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自各地的南洋大学校友与我们在一起回顾南大的诞生与消失,也见证韩江学院在短短的五年内茁壮成长。这里面包含着哀伤与痛苦,也蕴藏着惊讶与庆幸。
痛苦的是,我们的母校——南洋大学自1953年在创办人陈六使先生登高一呼下,走过一段十分坎坷的道路。不幸在客观因素下,于1980年并入新加坡大学而成为国立大学,无疾而终,带给万千校友无限的思愁与伤痛。只那么短短的四分之一世纪,南大竞走完她苦难的一生,留下的是永远难于忘怀的追忆。
庆幸的是,自90年代以来,在南大精神的感召下,马来西亚的华社冲破种种的困难,在南马、中马及北马分别创立了“南方学院”,“新纪元学院”及“韩江学院”,为民族教育再擎起三面大旗。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具有历史和时代意义的“南大精神”。这反映了只要精神不死,就有重燃火花的希望。
韩江学院迎风招展
虽然“韩江学院”的创建只有短短的五年,但我们凭着“南大精神”放射出来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在马来西亚建立了独一无二的三位一体的华教体系。“韩江”两个字不仅具有代表潮籍先贤兴学办校的精神,代表唐代大文豪韩愈的“文以载道”的精神,更代表了三间学校的名字。这就是说,1919年创立的韩江小学,1950创立的韩江中学及1999年创立的韩江学院统称为“韩江华文学校”。我们只有一个董事会,在董事长丹斯里陈国平,也是南大校友的统领下,韩江正迎风招展,奋勇前进。感谢华社的支持与爱护,今天的韩江三校已走向正轨,与山河同在,与日月争辉。
我们希望也要求南洋大学校友本着一脉相承的情感,祝福韩江学院快快成长,能在推动民族教育的事业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目前我们有七个科系提供文凭班,相等于达到大学二年级的程度,他们在毕业后通过双联课程 再负笈东西方的大学进入三年级。我们已有超过百名的学生在澳洲、英国、中国、台湾和本地的大学深造。有者已经学成荣归,在不同的行业任职或自行创业。
除此之外,我们与中国南京大学联办的中文系硕士班已经进入第四年。首批硕士生已顺利毕业,荣获南京大学颁发的硕士学位;而与中国上海大学联办的大众传播系硕士班,也已定在明年正月开课。
此外,在去年成立的“韩江华人文化馆”,又是我们的另一项壮举。虽然规模不大,但我们正在与中国的大学联合办成一个东南亚华人研究中心。这是我们对民族教育文化的承诺,也是我们在努力落实的下一个目标。
南大精神胸怀祖国
今天与槟榔屿南洋大学校友会联办“南洋大学历史图片回顾展”正是我们的“华人文化馆”肩负起的一项工作,以让校友和社会有兴趣的人士共同缅怀南大的荣耀与伤痛。我们不能忘记过去,正如历史是不容被抹杀和遗忘的。它教育和提醒我们华教之路是不平坦与充满血泪辛酸的。它也激励我们必须要继续发扬“南大精神”,胸怀华教。这是我们大家的民族使命和尚未完成的长征。
在这方面,我们注意到与我们相望的新加坡正处在一个变动的年代。虽然在南洋大学被关闭后,又在原址建立起南洋理工学院,进而提升为“南洋理工大学”,但它所制造出来的形象,一直未能与南大精神接轨,也未得到南大校友的祝福,诚是一大憾事。
不久前,南洋理工大学校长徐冠林教授在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提出将“旧南大”与“新南大”接轨的事是值得我们关注与检视的。他说:“南大明年将盛大庆祝建校50周年。“而他将南大分成三个阶段来演绎,第一期是本来的南洋大学;第二期是南洋理工学院及第三期是南洋理工大学。他准备将这三者融合起来,并希望这50年的办学传统和经验能培养出对母校有归属感,能胸怀祖国,放眼天下,刻苦耐劳又坚忍不拔的南大生。
换句话说,他要用“南大精神”把“旧南大”和“新南大”统成一体。虽然是用心良苦,但“旧南大”与“新南大”仍有一道高难以越逾的鸿沟。这里头牵涉到既复杂又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缠不清的问题。
从历史而言,“旧南大”是被切断的;“新南大”不是传承的,而是一个全新的实体,两者之间存在的胶著歧见是需要徐冠林教授以大无畏的精神来还原旧南大的实质精神。它不是只诉诸于言语的辞彙即可相接起来,而是需要用心用诚且推心置腹与南大校友取得一定的共识,也唯有让人感受到“新南大”是“旧南大”的“克隆”(复制),让“新南大”具有“旧南大”的实质精神与传统,才能使到新旧南大融成一体,而与此同时开放学额,让更多的马来西亚学生入学,以恢复过去的南大传统。我们的意思是说,与其一厢情愿,不如来个两厢情愿,就不知“新南大”准备在什么样基础上与“旧南大生”来一个真正的大团圆?这是我们对徐校长的期望与回应。
最后再一次感谢全球南大校友给予我们的鼓励与支持,南大精神永垂不朽。
(这是作者代表韩江学院于2004年12月12日在第九届全球南洋大学校友联欢会的《南大历史回顾展》开幕礼上讲话)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