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报载独中人数在今年又有突破性的人数后,已引发许多人将目光移向独立中学,但北马的独中则是今年才有真正的突破。这是因为整个风气不但从南吹向北,也印证了北马的独中在坚持中已得到家长的认同和支持。我经常强调坚持是最后胜利的基石;没有坚持一切不会开花结果的。于是北马的独中终于在2013年的新学年迎来了许多年以来期待的第一道曙光。自此之后,我们希望独立中学成为政府中学的另类教育,有其独特的办学方针,更有其优势以让学生与国际接轨。
在这方面,我想以韩江中学为例阐述华文独立中学在风雨交加中如何坚守岗位,而在危难中又如何展现出临危不乱的可贵气节。
韩江中学是闻名遐迩的学府,创建于1950年。1953年开设高中部。最脍炙人口的是在创办之初,创校人林连登一口气请了5位博士来执教和掌校,一时传为杏坛佳话。后来因董教办学观念的差异,博士也一个个走了。最后一位博士校长方学李(1958年)与林连登打官司后也走人,下来的校长就不再以博士为准了。
在这之前的1957年,韩中的学生为支援钟中生反对改制而开展罢课游行,及后波及槟华与槟中。再下来席卷全马而尉成波澜壮阔的1114的学运,为华教写下血泪史。
虽然转入1960年学潮不再,但达立报告书掀起的波浪又再一次震撼华教。当这份报告书在1961年转成教育法令后,便勒令所有的华文小学必须转成国民型华文小学(即归政府控制的学校),而所有的华文中学必须选择要成为国民型中学或独立中学。结果有55间接受改制成国民型中学(钟灵是在1957年最先接受改制),共有16间不接受改制,成为独立中学。
这16间中学在南马最著名的首推新山的宽柔中学。它在1958年即明确表明不接受津贴而成为独立中学。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它终于成为全马第一大华文中学,有学生逾万人(另一个校园在古来);至于北马最著名的韩江中学也是在1962年不接受改制。它是北马区唯一不接受津贴的华文中学。正因为韩中董事会的立场坚定,它为北马竖立了一座光辉的形象,也成了林连玉的坚定支持者(有了宽柔与韩中,林连玉的牺牲也堪可告慰)。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局曾拒绝戴国良担任副董事长(我到今天尚弄不明白,不接受改制的韩中的董事会怎么由教育局制指定?照理只有接受改制的中学其董事成员要经教育局的批准,应该不包括独中的董事在内),但在那个时候(1962年),韩中的董事会巧妙地邀请陈朴根国会议员担任董事长,并获得一致授权改组董事会。于是一个属于非盈利公司的韩江董事会便在1965年正式获得注册而成立。
与此同时,也在那个时候(1962年),韩中聘请邢鹤年(原日新中学校长,后日新改制成国民型中学)出任校长。韩中进入了相对稳定的时期。根据估算,在1963年时,韩中(分上下午班)全体学生共达3600名,过后也维持在3000余名之间。
转入70年代,韩中的生源受到国民型中学的冲击(槟城共有10间国民型中学,办学获得家长普遍认同)。为了弥补生源的减少,韩中开办了大学先修班。那时获准开办先修班的中学寥寥可数,韩中先修班大为吃香。数据显示在1975年时当韩中的学生维持在2千5百多余名的时候,先修班的学生竟近千名。这个失衡的比例说明了韩中的中学生(中一到高中三)不过是1500名。
1978年韩中朝向后期中学发展,开办新闻班。虽然人数不多,但启开训练报人之先河。后来在华文传媒界名闻遐迩。
不幸的转入80年代,韩中教师酝酿组织教师职工会。这个命名为“西马独立中学教师职工会”于1985年要求校方承认职工会。在不获董事会接受下,董教关系陷入低潮而闹僵。自那时开始,董教各执一方,闹至上法庭争执,遂大大地影响了招生,也因此连带关系的新闻班也在1988年停办了,整个韩中进入了冬眠时期。
一座曾经辉煌一时而被誉为最美丽校园的华文中学到了1992年时,学生竟只剩下797人。这一年新生仅17名,若再恶化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当时为使局面有所缓和,董事会与职工会在1994年达成“和解”。
1995年杪,企业家陈国平入主韩江董事会。这个时候韩中的学生竟然只跌剩350名,严重亏损。新董事会面临一个严重的挑战和考验:是要续办韩中或置之于死地而后生?经过周详的研究后,董事会决定拔地而起,重新出发。于是“宏开新局面,振兴我韩中”成为新的办学方针。
虽然在1995年暂时结束了董教纠纷(但官司没了结,直到2009年才在高庭全面地一劳永逸地结案),但从1985年开始的董教交锋,确实让韩中陷入万劫不复的悲境。我们因此将之形容为“韩中十年的文革教训”,因为这10年的纠缠不清让韩中倒退了30年。
出乎意料地在1998年印尼又发生排华运动,导致许多家长又把孩子送到北马受教育,韩中也在那一年收取了389名的印尼学生。数目之高,超乎想象。这一下子,韩中又再生气活泼起来。
一年之后,印尼局势平静,学生纷纷回国,韩中在清理职工会留下的问题后,又重新启动改革机制。本地学生也逐年的增加。但最大的激励来自韩江董事会于1999年获准开办韩江学院,并在2000年正式开锣,迎来了首批200名新生。
这一振奋人心的新里程碑也带动韩江中学的发展。在家长的认同下,韩中不负众望地推动改革的工程。在这方面,最大的工程是在2003年完成新学生宿舍,由槟州中华总商会耗资2百余万元兴建。在2005年又耗资30万元设立英语中心。
经过多方面的考察和交流后,韩江中学终于在2010年走出一条康庄大道,这项新的道路是结合独立中学的特色与吸取国际学校的办学方针,谨慎而又实事求是地推出三语教育的独立中学。
自从2011年引入剑桥的课程和保持华文的课程后,韩中的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已能掌握语文知识,他们可以在校内充分地接受华语华文的教导,在集会或活动时用华语交谈;也可以在特定的环境(如英文周)和特定的场合自然地用英语交谈。
正因为我们真正贯彻三语教育,今年的家长真的热烈地为孩子报名。可惜我们的学额有限,今年的新生也只限在300名左右。对于那些不得其门而入的百名学生家长,我们也只好说抱歉了。
韩中到了今天已比任何时候更具信心能回到从前的辉煌年代。现在的学生人数我们控制在1200名之内,因为我们要办的是数质教育不是数量教育。这60年的风程雨路,我们挨过了多少的酸甜苦辣才走到今天。这不是天掉馅饼而是董教学及所有关心韩江的人所付出的努力与心血有以致之。
韩江它永远是华教一盏不灭的明灯!
刊登于2013年1月10日《东方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