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时事评论人谢诗坚认为,如果要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看马华的未来,就必须追溯马华的历史。谢诗坚是在月前《风云时报》主办的“马华 忙·盲·茫”讲座会上发表上述评述。
“马华是在1949年成立,当初英国人把50万名华人赶到新村去,华人为了自救而成立了一个政党,所以马华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民族大业而成立的政党。巫统和马华不一样,它在1946年成立,当时巫统反对马来亚联邦,要求重新拟定宪制,所以挑起了民族的大旗。马华刚开始成立的时候是一个独立机构,在1953年才转型为政党。”
“1958年,林苍佑挑战原任马华总会长陈祯禄,结果在党选中取得胜利,因为当时陈祯禄已经年届75,所以很多党内的少壮派都支持林苍佑。林苍佑党选总会长后开始成立新的团队,但是没多久他就尝到失败的滋味了。”
“林苍佑把党内的革命延续到党外,跟巫统起了正面的冲突,因为林苍佑要求马华拥有三分之一的议席。然而巫统已经表示不会接受马华的要求,这样一来,林苍佑的行动就越加激化了党内的斗争,导致陈修信最后成功与巫统谈判,并且把林苍佑踢出局。这就是马华的第一个党争。”谢诗坚叙述道。
“1979年,时任署理总会长曾永森挑战总会长李三春,当时的舆论对曾永森非常有利,各大华文报章的支持曾永森宣传广告更是铺天盖地,可是,中央代表的票却不一定跟华社的舆论一致,最后曾永森挑战失败。李三春在取得胜利之后即逼走曾永森,建立自己在马华的皇朝。”
“1982年大选,李三春接受挑战到芙蓉与行动党主席曾敏兴对垒,这场朝野之战的胜利带动的马华的士气,然而,李三春却在1983年毫无预兆地宣布退出政坛,让马华再次陷入分裂的边缘。”
“于是,1984年的党选就出现了梁维泮与陈群川之争。但是,梁维泮却犯了一个鲁莽的错误,就是开除陈群川等‘14精英’的反对派领袖,导致最后陈群川在党选中取得胜利。不过,陈群川在经历许多风波后虽然如愿以偿,却被官司缠身,最后身陷新加坡监狱。”
林良实退位之前曾想开除翁诗杰
“当时的署理总会长林良实取代毅然辞职的陈群川,成为马华的新一任领导人。马华进入林良实和李金狮的年代后,虽然也有派系斗争,但是林良实却始终强调党内团结,在党内解决问题,因此化解了党争危机。”谢诗坚认为,在这一点上,林良实是很成功的。
“然而,2001年林良实欲收购南洋报业,与林亚礼起了正面的冲突,2003年,两人被逼双双引退,由林良实推举的黄家定以及林亚礼推举的陈广才搭配成为新任的马华领导人。”
谢诗坚也透露,其实林良实在退位之前是想开除翁诗杰的,不过最后没有做到,而黄家定在上任以后就宣布不再追究之前的党争,所以翁诗杰就这样复活了起来。
“如果马华有第二个李三春的话,今天的党争就不会搞到这个地步。翁诗杰在社会虽然拥有很高的民望,但是他的处事手段不够圆滑,所以制造了很多公敌。另外,马华的传统是,跟基层越密切的领袖就会受到欢迎,翁诗杰和黄家定都不是这种人,但是蔡细历却是一个跟基层走得很近的领袖。”
马华不是太过民主 而是太过保守了
谢诗坚也反驳潘永强所认为的马华太过民主的言论,他认为马华如果只选主席是行不通的,因为马华不像巫统那样权力大过天,所以选出来的党主席也是没有作用的。
“巫统的机制是选党主席、署理主席、副主席,这就是以党治国。其实在1971年当敦阿都拉萨接任首相时就曾经表示,我国是以党治国的,因此任何事情都是由巫统决定。马华当时也没有发出反对的声音,因为马华只能屈服。”
谢诗坚认为,马华不是太过民主,而是太过保守了。
“虽然马华有2千300百多名中央代表,但是他们当中有很多人都是做了几十年的中央代表,而且中央代表也没有年龄限制。但是马华的命运往往就操控在这些人的手中,所以马华的制度是有问题的。”
潘永强却认为,我们不能以巫统就是用这种选举方式而合理化其他国阵成员党也应该用这种方式选举。
“党内的民主就是党内的决策是透明和公开的,而候选人的提名制度也是透明的,就像美国的总统候选人初选也是开放给所有党员的,这样才是健康的民主。当政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候,党意和民意之间的距离就会拉近,因为党员也不得不考虑民意所向来选出党领袖。”潘永强这样表示。
最后,谢诗坚认为马华不应继续关起门吵架,而是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土著权威组织(Perkasa)提了那么多言论,马华从来不敢反驳,如果马华再没有表现的话,那么决定它的命运的就不再是那些中央代表,而是我们人民了,人民要当马华的最后裁判!”
转载自《风云时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