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总会长蔡细历说,若在未来3个月举行闪电大选,马华将应付不来,因为马华经历一年半的内耗(党争)后,需要6个月到1年的时间稳定党务,以确保党上下团结一致落实共同的政治议程。
究竟什么是共同的政治议程?蔡细历没说清楚,但字里行间似乎指出马华不应只是华族政党,它应为各族排难解纷。在这方面,他认为马华整合党的工作已做得“八八九九”,因而他欣慰党内已达致相当程度的团结及稳定。
如果上述的“成绩“是共同的政治议程的话,那也不算新鲜,因为马华长期以来就是不断强调对外和谐互助,对内团结友爱,但这么多年来,马华真的已经化零为整,形成一个团结的队伍?这是见仁见智的说法。
如今,从蔡细历的口中,他显然看到团结的曙光,因此他要求给他一年或半载的时间来应付未来的大选,不然时间过短,马华是吃不消的。
我们可以分开两个层面来探讨和分析马华是否再过1年,就全面好转起来,而且有机会在下次大选中扭转劣势?其一是从历史来看马华历届大选成绩是否与党的大团结有直接的关系?这是没有定律可言的。例如在1969年大选前,马华并没有分裂,而是党牢控在陈修信与许启谟的手里,但还是在大选败了,只剩下13个国会议席(输掉20席),更把槟州政权拱手让给民政党,州议席归零。因此它的失败不是马华内讧严重,而是马华的立场与思想与华社脱节,被认为过于顺从巫统的政策。
又如1990年的大选,马华在林良实的领导下,也没有闹分裂,反而是巫统闹分裂(东姑拉沙里另立46精神党,与巫统决战,结果败下阵来),但马华却又再一次在槟州上演滑铁卢,输掉所有州议席,甚至连静悄悄在北海提名参选州议席(麦曼珍)的曾永森也栽筋斗。这一年反对党的两线制发酵,林苍祐因而跌马,行动党只差3席即上台执政(14席对17席),这又再一次证明马华失利是因外面政治气候的变化,不是内讧所致。
最新的例子是2008年的大选,在黄家定的领军下,没有迹象显示马华陷入分裂与混乱,反而是由黄家定派兵遣将应战,结果在308政治海啸下,马华栽了筋斗,差点面目所非,这又是为什么?原来是民心思变,对国阵的华基政党施以重拳出击,也就发生5个州政权落入反对党手中(后来又取回吡叻州,剩下4州由民联执政)。由此可见,马华党内的团结与否(至少表面应是这样),对大选的成绩没有构成直接的影响。
在这种情形下,即使给马华1年的时间才举行大选,也没有人能保证马华会扭转乾坤。因为其二,马华所要认清的局势是经过一年半以后,马华是否已在政治海啸中重新站立起来?从308后的11场补选中,我们无法看到华人选票有回流迹象,反而进一步滑向民联。这对马华及国阵内的其他成员党是一个难以解套的困境。
反之,身为国阵老大的巫统,都没有受到政治海啸的大冲击,参加117国席,胜了79席,总算顶住政治海啸。因此当纳吉在2009年4月上台后,他就动手对巫统进行一项手术,以让巫统更能独立地立足政治舞台,而不一定假手国阵友党。乌鲁雪兰莪的4月补选已让我们看到巫统直接操盘的结果是国阵胜出(虽然是由国大党派候选人,但人选是巫统嘱意的)。
虽然我们不以为今年会举行闪电大选,而是预测明年的可能性较高,但即使大选落在明年,情势对国阵的华基政党会好么?相信这是蔡细历心知肚明的,因为马华的胜负取决于民心所向,不全然是党内团结与否。
说实在的,虽然蔡细历已当家,但马华存在的黄家定派和翁诗杰派乃至新崛起的廖魏派也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说翁诗杰败在消除派系时用错策略,那么蔡细历要用当权优势来克制党内派系也是不能硬上弓,否则会自找麻烦。因此马华派系的斗争不论何时大选还是会存在的,它不是大选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决定性的因素是当下蔡细历能否将政治局势翻转过来?可惜的是我们看不到华社有此风向,这又是为什么? 对蔡细历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和考验。
刊登于2010年7月12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