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否认的,在马来西亚将“以党治国”理念或理论发挥的最透彻的要数巫统。它从一开始(1955年起取得了自治政权)就朝这个理念来演绎党政关系,虽然有的时候它是“以政制党”(例如东姑在1959年挑选候选人就以首相的权威踢走马华总会长林苍祐),但更多的时候它是“以党治国”的(例如1971年敦拉萨上台时,明确提出“以党治国”理念,而且不含糊地以巫统作为政治核心)。因此在1972年党选时,敦拉萨期望其爱将加沙里沙菲依(去年逝世)能中选副主席而成为接班人之一,但因不幸落选而与接班失之交臂。
虽然在1976年时,刚上位的第三任副首相胡先翁想打破常规不从副主席中挑一人为副揆,而想提拔只是中委的内长加沙里沙菲依为副手,以圆敦拉萨的愿望,但在党内引起强烈反弹,结果胡先翁还得从三位副主席中挑一人为副首相。就这样开始了马哈迪上位的故事和神话了。
自此之后,巫统的主席(也是当然的首相)就没有也无法背弃“以党治国”的理念,即使在1987年东姑拉沙里挑战马哈迪党主席职时,马哈迪有说了“气话”:不一定党主席就是首相,而是决定于谁能掌握下议院大多数议员。
此说不假,但以巫统的“老树盘根”,马哈迪也不敢“大意失荆州”,而是倾全力以赴,他说只要胜出多一票就是胜了。由此可见,他深谙“以党治国”的理念是不容易被扭曲和更变的。
再举一个例子,当法庭于1988年宣布巫统为非法组织时,马哈迪马上成立他的“新巫统”,用以取代原巫统。就这样他坚定了“以党治国”的理念。
如果我们不善忘的话,当1981年马哈迪成为首相时,他就刻意开放党署理主席由东姑拉沙里及慕沙希淡争夺,由胜者出任副揆。当时马哈迪这样说,他让党代表自由选副首相。
因为此例一开,当安华在1993年逼走嘉华峇峇成为党署理主席时,马哈迪即使心有不甘,也不得不委任安华为副首相,当时报章只是一小栏发表首相署的公告。
由于这样,马哈迪在1998年革除安华时,也只能从副主席中挑一人接班。就这样阿都拉巴达威开始他的政治青云路。
综上观之,不论我们喜欢与否,巫统的治国方略是“以党治国”的,也不存在“党政分家”这一说法。
回过头来看马华公会,它也是从来没有放弃“以党治国”的理论,虽然它明知道“当家不当权”,但也根据巫统的模式以党为重。可是它在某个时候忽略了“以政治党”的逆转性,例如1958年林苍祐当选马华总会长时,他既不是内阁部长,也不是槟州首席部长,只是一名州议员和被委任的国会议会。而出任部长的马华代表有李孝式、陈修信、梁宇臬及翁毓麟。就这样,一切重要决策在内阁中决定时,林苍祐就什么都不知道了。也因为这样,东姑在1959年对联盟候选人的排阵是“以政压党”时,马华当权派只得靠边站,“以党治国”的理念成为笑柄。
当林苍祐于1959年辞总会长后,接位的是过渡人物谢敦禄,他也不是内阁部长,只是一名上议员(曾任吉打州行政议员),一切权力操在陈修信手里。因此从1959年到1961年,马华的“以党治国”理念只是流于形式,也唯有在1962年陈修信正式出任马华总会长后,“以党治国”的理念才多少发挥作用(即在马华的配额下由马华推荐人选)。
李三春(1974-1983)显然是最会演绎“以党治国”理论的。他决意牢牢控制党,再用党的力量和权威与巫统力争。当然这是在不伤及巫统权益的大前提下进行的。比如马华被允许在国阵内向民政党发难,只要能拿下民政党,巫统是不会太过干预的。
马华在李三春之后所出现的总会长,说老实话竟无一人能出其右。这不是说他们的学识没有高过李三春,而是他们的谋略与政策的制定是不够党性化,经常碰到外来的压力时就折返或绕道而行,无法像李三春的时代让人感受到这是一位敢做敢当的总会长。他连行动党老大都敢面对了,还有什么他不敢做的?他在位时起用林建寿打林苍祐的战略不论对和错,不论你同意或不同意,他是带活马华公会(至少在槟州是如此)。李三春更绝的一招是专门在槟城收编反对党的议员,以加强马华的政治力量和谈判筹码,例如在1982年大选前,马华原只有两个槟州议员(即石清霖与黄瑞钦),后来李三春拉拢两位行动党州议员(陈毓书与萧汉钦)加入马华,又于1980年的一场补选林建寿胜出,马华一共有5名州议员。这使到李三春累积了筹码要求槟州以8席对8席和民政平分秋色而得逞。
自李三春以后在位最久的总会长是林良实,无奈他是在马哈迪当政的年代出任总会长,要怎么突破也不可能了。抑有进者,马哈迪的“以党治国”中也会使出“以政治党”来克住马华公会不能轻举妄动。对此,林良实有最深切的感受。来到黄家定的年代(2003),国家已进入阿都拉时代,他同样发现到马华在国阵内扮演的角色越来越模糊,因而他转向党内提出改革之道。这种民主化的推动也无法改善和提升马华“以党治国”的地位,因为它必须面对强大的巫统或让路或妥协,否则难成大事。308政治海啸就是让马华付出惨痛的政治代价。
如果说“以党治国”模式行不通,马华需要改成“党政分家”又是否行得通呢?它依然有危险性。
例如新任总会长蔡细历不入阁,让其他人担任内阁部长,走向“党政分家”第一步。这是马华自陈修信以降就不曾有过的先例。蔡细历如果不想成为林苍祐第二或谢敦禄第二的话,他应有所领悟和警惕自我设陷。
刊登于2010年4月15日《东方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