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31.1.12

龙年说龙 (直挂云帆)

转眼又是来到龙年,这是一个最受华人喜爱的年份,因为它在十二生肖中是最威猛的,而且它的形象已深入民心,历久不衰。中华民族之所以被形容为“龙的传人”也是因为龙代表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很有象征意义。

不过十分吊诡的在十二生肖中,只有龙是不存在的动物,可以说是“无中生有”的,比如十一生肖的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都是存在的动物,而且有些是人类所不喜欢的,比如鼠、蛇和猪,唯独龙是我们千百年来靠想象赋予它活跃和旺盛的生命。

为什么我们的祖先会创造龙出来呢?这是莫衷一是的。按最古远的说法,它可能与60万年前存在的恐龙有关,但恐龙已消失得很久远了,我们的祖先不可能在古代就有科学研究知悉恐龙的存在,因此龙其实是一则古老的神话。

按照考古学家张光直的解说“龙的形象如此易变而多样,金石学家对这个名称的使用也带有很大的弹性:凡与真实动物对不上,又不能用其他神兽来称呼的动物,便叫龙了”(摘自张光直:《美术、神话与祭祀》,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年)。

这种说法是有其一定的根据,但龙是怎样来的?又是一门大学问了。比较有历史说法的是在公元前四千年时(即距离我们6千年前),发现仰韶文化出现了“图腾”的动物,最初被当作鱼、蛇、鸟、牛、虎来理解,后来又逐渐变成“龙纹文化”。在这方面,汉代许慎在“说文”中进一步形容龙“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因此汉代的另一学者刘向在“说苑、辩物”中说:“神龙能为高、能为下、能为大、能为小、能为幽、能为明、能为短、能为长。”他们几乎给龙涂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比较形象化形容龙的是后汉学者王符。他说“其形有九、头似蛇、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顶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类,其声如戛钢盘,口旁有须髯,颌下有明珠,头上有搏山。”

王符显然给龙化身成为一种十分神奇的庞然大物,但这样的动物谁都没有见过,也只能用想象来美化,并使其形象栩栩如生,久而久之,龙在画家的笔下是深不可测的动物,只能会意,不能亲眼所见。

既然我们的祖先一定要创造一种从来没有的动物,且将之神化,那就必须要抬高龙的地位。所谓“乘龙登天”之神话就传开了。

由于龙有着神秘的威严,它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成为皇帝的象征。例如元朝时,皇帝垄断了龙的使用,元世祖忽必烈下令不得贩卖纹龙图案的锻匹,并限定五爪龙为皇帝所专用。

到了明代的朱元璋(1368年立国),由于出身低微,亟需神化自己提高威信,规定龙只能作为御用品,限制官吏衣服,不许用玄黄紫色和绣上龙凤标志。这样一来,当龙符在皇帝的身体后,就出现了所谓龙袍、龙颜、龙座、龙体全归皇帝一人专用的了。这就是为什么连皇帝的身体也称为龙体了。

明朝之后的清朝(1644年开国)更是将龙的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皇帝的衣服又龙又凤,多姿多彩(慈禧太后掌权后,她就用凤在上,龙在下来衬托其权威)。

(这里必须要交待的是,凤也是不存在的动物,与龙一样被神话了的。在商朝时代出现的“龙鸟(凤)”相衔纹象,应可推为最早的“龙凤呈祥图”。既然在后来龙凤成一对,也就用它们来区分性别,将龙归为雄,将凤归为雌。毕竟凤这一种“鸟”,比孔雀更亮丽,归属雌性就没有争议了。)

当历史走到清朝晚期时,龙更成为中国的国旗。在同治7年至9年(1868-1870)间,清廷派往欧美的第一个外交使节团就用龙旗当国旗使用。从此之后,龙成为清朝的一面旗帜。但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不但“刀枪不入”的义和团被瓦解,而且慈禧太后及皇帝也外逃避难,直到签署城下盟的辛丑条约(1901年),才打道回府。此时的龙旗已是遥遥欲坠,再也不能发光发亮,中国人民也因之受尽屈辱。

当孙中山在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他就扬起了青天白日的国旗,取代了腐朽和没落的龙旗。继之在1949年又被五星红旗取代。龙在政治上的超然角色宣告结束了,因为皇帝不见了,没有龙的化身高高在上,龙回到民间。

这就是说,龙的文化并没有消失,而是来到凡间。它在宗教上仍与道教息息相关。当道教在传播海外的过程中,也带入了龙的精神和龙的神话。

由于道教信奉是老子(李聃)不是龙,因此龙在道教的地位不是至高无上的,它却被用来强化道教的影响力;尤其是编造出海龙王的故事,以镇住黄河,长江之泛滥不使其祸及人类。

除此之外,在汉代时期流行的天干和地支也出现了十二生肖。它们的关系是这样的: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末申酉戌亥;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当十天干对十二地支时,经过5次轮转,就是一甲子(60年),而天干对地支一个轮转就是十二生肖走一回,如此不断循环,而成了今日华人社会的一个传统的年代,历久不衰。

在这十二生肖中,龙就扮演十分独特的角色,它居第五,在方向盘中,它站在中央,被东南西北包围,因为地位显著,正如皇帝一样,被称为九五至尊(较简单的说法是九在单数的数目中是最大的;五也是居中位置,九五至尊合成皇帝之称呼了)。

尽管中国在民国(1911年)之后已没有皇帝,不再有龙的化身,但龙的传人却开始流传。直到今天,我们都习惯称中华民族为龙的传人,连海外的华人也这样地生生不息地传承龙的文化。

既然龙是好意头和与华人有剪不断的关系,我们不必讶异华人喜欢将子女用龙和凤来命名,比如著名明星成龙、已逝世的李小龙和已退休的狄龙,都带了龙气在影界搞出名堂来。

在政界方面,李光耀也不遑多让,他的公子李显龙就是当今的新加坡总理。

无可否认的,华人对龙年有很多寄望,对龙也有很多的幻想,总是希望龙降福人间。虽然龙看来很凶和威猛,但它已被华人当吉祥物来看待。我们经常所说的“龙凤呈祥”、“龙腾虎跃”、“龙马精神”就是这个意思。

适逢壬辰龙年,谨以龙为话题与大家共渡龙年。
(本文部分内容取自拙作《龙的文化与中华民族》)

刊登于2012年1月26日《东方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