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4.10.11

辛亥百年浮现的历史大形势大转折

来源:中评社 编辑:张振国
中评社日前发表文章,题为《辛亥百年浮现的历史大形势大转折》,作者谢诗坚是马来西亚槟城韩江学院名誉院长、拿督)。摘编如下:

论及辛亥革命, 我们必须先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因为不论是一个人或一件大事的发生,它必然有个背景。我的论点就是这个世界是很吊诡的。为什么说它吊诡呢?第一点就是 郑和七下西洋时经过马六甲,而他七下西洋,在时间上而言,是属于马六甲王朝时期,这事发生在1405-1433年间。究竟郑和下了西洋以后,他留下什么? 就历史来说,主要他留下的是神话的传说,但他有没有留下一些真实的故事?有,有一些华人就留下在马六甲定居,当时这些华人都不多,根据我们的估算,至多是 一两百人。到了1511年,葡萄牙侵占马六甲。它是第一个欧洲的国家在海外寻找殖民地,为的是要展示他们在海外扩展土地的成就,结果它成功的把马六甲拿了 下来。再过了100年,即1623年,它又拿下了澳门,但是澳门对葡萄牙却没有什么特别重要,主要是以它为港口经商和用来发放中国劳工到世界各地,所以在 早期的时候,很多英国人写书,说这些人(海外华人)都是来自澳门的人,the people from Macau。

鸦片战争引发太平天国革命
由于这个辗转过程对英国人是很不方便的,因此英国人在18世纪崛起以后,它第一个拿下的是印度,先拿下一个据点,后才拿下全部。当年的英国人,他们很聪 明,他们就成立一个东印度公司(1600年),慢慢的把印度并吞起来(英国直到1858年才把整个印度并吞成殖民地)。其实在1700年之后,英国已经占 有了印度一部分的领土,得以在1786年通过莱特占有槟榔屿。槟榔屿的重要性是它的位置在马六甲海峡的北端,然后在1819年英国又占领了新加坡,因为它 就在马六甲海峡的南端。此时中间缺了一个口,所以英国在1824年跟荷兰交换,这样对荷兰也很合算,因为荷兰的目的是为了占有整个印度尼西亚,就把马六甲 给了英国。而英国的目的就是为了占有马六甲海峡也就将在苏岛的明古连港让给荷兰。在1826年英国组成了海峡殖民地,它的目标并不只是局限在马来亚和新加 坡这个地方发展,而是看准中国的市场。因此,在1840年,英国便通过马六甲海峡挑起了鸦片战争(从郑和下西洋到鸦片战争都以马六甲海峡为主轴,相隔 400年,江山依旧人面全非,马六甲海峡再一次发挥其微妙作用),鸦片战争也因之掀开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页。

因为鸦片战争改变了所有中国人的命运,改变了中国人向海外流转的命运。因为在这个之前华人是很少流向海外的。当然也因为华人在1840年的鸦 片战争后面对很多问题,例如饥荒及压迫和战乱才逃了出来,加上英国人鼓动中国人自由的来到香港集合然后远走他乡。就这样,我们的祖先从那个年代开始就比较 有规模出走。在1851年发生太平天国革命就 是对鸦片战争的一个回应,在这之前,洪秀全碰巧从一个梁发传教士身上得到一个灵感,后者写了一本劝世良言的传教书,他曾在马六甲搞“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时间应在1815-1822年间)。洪秀全觉得这个上帝的说法很适合他所用,例如尊重人权、平等施政等等。可是洪秀全存有帝王的思想,他不懂得什么叫民 主的革命,而且中国人民对天主教、上帝会或基督教是没有什么概念的,仅有一小部分的传教士在城市的地方可以发挥作用。因此,当太平天国在南京建立了政权以 后(1854年),它就注定是要失败的(1868年)。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革命目标模糊,胜利后沿袭帝王统治,无法改善人民的生活;加上清朝找到一个对付汉 人的方法,那就是用曾国潘、李鸿章及袁世凯分别成立湘军、淮军及北洋军,这些组织都是一脉相承的,他们用汉人打汉人,所以我们有一句话说“以华治华”。

