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5.6.10

内阁改组马华露玄机 (直挂云帆)

纳吉于去年4月上台后的第一个内阁小改组是为了“顺应”马华的党选后的新布局,但没有显示太大的改变,也表达不出马华已重新整合而在内阁或政府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大局依然,马华只是在其原有的基础上互作调整。这就是说,纳吉的内阁不变,有变的是马华本身的人事调动。这对马华是好事或非好事,则是见仁见智的。

首先反映在纳吉内阁的特殊现象是在70位的正副部长中,竟有14位也就是20%是以上议员的身份挤入内阁的,这在过去是不曾有的。主要是因为在2008年的308政治海啸中,国阵失去一些重量级人才,尤其是成员党中的马华、民政和国大党及人民进步党的席位大为减少,不得不通过上议员的委任来“平衡”内阁的代表性。从种族比例或成员党分得有限的官职来看,表面上是维持过去的传统,实则已有了质的变化。因为依靠委任入阁或成为副部长,对一位从政者;特别是党领袖来说,在心理上是难受多过喜悦的,总觉得比人矮一截。这就是说,纳吉的内阁显示了国阵成员党中的不自在的心态,即使成员党中的基层有强烈求变的欲望,来到政府中的阁员也还是随遇而安的。由此来看内阁的小调动,那是看不出大道理来的,但小道理则是十分明显,它表现在下列的几个特征:

(一) 马华公会总会长不入阁的有陈祯禄(1949-1958)及林苍祐(1958-1959),还有后来的陈群川(1985-1986)。前者因年事已高,改由其儿子陈修信进入内阁,算是“子承父业”没有缺陷。但林苍祐当总会长后未争取入阁(他也是被委任的国会议员,足够资格当部长的),终于造成终生遗憾。当他在1959年与东姑对议席分配起争执时,由于不是内阁部长,也就被东姑当透明,转而与陈修信“暗渡陈仓”,把林苍祐挤出候选人名单也不给照会,政治上的够绝,以此为例。由此来看,不入阁是林苍祐最大的失策。也因为有了林苍祐的教训,马华以后的总会长一定入阁(但陈群川是个例外,他任期短,因触犯失信案,非政治案),且是内阁中第三把交椅的人。未想蔡细历在当总会长后,又不入阁(个中原因只有当事人知晓),自有难以解释的遗憾。不过他也学会了陈祯禄的那一招,把儿子送进政府当副部长。但不论怎么说,蔡细历不是陈祯禄,我们看不出其中的定数,但有玄机妙算在其中。

(二) 马华在过去两年的变化是马华60年来的变化的总和。如果说马华经过60年才出现数个惊涛骇浪的冲击和变化;那么在308后,马华几乎是将60年的历史一次性地压缩在短短的两年内走完一甲子的变化。从2008年的大选惨败(参选40个国席,只15人中选;参选87个州席,也只胜31席)(较之1969年的大选成绩更差)开始, 马华陷入了不安的状态,党内暗流汹涌,求变之心十分强烈。结果导致黄家定不入阁,以示负起失败的责任;继之他宣布不在同年的10月党选寻求蝉联,让位于新崛起的政治强人翁诗杰取而代之。

翁诗杰的上位刷新了马华的政治纪录,以一位独行侠竟能在党内成为舵手的,当推为第一人。可惜这位想学李三春政治手腕的人,却因自身的过于自信和尚未建立起自身的“忠诚班底”时,就大打“道德牌”和大开杀戒而种下祸根。结果党中央代表的反弹使到翁诗杰也在去年的双十特大中栽了筋斗,把自己的政治生命搭进去了。

马华特大出现的困境比起1984年马华党争及1985年的党选更是光怪陆离。虽先是奇峰突出地催生了翁诗杰与蔡细历大联手的“团结方案”,让所有搞政治的人都大跌眼镜和难以置信(搞政治搞到如同魔术表演,也只马华特大这一号,别无他号),但后来注定翁诗杰的不按牌理打牌的策略是澈底失败的。当他执著不召开特大来表决其继续领导的正当性时;蔡细历的大转弯,领导其派系集体辞职,促成今年3月的党选,已显露翁诗杰的政途黯淡。本来这只是蔡细历、翁诗杰与廖中莱了断恩怨的对决,讵料已退休的黄家定决定重出江湖,企图把整个马华历史重新改写。可是他的复出的失利证诸了党中央代表认定退出江湖中人不适合卷土重来;再加上翁诗杰不相信改选会出局,也就酿成三角混战,这也给予蔡细历在黄翁之中成为渔翁得利者。他的脱颖而出成为胜利者让社会舆论有诸多的解读,因为它们无法理解也是已退休的蔡细历怎么能“东山再起”?毕竟蔡细历陷入的不是一般的政治选举的失手,而是个人的操守问题,也就未被人看好他会胜出;即使胜出,也是过渡时期的总会长。

究竟蔡细历只做完这一届(尚剩一年半)的总会长还是要再蝉联下去,我们不得而知,但他面对的阻力是显而易见的,一个不入阁的总会长怎么与巫统阁员平起平坐和在内阁会议中争取这个和那个?也是个难以思议的学问。其中玄机,奥妙无穷。

(三) 今天,蔡细历派以胜利者的姿态要求纳吉改组内阁,意味着由胜利者掌控局面,也无形中暴露了马华仍存在派系的斗争,翁诗杰的出局及黄家泉作为黄家定派的代表进不了内阁,自然使到马华的派系仍在角力,随时会爆发另一场党争。因此不能小看其他派系的伺机而动,个中玄机,不言而喻。

从马华的阁员(4正7副)数目分析,马华选后仍被认为是华人的代表,但它本身代表了几成的民意或多少巴仙的华人心愿则不得而知。换句话说,马华已跌进了以“传统”分官职的窘境中,而不是以“民意”在内阁中成为民族的代表。

因此,马华若要跳出这一困境和窘境,已不能靠巫统的“施舍”和“同情”,而是马华怎样重新演绎其“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大方向,以扭转国阵的一党独大的局面;否则以目前来看,纳吉再怎样改组内阁,对马华是没有多大的实质意义,也对马华的翻身没有多大的帮助,一切还得看马华的信心、毅力、勇气和魅力,而不是算马华有几个正部长几个副部长的。这些加起来的11个数字代表不了民族的未来的希望。这是马华上下心知肚明的,焉能掉以轻心?

刊登于2010年6月3日《东方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