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7.12

王保尼有归宿,林苍祐呢?(跃马扬鞭)


在槟城的政治史上,有两个人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他们既曾称兄道弟,也曾同舟共济,但又因政见不同分道扬镳,更因而站在对立面,让人民在这两个人之间只能作一个选择。这两个人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王保尼和林苍祐。如今他们俩人已经作古走进历史,但回顾他们过去的政治恩怨却能折射出槟州的政治变化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而且对槟城人民的命运起着十分关键性的影响。
他们俩人的政治故事是这样开始的:先是林苍祐(1919-2010年)在1951年亮相政治舞台,被英殖民政府委为槟州立法议员。那一年他只有32岁,风华正茂;而他也不负众望,率志同道合者创组“急进党”参加乔治市市议会的选举。
1953年林苍祐出任“急进党”主席,他拉拢王保尼参加急进党,后者在这一年当选大山脚市议员(威中地方议会),开始他们两人亦师亦友的政治伙伴。
王保尼(1911-2002年)虽然比林苍祐大8岁,但他当时只是一名普通的教书先生,既无政治野心,也对政治了解不深。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王保尼很快地发现在林苍祐的领导下,政治是充满活力的。因此他毫无保留地支持与服膺林苍祐的领导,包括在1954年跟随林苍祐参加马华公会而让“急进党”无疾而终。
1955年,槟州举行独立前的州选,林苍祐率领联盟候选人参加14个州议席大获全胜(另有10席是英殖民政府委任的),王保尼也中选大山脚州议员,他唯林苍祐马首是瞻。
原本是林苍祐将出任独立后(1957年)的首任槟州首席部长,但他因另有更大的目标(瞄准领导马华公会),乃支持对他“死心塌地”的王保尼出任首席部长。
虽然王保尼并无雄才大略,但以他的学历来说(担任大山脚金星学校的英文老师)他也总算有板有眼地领导槟州人民迎来了一个新生的国家。最为重要的是:一个华人主导的政权诞生了。
其实,这个在独立时即出现的华人主导政权是在林苍祐当红的年代孕育而成的,他被英殖民政府委任首席议员。也因为林苍祐已建立起权威,足以说服联盟主席东姑阿都拉曼接纳王保尼出任首席部长。
从那一刻开始,华人出任首席部长的格局已告定型,虽然事后看来王保尼的业绩平平,也无力拯救槟岛自由港的下沉和没落,但华人主政的局面是不会被改变的。1969年的大选,林苍祐领导民政党起而执政印证了这一点。林苍祐也不负众望地“挽狂澜于既倒”,把死气沉沉的槟州经济拉回正轨,他用工业化取代了自由港地位的消失,他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也在后来吸引各州青年到来就业。这就是说,槟城的经济在林苍祐的推动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生机勃勃。林苍祐也就像神话般的人物被槟城人民津津乐道。
虽然林苍祐的政治彪炳,把王保尼比了下去;但王保尼为槟州的“华人主政”点燃第一把火,而且也顺利地交棒给林苍祐一个完整的州政权,即使没有大功劳,也算是苦劳了(守住华人主政)。
正因为王保尼和林苍祐一先一后为槟城打下稳固的基础,让全世界对槟城刮目相看,也就使到后来的接班人许子根(1990-2008年)及林冠英(2008年——)有了方向和发展的思路。
无可否认的,华人主政的大方向来到今天已是没有扭转的必要,至少国阵主席纳吉首相及槟州巫统主席再纳阿比丁已向全槟州人民发出正面的讯号:巫统不会争首席部长职。这就要感谢林苍祐在独立前和独立后“写下”不易改变的“社会契约”。
走笔至此,突有感触,当王保尼的纪念厅将在今年9月走入马来西亚客家文物馆内算是有所归宿时,可有人要为林苍祐竖碑立传,打造一个纪念馆?看来民政党是比较适合的主导单位。

刊登于2012年7月2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