当太平天国失败以后,中国人民(指汉人)处境更是悲惨。凡是被怀疑的南方人尤其是客家子弟,就有生命危险,所以有很多华人逃亡到海外,有些就来到了马来 西亚,直到今天还有后代在槟城居住;有一些在东马的斗湖居住。他们为了躲避清兵的追剿,尤其是客家人也就依据传统—依山而栖。这个时期,一些知名人士如张 弼士、张煜南、叶亚来,郑景贵也来到马来西亚,巧碰介于太平天国动乱前后的时期。慢慢的,他们也在后来富甲一方,带动很多华人往东南亚迁移。

就在太平天国失败后近50年,又在1900年发生最糟糕和引为诟病的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清朝政府在走投无路下的迷信怪异行为,以为怂恿怪力乱神者杀传教士可以赶走洋人。但是八国联军一来,他们就什么都完了。

太平天国孕育了辛亥革命
所幸在这之前,孙中山已 是洞悉国难的症结是彻底的改变才留下革命的火种。事缘他在1894年,上书李鸿章建议改良这个国家,可惜李鸿章并没有重视,没有接见他,尽管他的投书写得 很好,包括怎么改良中国和利国利民之道。不幸的是他上书不及一个月,即1894年的7月发生了中日甲午战争。甲午战争让中国再把台湾分割出来给日本,伤透 了国民的心。这也激发了孙中山在1894年10月远渡美国成立兴中会。在成立了兴中会之后,他就不断的搞革命。当清廷势力还未消失时,孙中山也一直不断的 在海外流荡,他在香港逗留的时间甚短,因为英国也不愿意得罪清廷。这也是为什么清廷得以在伦敦暗中捉捕孙中山,因为清廷与英国的关系较好,容易对孙中山下 手(后事机败露,孙中山获其友人营救)。还有就是为什么孙中山来到新加坡却不受重视?原因是新加坡也是英国的殖民地,处于比较公开和敏感的地带。英国不能 让孙中山大张旗鼓从事反清活动。因此,孙中山逼不得已辗转到槟城,作为最后的海外基地。

事实上,在交通与资讯不发达的年代,孙中山得 以在1905年在日本成立了同盟会是件了不起的突破。虽然日本的同盟会只影响了当地的华人及留学生;在美国及欧洲也没有多少知音人,但他却在槟城找到知音 人。他来槟城最长的一段时间就是在1910年,居住了将近半年。在1910年的10月开了一个历史性的“庇能会议”,拍板决定第十次起义(因而有了 1911年4月的黄花岗起义失败及同年10月辛亥革命成功的壮举)。孙中山在这之前的9次起义都失败了,但槟城的支持者有正义感、不怕得罪清朝,也就义无 反顾地介入其中。这也是为什么他在1908年时把南洋同盟会的大本营由新加坡搬来槟城继续活动的主要原因。

迁来槟城的时候,他发现到用同盟会这样的政党组织,很少人要参加活动,所以他又成立了阅书报社,就是读书会。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吸引民众参加,当中更少不了知识分子。通过这个读书会,他们也开始办报,于1910年开办了光华日报,成了孙中山的舆论旗帜,另外阅书报社同人也积极办校(1917年创设钟灵学校),冲淡政治色彩冲淡。
辛亥革命的成功又让孙中山重新站起来,各地起义军更把他推举成为领袖。英国人的变脸也很快,隆重其事地让他衣锦荣归中国时途经槟城,不过他没有把他的第二 夫人陈粹芬接走。陈粹芬也就留在槟城(1936年孙科行政院长在蒋介石同意下将陈粹芬小妈接回广州颐养天年),唯独孙中山回去中国(孙中山的家人也在 1910年与他一起离开槟城,只留下陈粹芬)。孙中山回中国出任临时大总统是为了确保革命开花结果。很快的,他在1911年的十二月确定了中华民国的国 号。孙中山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他无论是在中国又或是在海外的革命演说都很有说服力,他说我们为什么要革命?为什么要推翻清朝政府?因为那个时候,清朝已经 被满清人统治,迫害我们汉人,所以中华民族一定要团结起来,打倒满洲人。当民众被鼓动起民族情绪时,就会很容易被说服。在这方面,孙中山是一个煽情高手, 很擅长煽动民族情绪,大家就会有强烈的推动力去推翻满清政府。第二就是孙中山所说的驱逐鞑虏的意思就是这些满洲人都是没有文化的一群,我们为什么要被他们 欺负和统治?所以一定要建立中华民国赶走满洲人的政府。可是就在就职典礼的那天(1912年元旦日),孙中山一改常态宣称中华民族是由汉满蒙回藏组成,就 免了一场清洗满人的种族大屠杀。这也是孙中山高明之处。

