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3.5.10

评槟州人口结构变化 (跃马扬鞭)

《南洋商报》在4月28日有这样的报导:槟州人口预计在今年突破150万人,达到160万9900人,其中华裔人口将从2005年的43%降至今年的40.9%,达65万8700人;而原为41.3%的马来人口将增长至67万6900人,即占人口的42%。这似乎是说,马来人的人口已首次超越华人人口。

这则消息是从槟州人口统计局探悉而来的,虽尚未正式公布,但在不久后可能会对外公布。不过我对这样的推论一点也不感到惊奇,而且我也认为它不具备改变政局的理由,因为槟城州政局一向以来归华人主导,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因为这么一个人口数字的改变而改变的。

首先我们对人口统计局的人口计算法是按人口比例逐年推算的,因为它不可能沿户敲门访问登记人口,因此它的准确性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不是权威性的。即使是有其依据,那也说明不了什么。毕竟槟州由华人担任首席部长由来已久,而且不论是执政党或反对党上台,都没有改变这一特征,因为这是建国时留下的“社会契约”,不能因其他因素或人口数字改变就要另立社会契约。

其次就拿目前的选区结构来说,在40个州议席选区中,国阵的分配是巫统15席、民政13席、马华10席及国大党2席。这意味着目前有23席是归给民政和马华的,两党合起来已分得57.5%的议席,若是全数胜利,民政与马华可以联合执政而不需要依赖其他政党的支持。但这个情况绝对不会发生,因为马华与民政是不可能背弃巫统的,反而是巫统在主导整个大局。换句话说,巫统可以决定首席部长的人选,但也只限于在民政和马华间挑选出来。直到目前为止,巫统还未有这种改变的意图,例如在1990年大选后,国阵中巫统12席加民政7席组成政府,原本改由巫统人出任,民政也不会有异议。但在考察整个政治环境后,巫统不要求改变现况,就是认为巫统必须守住“社会契约”,免得弄巧反拙。又如在2008年大选,民政因内讧使到首席部长人选“难产”,也就劳动首相阿都拉亲自出马,结果还是钦点民政的邓章耀。由此可见,首席部长已成了民政党的标签,但不幸因308政治海啸,把国阵冲得七零八落,才破了邓章耀首长梦。

其实,国阵自立国以来就不曾改变马华与民政的既定权力,即使自1994年起,马来传媒和政界就提出应由马来人担任槟州首席部长,但历任首相认为不妥,也就没有做出改变。因为他们知道当今只剩下槟城州由华人出任首席部长,如果再改变的话,那就意味着马来西亚华人已没有值得炫耀的政治舞台。至于马华公会担任的4名内阁部长,其权威与权力的象征并没有亮丽过一位首席部长。这也是为什么马华在80年代后就想方设法要夺回首席部长职。无奈每次都失望而归。当然这是马华与民政兄弟阋墙的故事,并没有对首长的特征做出重大的改变,也就不存在敏感课题。

就此而言,在当下的选区结构下,在未来的20年,还是不会有太大的变动;尤其是行动党在308跃登为槟州第一大党后,它是不可能同意选委会因人口结构的变化而改变选区的划分,因为它知道再一次的改变就是华人政治地位再下滑的开始。因此,行动党的上台(与公正党及回教党合组民联)必然会捍卫现状而不会同意不利华人的版图的改变。

行动党在2008年大选时也曾针对选区结构改变的危险性向民政开炮,如今已是执政党,自然会比民政和马华更加珍惜既定的基本人权。但如果行动党不小心跌进政治陷阱,对首席部长的职务由谁来担任表现不置可否的态度,那将是行动党噩梦的开始。

根据客观的反映,尽管行动党标榜走多元路线,但它不得不承认它的对手不是马华就是民政(指西马)。正因为这样,林冠英近日巧妙地表达他将留槟不上京,意指他会继续担任首席部长,只要他坚持这一点,行动党在首席部长人选上就没有危机感。

在这方面,公正党与回教党都会承认这是既成的事实。由此来推算在未来的20年应该不会有所改变,除非有意外变化。同样的,对国阵来说,也会维持这个承诺。

因此我们不担心,因为槟州人口种族比例的变化就应改变政治的结构。至于20年后会否有改变,就要看那个时候,中央政府怎样看待槟州的特殊性,是要它成为民主橱窗或要它变成沙巴第二?既然当下我们无需杞人忧天,下一届大选肯定不会因人口比例的改变而造成大冲击的。
让我们先管好未来20年的事;20年后的事就让给下一代去操心吧!


刊登于2010年5月3 及4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