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阵主席纳吉说,大选要放最佳的候选人出征,不论其年龄和性别,只要胜出即可。但关键是谁才是有胜算的候选人?这是一种主观的“判断”,它不具备“必胜的理所当然”,因为在竞选中没人可以打保票他一定胜。所以“最佳候选人”之说是有争议性的,不能放之四海皆准。
马华的总会长蔡细历也说马华会派出有胜算的候选人,但准则又是以什么作为标准呢?比如翁诗杰回到班丹区代表马华出征,是包赢的吗?按翁诗杰来说,他会胜利,至少他认为他本身是最佳的候选人;但若按蔡细历的思路则是未必,理由是众所周知的公开秘密,他们是一对冤家,不咬弦的政治对头。
其实,所谓最佳候选人是与政党和政治大气候息息相关的。打一个例子来说,社会正义党(社正党)的陈志勤在1978年派其徒弟陈胜尧守甲洞国席本来是十拿九稳的,但遇上行动党拦路,没有所谓反对党阵线这码事,也就败下阵来,输给国阵的候选人陈忠鸿。
不过,当陈胜尧在1982年转投行动党后终在甲洞胜出,说明了适当的候选人或“最佳的候选人”也要得到有势力的党的扶助,否则还是不能成事的。就这样陈胜尧在行动党旗下一直当国会议员直到今天。如果他当年依然坚守社正党,恐怕他会灰心而退隐政坛的。
再举一个例子,1990年大选时,曾红极一时的曾永森在脱离民政重回马华后,得到党的相助,静悄悄地在槟城北海麦曼珍州议席提名。他之所以“低调参选”是不想未捷前就成为民政的箭靶子,因为以他的大有来头的人物转打州议席会被认为有所为而来,最低限度也能担任州行政议员。讵料在大形势倒向行动党下,马华竟在州议席选举中又再一次全军覆没(1969年是第一次全军覆没),连同曾永森也失败了。
这一年刚巧是林吉祥打败林苍祐,如果曾永森胜出而马华的议席不会太少的话,首席部长或可能归曾永森,而不是后来的许子根。可惜马华不争气,而民政也保住了7席,才有了许子根时代的降临。这又反映出所谓“最佳的候选人”是不能打保票的。
当然也有最佳候选人真的一出场就胜券在握,那就是1974年的大选,马华为赢回升旗山国席,不惜邀请被槟城人民津津乐道的前总警长马骐骝代表马华出征。虽然马骐骝是个党性不强的“铁腕人物”,但他真的给马华带来幸运,将行动党的候选人压了下去。
可是这样的选人不选党的例子毕竟不多,也只能列为特殊个案处理,不然在1995年大选时,马华不经意派出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候选人是不会当选的,因为他们既没有知名度,也不是专业人士,但在大风吹下,马华结果扬眉吐气,又胜回9个州议席。这也说明了当民心转向执政党时,即使派出不强或知名度不高的候选人也能胜出的,林锦顺、李学德及吕亚利就是“时势造英雄”的当选人物,他们一下子成为Y.B州议员。
同样的,在2008年的政治海啸前,谁会想到行动党会暴热?谁会想到槟州又再变天?完全是震撼中的惊愕,反对党派出的陌生候选人个个都探出头来。这就是说,能否当上议员,在很大的程度上,是要看运气的。因此所谓最佳候选人若与大气候和民心背道而驰的话,也是要落空的。
说来说去,只能说某些人是比较合适的候选人,某些人是比较不合适的,但他们能否中选议员则要靠时运来说话了。在很多时候,是选党不选人的,所谓“选人不选党”一般上是不易办到的。因此一个政党能否胜出,候选人不是最关键性的,也不能过于迷信个人的魅力,党的路线和方针乃至承诺才是最关键的。
刊登于2011年12月19日《号外周报》第561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