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30.8.10

历史已定位岂容否定?(直挂云帆)

教育学府的校长先后发表带有种族性的言论在华社引起巨大的反响,在柔佛的校长说华裔是“乘客”,若不满可回中国;而在吉打的校长则不满非回教徒在斋戒月期间在食堂旁用餐,他说如果他们不满,大可不必来学校,可买机票回中国去。这样的一个“乘客论”和“回国论”搞得沸沸扬扬,让人不期然地想起在2008年一位政治人物发表“寄居论”的轩然风波,而后又在今年2月时发生首相署官员指马来西亚的印度人及华人是寄居者;他们来到当乞丐当妓女云云。结果后两者受到一定程度的“惩罚”,一个被冻结党籍,现在已解冻;一个则辞职,去向不明。

我们不谈个别的案件,而是针对这样的思维来追究为什么会这样子?因为在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虽然存在着种族主义者,但种族主义者不应该在有意无意间发表伤害其他种族感情与利益的谈话。上述的四个案例突显了思维的连贯性:那就是其他民族都是外来者。无视历史已作出定位和承认既成的事实。

这有必要回到历史的起点和其后来的演进。虽然在马六甲王朝(1403年-1511年)兴起前,马来半岛已存在各地的封建小王国,但无法形成一个体制。因此我们以马六甲王朝作为近代马来亚乃至马来西亚历史的开端。

这个王朝不幸在1511年被葡萄牙拿下,也就是说,马来亚第一次被殖民化。1641年,即130年后,荷兰打败葡萄牙成为第二个殖民者。

接着下来的第三个殖民者是英国,它在1786年占有槟榔屿,并在1800年并下威省。1819年,英国又占有新加坡。这意味着英国的势力已告坐大,事实也是如此。它在(1763-1815)完成其工业革命后,已一跃成为海上霸权国家,荷兰不得不与之友好。

1824年荷兰同意把马六甲交给英国,而从英国手上取得苏岛的名古连港作为交换。于是,英国在1826年将新加坡、马六甲及槟城组成“海峡殖民地”,完全控制马六甲海峡。这就是说,英国比葡萄牙和荷兰更有计谋和动机将马来亚全面殖民化,有意长久占领之。

因此,打从英国取得槟榔屿后,外来的移民,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移民不断地涌入,这主要是英国需要大量的劳工来开发和挖掘马来亚的资源。

当然英国的眼光并没那么短小,而是放眼亚洲。例如在1840年它通过马六甲海峡的优势,用炮舰打开中国门户而占有了香港,是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自此之后,英国通过香港大量的引进中国劳工供殖民地开发之用。

因为也在这个时候,即1841年,英国的布洛克拉惹开始占有砂拉越,经过多年的扩张,至1905年已完全殖民化这个天然资源丰富的地区。

在1881年英国又直接控制沙巴。这样一来,一大片的英国殖民地所需要的劳工也就跟随着中国政局的变动而不断地增加;尤其是在新加坡、槟城、沙巴及砂拉越及西马的大小城市,如吉隆坡、怡保、太平、芙蓉及马六甲等地也成了华人南来的落脚地。

英国人是为华人及印度人大开方便之门,但反过来主要是要他们为殖民地的开发而提供服务。在两厢情愿下,久而久之,华人也被承认为这土地的主人。

例如,1941年日本南侵后,它利用华人和日蝗军对抗,从中孕育了华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待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英军便撕破与马共的合作,进而在1948年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更在较后将50万华人驱入如同集中营的“新村”生活。英国泡制了华人新村的悲歌,其手段也不逊日蝗军之残忍。

马来亚经这么一折腾,也就使到各民族因政治思想与立场的不同而有所隔阂,再加上英国只图有人打拼开采资源而不理会种族关系和谐的重要性,自然把种族问题遗留给各个政党在战后去承担和承受。马来亚的种族政治也在战后成形,即使在1957年独立后,这个模式还是发展到今天。

在独立后的第6年,马来亚又扩大成马来亚联邦,为什么英国宗主国愿意将北婆罗州(沙巴及砂拉越)交给联邦(以巫统为主导)掌控而不是另组联盟,表面的原因是因为新加坡的加入,必须把东马带进来,以平衡种族结构,不致华人超越其他种族,实则英国意识到印尼正虎视眈眈马来亚,一旦马来西亚成立而发生马印对抗,那也是一个同文同种同宗教的集团在对峙而不是“文明的冲突”,也不是意识形态的斗争(马来亚原有一股势力是倾向印尼而主张成立大印度尼西亚的,包括马来亚在内)。英国的推算果然应验。

但英国人将东马与马来亚(西马)合并而成马来西亚时(1963年9月16日)也同样没有处理好种族问题,它依样葫芦地将责任交给新兴国家的政治领袖承担。而在这样的框架下,马来亚乃至马来西亚突破种族主义和种族观念是不容易的。于是人民继承了殖民地的分隔式的生活方式,直到1969年大选后爆发了“513”种族冲突事件,马来西亚的政治格局也全面改变了。

这种改变包括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种族政党的合作,即使不属种族性政党,如砂人联党、民政党与人民进步党也被标签为华基政党或华印混合党,以在执政党内(从联盟转化成国阵)代表族群的权益与固打。

当然最主要的是新经济政策的推出,以使马来民族的经济地位大为提高和改善,并以30%的股权作为基本盘。这样一来,国家就分成土著与非土著了。

因为政府的扶贫政策及新经济政策的深化,它也在各方面使某些人产生优越感,而滋长了种族主义的思想,例如在“513”后出现的国家干训局课程被认为越来越倾向种族主义的灌输,以致在不久前被争议为影响和打击了纳吉“一个马来西亚”的理念。如果此说有根据的话,政府理应马上检讨或纠正其狭隘的教材,甚至为了国家的和谐应停止训练也是势在必行的。

其实不论哪一个种族,必须要承认:①百多两百年来,大量华人和印人的移民都是在英国的招揽下,合法地在马来亚和后来的马来西亚落地生根。当英国人需要发展时,他们被形容为“宝贵的资产”(莱特语);当日本侵略马来西亚时,英国人支持他们打游击和身先士卒捍卫国家。如果他们不是这块土地的主人,他们的打拼与牺牲是为了什么?

②在马来亚争取独立时,各民族的权益都被宪法保障。当马来西亚成立时,面对印尼的对抗威胁,华印选民在大选中,全力的支持联盟保家卫国,谁说他们不爱国呢?不论是宪法的条文或社会契约,都从来没有人质疑或否定华印人的合法权利。历史早已确认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为什么有人可以睁开眼睛说瞎话的否定一个公民的权利,一个好几代人献出的心血?如果没有各个民族的齐身努力,马来西亚能有今天吗?

如果马来西亚的每一个人都接受纳吉所言的“一个马来西亚”是正确理念的话,那么那些阻碍这个理念,破坏国家和谐与团结的言行统统要禁止,更为重要的是某些人的思想一定要改变,不是“惩罚”几个人就能消除种族主义的。它既不是个案,也不是随口而出,而是潜意识中留存的思想遗毒。若不除掉,对“一个马来西亚”是有害的。

刊登于2010年8月26日《东方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