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4.11.10

謝詩堅:1946年從日手中接管台灣‧“林蒼祐代表國民黨簽名”

(檳城30日訊)檳州第二任首席部長敦林蒼祐曾經介入大馬和中國歷史進程的重要事件,《林蒼祐評傳》作者拿督謝詩堅博士認為,學術界應該給予林蒼祐在兩國歷史位置的重新定位。

林蒼祐曾經囑咐謝詩堅,暫時不公佈他的一些重要人生經歷,包括他於1946年代表中國國民黨政府簽名,自投降的日本手中接管台灣的歷史事件。

林蒼祐當年是陳誠私人秘書
根據林蒼祐早前口述,日本二戰投降次年,他獲得上司陳誠授權代表國民黨政府簽署接管台灣的文件。

陳誠是國民黨政府抗戰時期的軍政部長,和戰後的國防部參謀總長,過後貴為台灣副總統。當年投入抗戰洪流的熱血華僑林蒼祐,是陳誠的私人秘書兼軍醫。

謝詩堅說,根據目前歷史記錄是蔣介石簽署這份歷史文件,兩岸留存的檔案,可確認林蒼祐在這個重要歷史事件上所扮演的角色,以致還原歷史真相。

抗戰末期在中國4年
林或扮演吃重角色
謝詩堅說,林蒼祐於1944至1947年抗戰末期在中國的經歷,雖然只是短短4年的人生片段,由於際遇特殊,他可能在中國國民黨政府之中佔有吃重的角色。

除了簽名接收台灣,他到底還在中國參與了其他甚麼重要的歷史事件,在林蒼祐傳記卻是一片空白。

謝詩堅說,林蒼祐本來要向他詳述,彌補這片空白,可惜拖延的結果是令人感嘆的遺憾。

以他所知的這段林蒼祐含糊人生片段,尚包括林蒼祐在中國與巴金、郭沫若等文豪的友好交往。

旅英回檳逢日軍暴政
過家門不入直奔重慶

林蒼祐於1938年考獲英女皇維多利亞二世獎學金赴英國深造,1940年法律系畢業後,繼續攻讀愛丁堡大學醫學系獲醫學博士學位。

旅居英國期間,他目睹了德國的希特勒在歐洲發動侵略戰爭。他於1944年學成準備回國,全世界陷入侵略和反侵略戰爭的黑暗之中。

這時他美麗的家園檳城,正在日本蝗軍的殘暴統治之下,激發血氣方剛的他與一批學成歸國的華僑青年,過家門而不入直奔滿目瘡痍的中國,落腳處是大後方重慶。

林蒼祐先在著名的醫學博士林可勝選務所工作,過後擔任軍醫署戰外勤務設計監察委員會醫生。

治好陳誠腸胃病成親信
他對腸胃病有深入的研究,在任陳誠私人醫生時治好後者的腸胃病,加上當時是他親密女友的妻子吳欣燕,和陳誠是世交,他遂成為陳誠的親信。

抗日戰爭勝利並未給中國帶來和平,接踵而來的是激烈的國民黨和共產黨對峙。在美國的調停下,國共代表於1945年10月10日在重慶簽署“雙十協定”,可是內戰並未結束。

國共於1946年簽署停戰協定,並設立包括美國代表的3人小組,和軍事調處執行部,過後舉行了包括各黨各派的政治協商會議,產生了以周恩來代表共方,陳誠代表國府,和馬歇爾代表美國的3人小組。

這些抗戰後美國介入的大時代歷史進程,林蒼祐身為陳誠精通英文的親信,相信不能置身事外,以致扮演重要的角色。

醫生護士結亂世兒女情
娶湖北美女吳欣燕回檳
林蒼祐在重慶的人生最大收獲,可能是與湖北美女吳欣燕締結亂世兒女情,最後把美女娶回檳城。

吳欣燕的父親是大地主,擁有棉紗廠。她考進燕京大學,因為戰亂綴學。這名滿腔熱血的千金小組加入紅十字會,譜下一段醫生和護士的美滿姻緣。

當時馬來亞淪陷,林蒼祐與雙親失去聯絡,孤身在陌生的重慶行醫。他是海峽殖民地的峇峇,不諳華文。在英國深造時,他在蕭乾開辦的補習班學習華文,兩人過後成為莫逆之交。

吳欣燕成第二位華文老師
蕭乾的華文補習班教會他生硬的華語。吳欣燕這位紅顏知己,遂成為他的第二位華文老師。

林蒼祐的華語是兩個中國老師教出來的。他擔任檳州首席部長期間鮮少講華語,上台演講還要華文翻譯,人們以為他不會華語,事實上他的華語講得比大馬大多數華裔更字正腔圓。

貢獻不亞於曾永森
“暗中”為馬中穿針引線

馬中邦交有36年歷史,大多數人以為在馬來西亞和中國之間穿針引線的是曾永森,其實林蒼祐對馬中邦交的貢獻,並不下於曾永森。

謝詩堅有一個很妙的比喻,他指曾永森在馬中邦交的貢獻,是有目共睹在明的穿針引線,林蒼祐的貢獻卻是人們看不到的暗渡陳倉。

此話怎講?首先,促使馬中邦交的第二任首相已故敦拉薩,是林蒼祐的好朋友,他能夠在美蘇冷戰時期勇敢的踏出訪問中國的第一步,相信與林蒼祐的獻議脫不了關係。

與敦拉薩關係好
謝詩堅說,林蒼祐與敦拉薩關係很好,林蒼祐以反對黨執政檳州,能夠順利的接管政權,而在五一三種族大暴亂政權仍然屹立不倒,都需要這一層的人事關係。

另一方面,在兩國之間穿針引線也需要人事關係,林蒼祐曾經是中國國共兩方熟悉的人物,故能負起這個歷史重任。

转载自星洲日報‧2010.10.30

1 条评论:

  1. There is a growing need to meet the growing demand for bio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and qualified graduates produced by 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y give hope to the sufferers of many incurable and unstoppable diseases
    ravaging the population, such as cancer, AIDS, Alzheimer's disease, diabetes, multiple sclerosis and other grave conditions. "The Kenexa solution has enabled our people to remain focused on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said Grossman.

    Here is my blog post Suggested Internet page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