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6.4.11

纳斯里骂马华酸民政 (直挂云帆)

首相署部长纳斯里说“马华一天到晚都在骂巫统,如果的确不满,大可离开(国阵),别一直开骂,却不愿离开”。

就此他形容马华的处境犹如终日投诉遭禁锢、性侵及不给饱饭吃的妻子,但又不愿与丈夫离婚,只会向外人申诉苦境。

接着纳斯里指“华社已不喜欢,甚至不再相信马华,这是马华在上届大选的主要败因,因为马华已不能当华社的信使,因此思变。马华不要“赖”巫统”。

在毫不容情与赤裸裸地鞭鞑马华后,自然引发反弹,指责纳斯里是“狂人”、“口出狂言”与“口不择言”,乃至也反嘲一番:“你以为你是谁?你代表不了巫统,更代表不了国阵”。这样的反驳与驳斥说是够力也好,不着边际也好,反正纳斯里也不当一回事。因为他知道骂了马华不会有后遗症,不会被“撤职”,也不会面对“党纪”,顶多上层会用一句话带过:“那是他个人的意见”。然后让这场闹剧草草收场。这政治玩意儿倒不新鲜,也曾经上演几回了。

第一回发生在1959年大选前。这一年马华在林苍祐的领导下,向巫统提出两个建议:①马华必须争取到1/3的国会议席的分配(当年总数104席,马华要求35席至40席)。②华教问题必须列在联盟的政纲内。

马华所持的理由是:1959年时,选民总数已逾217万人,而华裔选民也超过75万人,占总选民的35.6%(在1955年普选时,华人选民只15万人,占总选民11.2%)。

林苍祐后来将马华的诉求写成备忘录呈交东姑首相,结果引发轩然风波;尤其是此密函被公开后,惹得东姑指责林苍祐在他背后插一刀。

在事件一发不可收拾下,东姑撕破了脸皮,拒绝与林苍祐领导的马华合作。这意味着马华已不再是联盟的一员,除非林苍祐不再领导马华。

因此马华在1959年7月12日举行代表大会,共162人赴会,以决定马华的未来命运。会议经过冗长的辩论后,最后以89票对60票通过对联盟与东姑的领导的信任。虽然马华未脱离联盟,但情势的发展却迫使林苍祐派不得不脱离马华,因为东姑找到了另一批以陈修信为首的合作伙伴。马华也就在陈修信与东姑暗渡陈仓下推出候选人,把林苍祐摒弃在门外。从那刻开始,马华扮演了妥协性的角色,也恢复了与巫统的友好合作关系。

第二回是1969年大选后,又是陈修信领导马华上演一出不光彩的政治戏码。因为这一年的大选,马华输得只剩下13个国会议席(角逐33席),并失掉槟州主导政权(全军覆没)。
在失望之下,陈修信于5月12日宣布马华不加入内阁,也不接受行政议员职,因为华人拒绝马华代表华人参加内阁。

言犹在耳,不幸的在翌日,也就是5月13日,马来西亚爆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种族冲突,史称“513”事件。于是马华又改变了立场,参加内阁,出任特别任务部长,但尚未撤销不入阁担任部门首长的决定。

1971年正月15日,时任副首相的巫统第二号人物伊斯迈在新山向马华撂下狠话:“如果马华公会及印度国大党继续“不死不活”,缺乏生气,那么巫统的唯一的途径是与这一两个联盟伙伴拆伙”。虽然伊斯迈是说气话,也不代表巫统真要驱逐马华,但也已够伤透马华的心。陈修信也就在一个月后借国会民主重开(1971年2月2日)之便,搞了华人大团结运动,目的在于展示华人对马华的支持,它不再是“不死不活”了。

不过,陈修信既已习惯于马华在联盟内扮演第二角色,也就不可能在局势恢复正常下退出内阁,反而是正常化马华在内阁的地位(即4位马华部长各有部门领导)。

虽然如此,政治的发展并没有给陈修信带来好运,在不能适应联盟变成国阵的大趋势下,陈修信只好急流勇退,让位于李三春(1974年)。

说实在的,在“513”过后的许多年,马华公会基本上享受了也代表了华人在执政集团的利益,虽然它多了一个潜在对手民政党也加入这个大家庭,但民政党始终没有发展成如同马华“遍地有党”的组织,极不容易全面取代马华的地位。

就这样,马华在“高低起伏”的岁月中一年渡过一年的走过39个春夏秋冬。也因为民主行动党始终没有把马华打得“落花流水”,给了马华公会一个安逸的机会继续以协商搞国家政治。从李三春到陈群川;再从林良实到黄家定都是一脉相承地以巫统为最高领导。

没想到马华的苦心和对巫统的忠心也在黄家定的手中被搞砸了。2008年的308政治海啸简直就是黄家定的噩梦,马华只剩下15个国席(角逐40席),而州议员也只剩下31名(参选90席),这半壁江山在一夜之间不见了。马华所蒙受的惨败,已不亚于1969年的大选。

虽然在大选后马华及民政的领导人有诸多怨言归咎于国阵内的霸权政治导致其他成员党败下阵来,但巫统仍处于不败的地位,也就不接受指责它拖累友党之说。

在这方面,即使阿都拉和纳吉没有正面驳斥友党的“指控”,但也不意味着他们接受这样的“结论”。如今由纳斯里口中表露,也算是一方的想法。这种想法显然不因马华改换领导层(从黄家定到翁诗杰到蔡细历)而改变了纳斯里的思想,他甚至变本加厉地将矛头指向马华。这就考验马华怎样在“屈辱中”站起来。
同样的,纳斯里也没有好脸色给民政党,他对民政的刻薄挖苦倒是延续了槟州巫统领袖和干部的声音。他甚至指说民政只有中央高层,底下是空的,很难翻身。

回应纳斯里指责较够力的是民政党的邓章耀。他说“是时候考虑要不要留在国阵了”。他也认为,导致国阵在大选中失利的因素皆与巫统有关。

无可否认的,民政在2009年时也因槟州巫统干部的叫嚣民政退出国阵与撕破许子根肖像事件上曾考虑要不要退出国阵,后来又不了了之。如今纳斯里这么一个刺激,民政会因此激起火花而退出国阵?倒还没有看出来。我们还得观察邓章耀的文告有多少份量,才能评估民政的下一个行动。
总而言之,纳斯里如斯地向马华和民政投下炸弹已掀起了风浪,但会真的触动马华和民政联手来对付纳斯里吗?我们也一时看不出来,也许经过一轮口水战后,又是不了了之。反正大人物如东姑赶马华,伊斯迈“酸”马华也没有改变现状,那么一个纳斯里的“牙擦擦”与“牙尖嘴利”自然也赶不走马华和民政的,只是纳斯里的言论对国阵不利则是不争的事实。还有马华与民政也真的应认真反省巫统是不是不需要它们了?

刊登于2011年3月31日《东方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