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31.12.11

谁说马华不会包装?(跃马扬鞭)

马华总会长蔡细历于12月4日,在一个马华教育贷款计划签署合作协议的仪式上这样说:“马华的缺点是不懂得包装。我们太老实了,不像一些只靠华裔支持的单一种族政党,(但却)包装成多元种族的政党。” 这好像是第一次听闻马华这样自我批评自己,又似乎认为马华之所以在大选中失利是因为马华不懂得包装。如果反过来看,只要马华懂得包装,它就不会在大选中成为箭靶。若此说能够成立,则不会发生308的政治海啸。因此蔡细历所说的话,也够叫人纳闷的。毕竟任何产品、人物与组织,都需要包装,它不是坏事。 首先,马华作为一个老牌的政党,谁说它不会包装呢?它其实从一开始就懂得包装和美化自己成为人民大众的政党。举例来说,当马华在1949年成立后,就积极介入协助被英殖民地赶入“华人新村”的华人,并发行福利彩票将所得用在解救处在水深火热的人民。由于马华表现得好,也包装得当,所以它在1955年的马来亚独立前的普选取得100%的胜利,参加15席,赢得15个国席。 接着,马华也介入了争取独立运动,也把自己包装成华人权益的捍卫者,而与巫统及国大党共同迎接一个新生的马来亚国家的诞生(1957年8月31日)。 如果不是巫统、马华及国大党至少在政治表面上表现出三位一体的联盟,则马来亚的独立恐怕会延后或节外生枝的。 来到马来亚独立后,又是谁给马华公会重新包装而赋予改革的新生命?那是在1958年击败陈祯禄而当选马华公会总会长的林苍祐。他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一马当先将马华的形象重新塑造,因而有了要求被分配竞选三分之一国席,以便将来的任何修宪事马华拥有被征询的权利。可惜林苍祐的美梦破灭,他的地位也很快被陈修信所取代(1959年)。 当60年代马华进入陈修信时代时,他就将马华的包装打回原形,回到陈祯禄有商有量的政治协商的模式。直到1969年大选马华重创后,陈修信才猛然醒悟,来一个华人大团结运动(1971年),更在较后时用中国“文革”来包装马华。林敬益就是这方面的高手,在霹雳州一手扶起兴汉社,另一手扛起陈修信的肖像,向毛泽东看齐。凡此种种,反映出陈修信在后期也是蛮重视包装的,而不是让马华赤膊上身任人讨伐和鞭打。 就在1974年陈修信引退后,上位的李三春更是杰出的包装高手,他当仁不让地将马华公会转型。他知道“老实朴素”的马华注定是要吃亏的,于是有了马华五大计划出炉,更为重要的是藉陈群川的推动,政商合一的包装出炉了,直到80年代中期出了岔子才告煞车。陈群川的新泛电事件与合作社风暴不是也因包装过渡而付出代价了吗? 来到林良实的时代(1986年-2003年),马华突出了教育的成就和让拉曼学院及拉曼大学成为马华的品牌,这不是成功的包装又是什么?林良实何曾向反对党让路?在政治斗争的长征上,“老实人受欺”的形象在马华的字典是找不到的。 即便是2003年后的黄家定当政的年代,他更是懂得将马华包装成“终身学习”的政教(育)合一的典范;而他本身也成功地以温文雅尔的政治学者的形象立足于政治舞台。如果不是因为选民对一党独大感到气愤和不满,它是不可能发生308的政治海啸(2008年)的。在这方面,不是马华不会包装,而是马华只能为自己包装,它不可能也成为国阵的形象大师。 因此蔡细历不要怪马华不会包装,才会差点“去了荷兰”,它是有其他因素造成的。我们认为蔡细历的这个论点是模糊课题的焦点,也是乖离马华历史的。 刊登于2011年12月27日《南洋商报》

1 条评论:

  1. 胡瑞连,中国完美集团副董事长,1986年马来西亚合作社风暴其中一家倒闭福利合作社董事成员之一。咋骗了马来西亚华人社会老百姓的血汗钱后逃跑去中国大陆多年东山再起。近来卷入其个人投资的吉林吉福参生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纠纷,涉嫌职务侵占被公安机关采取了刑事拘留强制措施。他最终上得山多终遇虎,难逃法网,罪有应得,因果报应!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