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7.12.10

林苍祐经典之作 (现代春秋)

林苍祐一生中有两篇演词是他满意的杰作,不时在闲谈中提及。他就不止一次地要我消化他的这两篇经典之作,以从中窥见他的思想和理念乃至他成长的过程。这两篇演词都是他亲手书写的,收在他自己的文集中。 第一篇题为《作为马来西亚人所应有的智慧》是他在1976年7月2日在理科大学的演说。当天他是以首席部长的身份接受理大颁给“荣誉法学博士”。 其中一段他这样说:“从我的童年开始,先严教我如何凭着罗盘去指认家乡夜空中的繁星,及家慈凭着家中的挂钟教我分别时辰,及在校受教之年恩师及良朋们教导我如何去衡量生命的素质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动乱之后,我始觉个人在追求智识与真理方面尚另有领域,它必须有勇气与德行去探寻智慧。” 因为这样,林苍祐在槟城大英义学受完中学教育后,于1938年远赴英伦深造。他选择读医科而后又强烈地追求民主,这个过程是这样的:“我选择了科学训练而攻读医科,衷心地希望对科学的理解而不必依赖虚妄的主观而生存,我追寻思想的启蒙,我享尽个人应有的自由。” 就这样,当他在1944年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到中国参加抗战接受磨炼,直到1947年才回到马来亚。林苍祐在演词中并未提及他在中国的日子,但有一段是这样剖释的:“我曾对民族及超等民族那番思想争论做过详细的研究,这个争论发生在第二次大战前并促使智识份子参加反希特勒纳粹主义的战争。” 因为这样,林苍祐去了中国参加反日本军国主义的斗争。不过,在极权与民主之间,他选择了民主,这应该是为什么他在1947年离开中国,不再卷入中国政治的因由。他说:“在我们生存的这个革命年代里我接受了「以民主的方法成功地建立革命是比较合乎愿望及永恒」的论调。我选择了民主,虽然它有缺点;我放弃了极权,虽然它有好处。” 就这样,林苍祐毅然回到马来亚。他说:“我决定要做个马来亚人并接受有关此命运的安排。自此而后我把生命献给作为一个马来亚人及今天的马来西亚人的意义工作上。这就是许多人士认为我的政治生涯的总与结,这就是宿命论那么地简单。” 林苍祐这一段话是指他在1950年踏入政治圈后就没有回头路,直到他退休之后,政治仍然伴随他左右,只是他不再当主角,而是退居幕后,偶尔也指点江山。如果说这一篇演词触及林苍祐的从政诱因,那么下一篇就触及他的宏观视野和历史观了。这是1984年12月19日,他接受《乔治市荣誉市民》荣衔的仪式上的重要演说,题目是《槟城土生》。 所谓槟城土生,就是我们口中的“峇峇”一族,他们是在马来亚出生的一代,而不是从中国漂洋过海而来。这些人集中在新加坡、槟城及马六甲而形成了土生华人。林苍祐就是其中一人。他对槟城历史如数家珍,确实让我们大开眼界。他不否认而且也接受在莱特于1786年登陆槟榔屿之前,槟岛已有58名迁民居住。其中三人张理、丘兆进及马福春,较莱特早40年定居于海珠屿,也就是今天丹绒道光大伯公庙所在地。 接着在莱特于1786年登陆槟榔屿后,各民族的人相继涌入。“1804年时,岛上的迁民有英国人、荷兰人、葡萄牙人、亚美尼亚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华人、朱里安人(印度)、马来人、武吉斯人、缅甸人、暹罗人、爪哇人等。” 这就是说,槟城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多元种族构成的社会。林苍祐对这段历史感到自豪。因此他这样说:“在今天,好多人民仍然认为槟城是英国人建立的,可是历史告诉我们,槟城有今天的面貌,主要是我们的先辈流尽了血汗建设的。” 例如“从早年开始,我们先辈对槟城发展的捐献是慷慨的,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甲必丹胡始明曾是椰脚街观音庙的一名大捐缘人,他也是白云山华人义塚的最大捐缘者。端姑赛胡先不但是亚齐街回教堂的创建者,也是回教基金的最大捐款人。1878年,辜尚达捐献扩建槟城大英义学;1883年,他在莱特街建了一座喷水池(市议会前),他也曾献过好几块地皮,包括亚依淡蓄水池之地。义兴献地建造今日的槟城中央医院。谢增煜将会名留青史,因为为了纪念英女皇登基,他捐建了大钟楼(旧关仔角)。 不仅于此,林苍祐还刻意地提到槟城的著名人士对他的影响,通过他的父亲林萃龙的世交和他母亲谢瑞云的祖叔辈,下列的名人是林苍祐特别提及的:“辜立亭医生、哈密汗、柯孟淇(曾任中华总商会会长)、伍连德医生、杨元续、林恭礼(曾任商会会长)、朱和乐(曾任商会会长)、林源清医生、G谢利、阿立夫医生、阿都卡特尔爵士、梅农医生(曾是林苍祐急进党的战友,后来也加入国大党成为联盟议员。在王保尼当首席部长时,他出任行政议员)。 还有他也提到下列的著名华人:温崇寿、杨章安、陈福安、林清渊(林建寿父亲)、邱卫国、连裕祥(橡胶业巨子)、伍瑞琴(曾任商会会长、槟马华主席)、王宗镜医生、徐长生、邱善佑(曾任商会会长)、王如山、林耀椿、庄来福、谢寅荣及李长景医生等等。 林苍祐说:“虽然他们已经过世,但他们则是生活在现代化的槟城人物,所有的这些人物,对我是深具影响的,他们都尽了力量建设槟城。” “我要感谢各位授予我此项荣誉,我要以“槟城土生”的身份来反映槟城人民对槟城所作的一切贡献。我热忱希望,二百年后的今天这项集会能成为重组马来西亚人社会的转捩点。” 同时,林苍祐也希望在二百年后的今天,人们能记取曾经有一位槟城土生马来西亚人曾因他的服务和贡献获颁“荣誉市民”荣衔。其实,不必等到二百年后,就在今天,也就是退休后的20年,林苍祐已化身成为“槟城现代化之父”,这也许是他意想不到的功德。 刊登于2010年12月6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