辛亥革命延伸了五四运动
在辛亥革命之后的五四运动(1919年)无疑地帮了孙中山很大的忙。难怪我们常听说,当人心思变的时候,一个不经意的新时代会冒出许多的奇迹来。

孙中山伟大的地方就是他明知道袁世凯可能会欺骗他,但是只要可以把皇帝拉下马,以结束两千年的封建王朝,他就把总统一职让给他。就此而言,孙中山一点都 不栈恋官位,像他这样的人在世界上可说是绝无仅有的。你很难想象中国如何从一个帝制改为民国,这完全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大事。如果没有孙中山的这般作为,就 不可能有后来的毛泽东、鲁迅,所以辛亥革命改变了很多人的思维,也给予大家有勇气面对改变。

例如,五四运动时的北大青年,人数虽然也 不多,但他们的勇气及思想就是源自辛亥革命的敢闯敢革命的精神。同时五四运动主要是提倡科学与民主,完全的符合了西方现代化的思想和辛亥革命的诉求。这就 是说,从孙中山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后近9年的时间,他试图在中国建立了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政府。可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得不到好处,就连德国都要 把战败的土地让给日本(山东的胶州及青岛)而使到中国陷入了混乱局面,后来军阀也就从中涌现了。

无可否认的,辛亥革命后的五四运动造成的影响是无远弗届的,例如1920年华社就雨后春笋般地开办华教,再来就是开办华文报章。打从那个时候起,孙中山思想就比较全面的影响马新的华人社会。

华裔之得以接受完整的华文教育,也是拜五四运动所赐。为什么新马一带的华人可以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因为我们在1920年,中华民国政府决定要改革教 育制度,马新华校选择了普通话作为教学媒介语,所以说辛亥革命催促了华文教育更为蓬勃,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各地是有目共睹的。

五四运动催生了新中国
既然有了辛亥革命的指引和五四运动的思想武装起来,当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时。全部东南亚的华人都空前团结起来,响应陈嘉庚的号召。马新华人对中国 的支持可说是不遗余力的,除了出钱出力,也拿起武器与日本蝗军作战,死伤无数。根据估计,在1942年日本占有马新后,大举屠杀华人,约15万名之谱数字 骇人听闻。

当抗日战争结束之后的1945年,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取得政权,它与国民党之间的斗争非常激烈。马来亚和新加坡的华人也都陷 入了这场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斗争。如果说陈嘉庚是站在共产党这边,那么站在国民党那边的有胡文虎,他们就在报纸上斗争。胡文虎用的是星洲日报;陈嘉庚用的是 南洋商报。1949年当中国已经站立起来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马新就跟中国全面切断了政治关系,在下来的30年人民不相往来,只有书信来往。

回顾孙中山的 革命生涯,他确是十分了不起的政治伟人而他的夫人也功不可没,如原配卢慕贞跟他生了3个孩。,第二个夫人陈粹芬,她虽然识字不多,但是个有侠义的人,帮孙 中山搞革命而不求名份。1915年,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结婚,又启开另一个爱情故事。由于宋的才学及雄厚的家庭背景,她对孙中山的后期革命又有很大的帮 助。如果他娶陈粹芬又或是未与卢慕贞离婚,可能效应没那么彰显,但宋庆龄就不同了,大家都知道她是宋氏家族一份子。这个与蒋介石较后娶宋美龄是同出一辙 的。就此而言,有时政治联盟及政治婚姻确是可以起很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转眼间,今天又是辛亥革命一百年了,不仅世界起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而且中国也具备条件和平崛起成为美国之后的第二经济大国。可是,中国还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影子,那是直到今天为止,马六甲海峡还是中国的经济生命线之 一,中国的原油又或是从中东进口约有80%都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

为此,中国也很担心美国会控制马六甲海峡或马六甲海峡安全受威胁。 反过来美国也担心中国会控制马六甲海峡,因此马六甲海峡不但成为一个国际上不明显的斗争筹码,也再次成为马中的重要经济命脉航道。这就是我所说的历史的吊 诡所在。如今再加上南中国海针对南沙、中沙及西沙群岛的争夺,更使到整个国际形势出现新的变化和转折,这就是辛亥百年浮现的大形势和大转折,值得关注和探讨。

文章转载自《中评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