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9.5.11

种族政治的探讨 (跃马扬鞭)

《南洋商报》前总编辑朱自存兄寄送一本旧作《多元种族政治及其他》时,夹带一张字条说“种族政治五十年不变,启迪群众仍须不缀”与我共勉。

他在1990年出版的大作中对多元政治寄以厚望,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国的种族政治依然存在;不但存在,而且还在主导整个政局,难怪他有所叹息。

其实种族政治由来已久,而且在战后已蓬勃发展,直到今天它还是我国政治的主要特征:
§ 当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投降后,马来亚第一个公开注册的政党是1945年10月在吡叻成立的“马来国民党”,又称为马来民族党(党领袖是后来成为回教党主席的布哈鲁丁)。它有左倾色彩。在1950年被英政府查封,被指受共党渗透。

§ 第二个政党是1945年12月在新加坡成立的“马来亚民主同盟”,成员主要是华人和欧亚混籍人,林建材及余柱业曾为代表人物。它被标签为华人政党。1948年这个政党被逼自我消失,因也被英军事政府指受共党渗透。

§ 1946年5月在吉隆坡成立的“巫统”(马来民族统一机构),由拿督翁领导,它直到今天仍是我国政坛最大和最具权威的执政党。它于1948年与英政府达成协议,推出“马来亚联合邦协定”,奠定了马来亚走向独立的政治模式(资本主义下的君主立宪制)。

§ 1946年印度人成立印度国大党,初期与印度的尼赫鲁总理有密切关系,后来转向本土化发展。

§ 1949年2月,马华公会在吉隆坡成立,领导人是陈祯禄。这是第一个纯华人的政党。它的立场是反共的(在这前一年,英军事政府宣布马共为非法组织,后者转入地下展开森林游击战)。
1954年,马华公会与巫统及国大党携手合作,组成“联盟”,掀开种族性政党不变下的上层合作模式。这样一来,“联盟”摇身变成多元种族组合。

另一方面,在战后也有所谓非种族性政党出现,但它们也不可否认具有种族倾向和归类,例如:
§ 1951年5月在槟城成立的马来亚劳工党。虽然它标榜是多元种族政党,但绝大部分的党员是华裔,也就脱离不了“华基政党”的影子。

§ 1951年6月,林苍祐在槟城组成“急进党”,参加市议会选举一炮而红。当1954年林苍祐加入马华后,这个被视为华人的政党无疾而终。

§ 1951年8月,脱离巫统的拿督翁在吉隆坡另立“马来亚独立党”,后易名为“国家党”(1954年),被归纳为马来人政党。1955年,这个党在普选中失败后,判定拿督翁与首相职擦肩而过。

§ 1951年11月,一批脱离巫统的宗教学者及政界人士在威省组成回教党。初时无多大作为,但在1955年将大本营移向东海岸后,这个党已告脱胎换骨。直到今天,回教党仍然是举足轻重的政党。

§ 1953年,印裔兄弟SP辛尼华沙甘及DR辛尼华沙甘在怡保成立人民进步党,吸引相当多华裔参加,成为华印人的政党。1969年大选大有斩获后,它被当成华印代表政党加入联合政府,更在1974年成为国阵一员。由于后劲不继,到今天已是欲振乏力。

§ 1955年由布斯达曼成立的人民党,标榜左翼,但以马来人为主。1957年和劳工党合组成社会主义阵线(简称社阵),有较明显的多元色彩,但在1959年大选时,其所有候选人都是在城市/华人选区中选,包括布斯达曼本身。由此可见,社阵的地盘也有种族性的倾向。

正因为独立之前种族政党已形成一道风景线,在1957年马来亚独立后,也无法改变这一特征。尽管目前政党已和战前大不相同,但相同和不变的是表面上是多元政治的社会,实质上种族政治依然在政坛中起着重要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朱自存会形容为“五十年不变”。

刊登于2011年5月9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