有人能准确预卜后来的事。
这就是马华的今日;而它的今日是昨日造成的。
刊登于2010年3月17日《东方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