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坛元老也是巫统“活宝”的东姑拉沙里突然结合一批失意或退休的政治人物等组成“独立信赖之声”,声称是要提倡国父东姑阿杜拉曼的政治理念。
身为主席的东姑拉沙里说:建国以来,各族都和平相处,但今年国内宗教与宗族关系恶化,加上有人为了个人利益,蓄意破坏我国的团结机制,让人感到担忧。
他认为他再也不能接受“沉默的大多数”袖手旁观的态度,因此决定成立非政府组织的“独立信赖之声”(AMANAH),以团结各族人民向贪污、朋党主义、种族主义和浪费等行为说“不”。
为什么要打出“独立信赖之声”的口号?根据东姑拉沙里的说法是要重新点燃国家的独立宣言和国父的誓言和维护国家的宪法,以记取独立初期的合作团结的精神来建造一个公平、公正与先进的马来西亚。
除此之外,东姑拉沙里也追忆独立之初,我国在经济上是“领先亚洲四小龙”(即韩国、新加坡、香港及台湾),可是目前我国的经济却是每况愈下,只能与柬埔寨、缅甸及菲律宾比较。因此是时候阻止它继续恶化。
从东姑拉沙里的演词中,我们了解到他想通过新的组织来达成两大任务:(一)阻止种族主义恶化和制止贪污败国;及(二)拯救大马经济,不要被远远抛落在后头。
这无疑是备受国人认同和“喜闻乐见”的“宏愿”,但单只通过剩下的几个政治要人和这个非政府组织,它有能力改变整个“不乐观”的局面吗?答案也是“不容乐观”的,因为东姑拉沙里不是第一次“揭竿起事”,而是每次都让他“功败垂成”乃至晚年又再一次“鸣鼓丧钟”,希望成为第三势力,看来也是“困难重重”的。
在这方面,分析和解读东姑拉沙里的“政治心路历程”是有必要的。他是吉兰丹皇室家族的成员,生于1937年。1959年毕业于爱尔兰皇后大学,1962年参政,先后担任区会主席和吉兰丹州巫统主席,1969年大选首次参选而胜出,1970年他出任土著银行董事主席,成为推动“新经济政策”的重臣之一。1971年他出任国企主席(国家官方的机构),在时任首相敦拉萨的授意下,他率领一个半官方贸易团访问北京,并获得中国总理周恩来接见,为马中建交作了开路先锋(1974年正式建交),东姑拉沙里因而名噪一时,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也擦亮了他的政途。
1973年时来运转的他,破例地被推选为党副主席(那年他只有36岁,英姿焕发)。他是因副首相依斯迈在1972年病逝,由副主席之一的胡申翁顶上成为党署理主席,而成了最年轻的副主席,一是前途无量。
意想不到的是在1975年党选时,与东姑拉沙里同列党副主席的新人是马哈迪,马哈迪的上位,在后来改变他自己的政运,也改变了东姑拉沙里的政运;更改变了巫统的命运。起因于1976年敦拉萨病逝(来不及提拔东姑拉沙历程为副长便撒手尘寰),由胡申翁接位。他不提拔东姑拉沙里,反而提拔马哈迪,虽然他也委任拉沙里担任财长,但与副首相职相比,那可是一段的长距离。
果然在1981年胡申翁卸职后,马哈迪让慕沙希淡选中党署理主席,并委为副首相。这样一来,东姑拉沙里一切皆告落空。在不服屈辱下,拉沙里在1984年卷土重来挑战慕沙希淡,又再败下阵来,接班人的位子已离他越来越远了。
正由于期待无望,1987年东姑拉沙里豁了出去,他意外地与慕沙联手准备要撼倒马哈迪,这一场惊心动魄的党选也成了拉沙里的噩梦,在角逐失败后,他不但失掉官职,也无法在党内立足。
因此在1989年他率其B队另起炉灶,成立46精神党。这个政党的特色是将多兵少。表面上看来声势十分浩大,但注意慕沙希淡及阿都拉并未跟随拉沙利与巫统全面对峙。
当年拉沙里打出46旗号是借用创党选拿督翁在1946年创立了巫统。所谓46精神党即是不忘拿督翁在46年组成巫统的精神和斗志。希望他的新党是巫统(或说马哈迪新巫统)的取代者。
