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8.6.13

当激情冷却的时候 (直挂云帆)


505大选过后,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大热潮,从中马到北马,再从北马到南马和东海岸,人数从数万人到12万人不等。

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及第二次分别在吉隆坡与槟城举行的大集会。据报载,人数有12万之众,比选举期的人数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见在当时群众的情绪还是十分高涨的,几乎把大集会的草场染成一片“黑潮”。

所谓的黑潮是指主办当局号召人民穿黑衣以抗议选举的“不公与舞弊”,更要求选委会“辞职谢罪”。可是经过多次的大集会抗议后,仍未见选委会有所动静,反而促请不满意选举结果的可以进入司法程序,以寻求公正判决。

在这方面,在618日的时候,结算出来的是国阵对68州的议席有质疑也已入禀法庭;而民联对27个国席及17个州席的选举结果有意见,也入禀法庭起诉。

从起诉的国州议席看来,最关键的是吡叻州议席,因为朝野双方只相差3席,如果民联起诉的6州席有变动的话,可能会带来政权更迭,因此双方不得不对吡叻州的官司案给予格外的关注。如果我们不淡忘的话,在2009年时也是因为3名民联州议员倒戈相向支持国阵才引发变天,由国阵夺回政权。今日国阵与民联又是冤家路窄,前者只以3个多数席执政。至于国会方面,也是不容小视。因为民联起诉的27席若有变动,也会影响政权的更换与否。目前民联有89席,若加上27席,也就拥有116席,超过国会的222席的一半,这就意味着中央变天。

正因为民联一直争执它是本届选举的“胜利者”,也就以抗议集会来指责选委会不公。它所持的理由除了民联总得票超过国阵外,也认为选举存在着不公与疑点,因此要求翻案。根据得票率来看,民联取得50.83%的选票,而国阵只取得47.42%的选票,理应由民联执政。

可是马来西亚的选举制度不是以总票数来定输赢的,而是以选区划分下的议席数目来定江山。换句话说,从马来亚乃至马来西亚有选举开始(市议会选举始于1951年;联邦立法议会的选举始于1955年。马来西亚于1957年独立),也是沿用议席的多寡来定成败的,而议席胜利者则是以简单的多数票来取决,即是所谓的“First pass the post system”。

因为沿用英国的制度,马来西亚从一开始就是以议会占多数席的政党组成政府,长久以来,也没有什么争议。但在505后,变成一个大争议。

反对党或民联认为,国会选区的划分是“不公平的”,比如雪兰莪的加蒲国会选区共有选民14万余人,而布城的选区只有选民15千余人;彭亨的金马伦高原区也仅有27千余名选民;另一个在纳闽的国会选区则只有24千余选民。

这种现象反映出乡区的选民一般上都较城市选民少两倍或三倍或四倍的。也因为这样,那个政党能在乡区或半乡城区占优势,它是不容易被打倒的,因为马来西亚有60%的选区(指议席)是位于乡村地带或乡镇地带的。

长久以来,执政的联盟乃至后来的国阵之所以屹立不倒或处于不败的地位,是因为它牢牢地控制了乡村议席,也就形成所谓“乡村包围城市的局面”。

虽然在1999年时,乡村区的马来选民“起事”,支持被马哈迪革职的安华展开“烈火莫熄”运动,而促成回教党在乡区崛起,执政吉兰丹及登嘉楼州,更拥有27个国会议席。但因只属局部的乡区选民的求变,再加上城市选区的选民不跟随“烈火莫熄”起舞,安华的“革命”也就未能成事。直到2008年的大选才出现新的形势让国阵痛失半壁江山。这新的形式不但是半城乡的马来选区发难,而且华印人集中的城市选区也来个大逆转,结果出现民联占据5个州的执政权(槟、雪、吉、丹及吡,但2009年又再失掉吡州),并首次拥有82名国会议员,与国阵的140席相对峙。

在此突如其来的政绩下,一时之间也刺激了安华向东马动脑筋,因为只要从东马的沙巴及砂拉越“挖走”30名议员或东马20名加上西马的10名国阵议员转支持民联,也就达成变天的愿望。可惜这一场斗争到后来沦为“民联议员追到台湾劝服国阵议员转换码头的闹剧”,安华也就“功败垂成”收场了;后来更有6名议员背叛而转向支持国阵。凡此种种,让人对民联的议员素质有所质疑。

不过来到2013年的大选时,民联的大势攻势把议员的背叛事件抛诸脑后,转而疾呼只投党不投人的没有回旋的余地;更在华人社会掀起前所未有的思潮滚动,也真的出现了“华人海啸”的局面,平均超过90%的华裔选民倒向民联,使到国阵内的华基政党再一次重挫。

马华、民政与人联党的兵败如山倒说明了一个新的趋势又告诞生,这一回是城市选民发难,但不是乡区选民求变,于是吉打州又回到国阵(巫统)的怀抱,也助长了巫统的势力,赢了10个国席。目前还剩下3个原属民联的州成了反对党的不倒防线;尤其是雪兰莪与槟城州更是集中展现出选民对民联的二话不说的支持。

整体来说,民联在城市及半城乡地带仍拥有相当的实力,也容易在城市地区发动大集会。但经过一个月有余的论争外,民联的622大集会显露了群众的“疲态”(安华形容为政治疲劳症候群),参加的人数并没有如同公青团长三苏丁预测有30万至50万人赴会,而只是3万至5万人集会,大概是10%的群众响应抗议号召。

不论是否烟霾的影响或是“政治疲态”所致,安华当天也注意到这两种的情况都是存在的,因此他宣布不再有大集会,但也要求提防民联党内出现“巫统声音”。

也许安华的推测有其道理,因为在政治权力的感召下,民联内有议员立场动摇也是不足为奇的。如果此事不幸发生,对民联倒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此民联与其不断地把矛头向外,不断地抗议和不断地诉求,倒不如冷静下来巩固民联的团结与合作。因为即使更换了选举委员会,也不等于体制的改变。只要目前的以简单多数票决定议席的输赢的制度继续存在,民联需要改变的是战略,深入乡村地区,而不是单靠城市就能成事的。

再者,任何的抗议行动若是持续不断地斗争而未能改变现状,也是“劳心劳力”,而可能失去斗争的目标。

如果说民联已通过司法程序讨回公道,那就等法庭来判决。在其他时候,更要注重灌输思想,扮演好反对党的角色,让民主能够在马来西亚扎根,否则一味的示威将会使到狂热的精力被消耗掉,而群众的激情与热情是有时限和有所为而来,不是动辄就可以发动起来的。因此当激情冷却下来的时候,冷静的思考下一步行动也许是必要的。

刊登于2013年6月27日《东方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