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细历和林冠英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但吊诡的是,他们竟然是来自同一个“甘榜”的人,彼此的出生地是在峇株巴辖。照理“同乡”的人是“同舟共济”或是守望相助的,但蔡林似乎贴错门神,他们生来就是不咬弦的;尤其是在2010年蔡细历成为马华老大后,他就杠上林冠英而有了一连串没完没了的故事。
最脍炙人口的就是在去年蔡林两人在电视台的两度(一是华语,另一是英巫语)大交锋。我们姑且不论谁较出色,单就两人的唇枪舌剑后就抖出一大堆剪不断理还乱的课题。
随手拈来就有下列荦荦大件者:
·
蔡细历说,行动党的“最终目的”是要取代马华公会而加入国阵。
林冠英的反驳是:行动党不单要取代马华,而是要取代整个国阵。换句话说,行动党准备通过与公正党及伊斯兰党的合作,以便在第13届大选中推翻国阵而步入布城。但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挑战,三党组成的民联是否能震撼势力盘根交错的国阵,根本无法揣测和推断。
无可否认的,在1963年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以后,当年领导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李光耀确实毫不讳言地要取代马华而成为与巫统合作的伙伴。
但当1965年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后,人民行动党也退场了,换来的是民主行动党(1967年)。这个党在1969年取得突破性的政绩后(拥有13个国席),就在1971年发生有人与马华密谈加入马华的大件事,最后功败垂成。从此行动党不再表达取代马华的意愿,而是要“改朝换代”。但政治无绝对,我们真不知道第13届大选后政党政治的走向。
·
蔡细历说,行动党与伊斯兰党的合作是助长伊斯兰党坐大,并在执政后落实回教刑法。言下之意是指行动党支持伊斯兰党建立“回教国”。
在这方面,行动党一向以来是与伊斯兰党“互不往来”,直到1998年安华出事后才促成三党联盟,真正地体现了行动党与伊斯兰党的直接合作关系(当时的另外成员是国民公正党及人民党)。但遗憾地因思想上的不易转弯,行动党终于在1999年的大选中失利,连林吉祥与卡巴星也在阴沟里翻船。
自此之后,行动党在2001年退出替阵,导致三党在2004年的大选中自行上路而陷入三角战,直到2008年大选时,反对党的三党联盟并未恢复,只是达致“一对一”单挑国阵的安排。出乎意料之外,反对党大有斩获。于是在308政治海啸后,在安华的撮合下,才有民联(人民联盟)的组成。
民联直到今天仍是一股政治力量,但行动党与伊斯兰党对回教国及回教刑法的问题仍无法达成共识。因此指摘行动党与伊斯兰党勾结来实现“回教国”还得有证据进一步作指证(当然政治的口水战不受约束,任由政客自我评说)。
·
蔡细历最近更直截了当地说,如果行动党在下届大选促使柔州变天,并由华裔出任州务大臣,他将辞去马华总会长职,加入行动党。
此语一出,反击声此伏彼起,原来柔佛从来都是国阵的堡垒区,绝不容反对党染指。即使是308政治海啸也反映出柔佛是国阵的铜墙铁壁,不但巫统雄风依旧,就连马华也依然迎风招展,只输掉一个国席和四个州席,与其他州相比,体现了柔佛是马华最后的一道坚固的城堡(马华目前国拥有7席,州拥有12席。但州议会共56席,从来是巫统人担任州务大臣。在现实下,轮不到华裔担任州务大臣,因此蔡的挑战也是不现实的)。正由于蔡细历不相信行动党有所大作为,也不认为民联能在柔佛州“改天换地”,才有一段负气的言论。但这也反映了蔡细历的说辞不够严谨而被对手逮个漏洞,那就是林冠英揶揄蔡细历说行动党已把大门关上,不欢迎蔡细历这样的人进来。一句sorry让蔡细历吞下自己说过的话。
其实蔡细历大可不必“自我矮化到要进行动党”(当然他相信行动党变不了天,才有此反话来挖苦行动党),若是马华在柔佛失利,蔡细历也将要自我下台;没有其它选择的余地。因此在没有政治筹码底下,蔡细历说要跳槽行动党不但没有政治意义,而且也拿不到政治分数,徒只招惹讽刺。
这就是说,蔡细历与其爱说反话或推行政治口语化和巴刹化,比如“去荷兰”等等,倒不如严肃地看待政治演变,当下最重要的是提防柔佛州后院起火。
刊登于2013年1月7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