就拉沙里那时的魅力而言,他是倾全力要打倒马哈迪的,也得到在野党的回教党和行动党的支持,准备在1990年的大选来一个“改朝换代”。后来又意外地得到沙巴执政的团结党的加盟,如虎添翼,导致拉沙里信心慢慢。讵料大选成绩揭晓时,东姑拉沙里大失所望,他的政党雷声大,雨点小,倒是促成了回教党再夺回吉兰丹州政府及行动党差一点在槟州执政(只差3席)。这就是说,拉沙里鼓吹的拿督翁的精神无法让他一尝夙愿,他的政党也因此渐渐地“树倒猴猿散”。到了1995年已无心应对大选;更在1996年解散46党(此党后来改名为46马来人党),让党员倦鸟知归。但回归的拉沙里只成为马哈迪的一步妙棋,以阻止安华在党内发难,他也没有因此事获得重要官职。
不过,他在马哈迪于1998年开除安华出党及革除所有官职后被重用在吉兰丹为巫统打翻身仗(身为巫统吉兰丹联委会主席的他,在1999年的大选中无功折返。回教党依然是吉兰丹的大赢家,且夺下登嘉楼的执政权。
至此东姑拉沙里要在巫统东山再起已无望,除非马哈迪退休。但即使马哈迪在2003年退位,由阿都拉接班(原是拉沙里B队的大将之一)后,他并不考虑重用前老大(委以官职有些尴尬),以致拉沙里被投闲置散。
来到2008年政治海啸后,在马哈迪扬起反阿都拉之风后,拉沙里也希望插上一脚能成为造王者。结果在纳吉于2009年上位后,拉沙里再次落空。在他巫统党内也因随着其年龄之增长(74岁)逐渐地失去影响力。
就在他的政治生涯已不再大发光芒的时刻里,他再掀起新的政治风浪是不足为奇的。因为在他的政治生命中,斗争与出位是他的动力,但考虑到时移势易下,东姑拉沙里在组织新党显然是吃力不讨好的(过去46精神党的教训太深刻了),因而退而求其次发起非政府组织,但又希望成为第三势力,也真是费煞苦人。
他能否带领其阵容(主要原是国阵的领袖)脱颖而出形成压力集团,得看其方向和性质而定。首先它是个非政府组织,不具政党性质,如何派人直接参选,又如何给执政党威胁,也是个未知数。因为所谓的非政治组织来去自如(即使是政党,也有人来去当成家常便饭),影响力有限,如何形成第三势力?反对党会向它让步会让为它派出的候选人参选吗?如果执政党和反对党都不让步的话,它有什么角色扮演?注意非政府组织多的是,多一个或少一个都不是大件事。
其二,这个组织打出东姑旗号,不打拿督翁旗号,显然是考虑到它的多元性。但东姑时代所领导的独立也有其局限性和争议性,不然华团就不会分两派而后来被陈东海玩弄股掌中。
没错东姑时代是比较温和的施政,但将紧急法令换成内安令也东姑的杰作,他的强行成立马来西亚也给东马带来一定的反弹。
请别忘了在1969年“513”后,马哈迪是如何抨击东姑的领导无方和施政的失败,才有了后来的新人新政及巫统的一党独大的决策。东姑拉沙里曾参与这个机制克制的许多政策,他有何解释呢?
还有在独立初期,马来西亚不输于韩国、台湾、新加坡及香港是因为这后来的四小龙尚未起飞,而不是东姑一手拔起马来西亚的经济,把这四小龙压下去,相反的是因为马来西亚在五六十年代,确实在丰富的资源上压倒了这“四小龙”。因此指说独立之初经济大好及领先,而后来则每况愈下是不恰当的比喻,因为四小龙在后来追上,不是马来西亚经济停滞不前,所以拉沙里之说是有欠允见的。
无论如何,我们未能看到他的新组织会卷起政海涛天大浪,就目前来说只是小小的涟漪,恐怕过一阵子又因个人忙于大选而各事其主,在无暇顾及这个看来任务艰巨的第三势力。也因此期望它形成新的和真正的巨浪,冲击朝野两党也可能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毕竟历史已经证明立场不明确,不左不右和组织过于松弛的非政党团体,它所能起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就不知道拉沙里内中尚有何锦囊妙计?
刊登于2011年7月28日《东方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