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2.2.12

恋栈权位拉杂谈 (现代春秋)

前首相马哈迪劝告莎丽扎不要太过恋栈官位,而是要思及自己给党带来的影响。 所谓的影响自然是议论纷纷的牛案丑闻,把莎丽扎围得几乎喘不过气来,也对国阵的声誉有不良冲击。即使她曾请假方便当局调查,但就是不明白为何查到今天依然是个谜,也没有水落石出。这又是为什么?也许因为仍查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因此莎丽扎会反问她错在哪里?为何要辞职? 当然不仅莎丽扎一人,许许多多的从政者都是同一个心态的,那就是上台时风风光光,而没有所谓下台这码事。因为下台是很痛苦的事,一下了台就谢幕了,什么也没有了。这就是说,一个人很容易学习当官之道,但不会也不要学习重返凡人的日子。 所以举凡在半路被促下车的人不是本身出了问题,就是在政治斗争中处于下风被挤下台,这现象比比皆是。 但马来西亚还有一种政治人物是“永不言倦”的,一旦他们失去政党提供的平台或输掉议席而不再有机会出征时,就会想到过枝到另一个平台。若再失败,也会干脆以独立人士上阵,直到输了几次已挽不回败象才会收手。 在我所了解的政治人物中,他们之所以不甘失败或不甘寂寞是因为他们身上流着政治的血液。如果他们曾有幸当官或当过议员,他们就会十分享受做官的日子。若是失去平台,他们也会想法设法东山再起。可惜这类成功的例子凤毛麟角。 对于他们这样的追逐“荣誉”的做法,我固然不予赞成,但我尊重他们的权利。因为他们有一种控制不住的本能,一旦选举期到,就蠢蠢欲动地希望能做回议员。我曾问过他们是什么理由对政治不死心,既然已失去做议员的资格或失败了,也就“看破政治”,转而寻求另类人生。讵料他们的回答是他们已是政治动物,离开了政治就会像行尸走肉。他们患上了“政治鸦片症”。 我也问这些人是不是一生一世都做政治人?他们的回答也很巧妙,即使不是一生一世,至少也是半世人。所谓的半世人那就是指失势后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和奋斗,依然回不到政治圈,才不再自以为是而冷却下来。 无可否认的,政治是很诱人的,因此我们看到有两种人是不会自动退休的,其一是高高在上的当权者,他们在位多年,虽然被认为已是过气人物或年事已高或有争议性,但退休这两个字是不在他们的人生字典里。其二是当官当到爽爽却无端端被促下台或因事故被逼挂冠而去,当然是十分不情愿离开官场的,除非被抓到痛脚或失去权位,不然每一位当官的都会捍卫自身的权利。正因为这样,马来西亚不流行辞职下野以示对事件的负责是由来已久的传统。 不可否认也有少数的人说退就退,从不以退为进;只有少数人退了以后又卷土重来,这种人已视政治是人生的重要过程,也希望自己的一生与政治挂钩而活得精彩。 因此马哈迪只能规劝他人三思党的利益而做出决定,而不坦言要别人辞职是因为他深知政治人物是不会自动放弃权力的,包括他本身也因之在位廿二年,所以也不具很好的条件请别人下台,只能作出规劝。 不过马哈迪的这样的“劝告”也是与政治正确挂不上钩的。我们这个年代正流行政治正确这码事。所谓政治正确是指为了达成政治上的目的,不论是出自个人的条件或党的利益,总有一套为自己说项的理由,且认为自己是最好的人选。 于是我们也第一次听到有所谓一种声音说,只要“能胜选的候选人而不论其年龄、性别和背景”。这也给予不少人藉“政治正确”的理由来提高身价且认为自己是最有机会胜选的候选人。 显然这是十分主观的说法,没有经过人民选票的决定,谁敢打包票说他是最佳人选?就我们所知,在过去出任候选人是党的决定,而不必考虑到个人的因素;今天却加入这个新的因素,也就让“身上流着政治血液的人”看到了希望,即使在党内不受重用或不被党推荐,但在“政治正确”概念下,他们的机会似乎又来了。也许未来大选的一个特色是:涌现许多所谓“胜算的候选人”。结果我们会发现原来所谓有胜算的候选人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除了极少数人有个人的魅力外,绝大多数人还得回到以党为重的政治角力战。就此而言,政治人物的命运也不是自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他们得面对选民的考验,否则别谈“政治正确”这码事。 刊登于2012年2月20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