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届大选后,首相纳吉出炉的内阁是有些令人意料之外,原本推测他会保留马华原有的4位部长的空缺,让马华回心转意时接受委任,但现在看来已不是这么一回事。根据所能理解的是保留一正一副的部长给马华,即分别是交通部和财政部。如果此说有其依据,则意味着马华的声望将受到影响,因为在“505”的所谓“华人海啸”前,马华仍拥有4部长和7副部长,现在如果因为败选而不再有过去的数额,则马华又怎样向华社交待呢?
其实,马华从独立时开始,就拥有4部长和若干名副部长,有时还有政务次长做,这种传统一直维持到今天已经57年并没有改变,而有改变的是在副部长的数目。即使在1969年大选后,国家的政坛重新洗牌,联盟摇身一变成国阵,也没有削减马华在内阁中拥有的4名部长。当然也没有增加,后来增加的华裔部长增加了民政党一位及人联党一位。换句话说,我国在1978年后,华裔的内阁部长已增至6名。这对力争上游的马华固然是一个“打击”,但也无可奈何,除非马华退出国阵不入阁。
马华之所以忍气吞声是因为它在1969年大选的表现差,只剩13席(参选33席),没有条件向巫统讨价还价,也就接受保持原状直到505投票成绩出炉为止。
不过,马华在争取副部长方面倒有长进,例如在2008年大选后,虽然马华只剩15个国席,但在分配官位下,还算不错,除了4名正部长外,另有7名副部长职,包括有人以上议员的身份当官。比如林祥才及颜炳寿分别出任副财长与副青年体育部长,也体现了国阵并没有亏待马华。
在过去几年来,马华本身虽可一部分依赖巫统纳吉首相的支持,但不是保证马华一定好转的万灵丹。当反风非常炽热吹起来的时候,就是城市国阵领导人及候选人遭殃的时刻。
果然经不起反风一击,马华的不入阁也告应验,作为国阵第二大党的马华也自然在内阁中除名,起而代之的是砂州的土著保守党。这个政党参加14个国会议席全胜,因此在论功行赏中,它取得最高峰,有3名部长及3名副部长“入阁”。这种数目以后是否会有改变,我们不得而知。
如果加上东马的正副部长,则共有20名之多,破历届纪录。由此可见,本届大选东马“居功不少”,如果没有砂州的25席(总数31席)及沙巴的22席(总数25席),合共47席给国阵加强筹码,国阵是不可能夺下133席(国会总数222席)。因此增加东马的阁员是预料中事,但当把部分重心移向东马时,意味着西马的人事布置将会失衡,例如国大党破天荒取得2正2副部长,更有所谓兴权会的主席出任副部长,这种2+3=5的部长数目远远地把国阵华基政党抛在后头,也让人联党黯然失色(只有1部长)。
虽然纳吉已尽其力维持一个“平衡”的局面,但在马华问题未解决前,它是无法预知下来的变动。不过在当下比较清楚的是民政和人联的处境是堪怜的,这也是它们参加国阵以来的最大悲哀。在过去是人民进步党参加国阵后就下沉,尽管本届大选人民进步党获得友党的选区,出征1国4州,但还是铩羽而归,也真的服了人民进步党。它即使在选举中节节失利,始终也没有离开国阵。这种的“忠诚”也获得“忠心奖”而分派一名副部长职。
由此我们得到一个初步结论:在国阵中,所有华基政党都中枪落马,从马华、民政到人联党,无一不是被火箭及公正党穷追猛打的,在大气候不利国阵华基政党下,它又如何翻盘呢?
与此同实,在今时今日,马华不入阁的议决似乎已面临了冲击,但这不是问题的症结(它可以被改变),它的重点应该是马华如何置之于死地而后生?也唯有一个新马华,一个新精神才能打救马华。可惜直到目前为止,尚未有真命天子出现,这就使到华社拭目以待。
无论如何,我们始终认为纳吉的内阁是临时性质的,他应会在适当的时候全面调整以让华基政党有所适从,但关键是,纳吉什么时候找到灵感,对所有的政党来一个大整合?正如他的父亲在1974年将所有的政党纳入其势力范围而达到政治权力的分配与洗牌。我们不知道纳吉如何将最艰难的任务摆平。
刊登于2013年5月27日《号外周报》第634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