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共总书记陈平(1924-2013)的逝世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终结,而这个时代是与国际社会的整个局势息息相关的。
回顾陈平89载的一生,是颠沛流离也是跌宕起伏的,从而折射出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结局。因此马克思主义也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
陈平所处的时代背景必须从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说起。在1917年,苏联共产党在列宁的领导下推翻了沙皇,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由共产党控制的共产国家。
在这个时期,无政府主义的思想也被来自中国的文人介绍进马来亚。但在1919年3月,列宁在莫斯科成立了“共产国际”(第三国际)组织后,他就希望将共产党介绍到各国去,以抵消“无政府主义”带来的消极影响。
刚巧这一年不久之后,也就是著名的“五四”运动在中国爆发了。它不但灌输新思想给年青人,而且也激起强烈的爱国情操。这对北洋政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向日本的屈服敲了警钟(反对割让青岛
,收回山东权利,迫使北洋政府不敢明目张胆向日本低头)。
与此同时,随着“五四”运动的开展,李大钊及陈独秀开始鼓吹共产主义学说,更在1921年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在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准备在亚洲建立起共产主义体系。
1928年,中国在新加坡成立中国共产党南洋临时委员会。两年之后,也就是1930年,共产国际委派胡志明来马来亚主持马来亚共产党的成立。胡志明就是后来成为越南国家主席的革命者。这也显现共产党是无国界之分,也没有地域之分的。
马共成立的那一年,陈平也只有6岁,是一个尚未涉世的乳臭未干的小子,对政治仍然是一无所知的。
但因为日本在1937年借口卢沟桥事件掀起全面侵华战争,使得已有13岁的陈平开始对政治发生兴趣。在阅读了毛泽东的著作,斯诺的《西行漫记》及苏联的著作后,他义无反顾地在1940年加入了马来亚共产党成为候补党员。
这个时候,马共的总书记已是另一位越南人莱特,他后来被揭穿在加入马共后通敌造成马共领导被逮捕,而他在1940年时已是马共的实权领袖,陈平也接受他的领导,此时日本军国主义者也准备侵占东南亚以征服整个亚洲。
果然日本军国主义者与德国纳粹希特勒相互勾结,在1939年引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马来亚和新加坡也在1942年全面沦陷了。抗日分子及华人死伤无数,而陈平跟随来特于1943年与英军取得合作,共同对付日本侵略者。
当时的世界正面对三个邪恶轴心在张牙舞爪,它们是德国的纳粹、日本的军国主义者及意大利的墨索里尼独裁政权。他们一方面要打垮共产国家(苏联);另一方面大举屠杀犹太人(日尔曼民族的优种学,对犹太人的肆意践踏)及大举屠杀华人(破坏大日本共荣国)。在这个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举凡有血肉的人都义愤填膺地群起反抗。陈平没有例外地介入了那个风雷激动的战争,目的就是要打败日本军事主义者,维护世界和平。
然而当日本在1945年出其不意的投降时,与英军合作的马共也感到事出突然,不知如何应对;尤其是莱特的身份越来越让人摸不清之际,马共领导的抗日部队竟有半数在英军的感召下缴械重返社会(有6000人响应号召,剩下一半的人保持观望态度不缴械),甚至包括陈平也在新加坡领取两枚英国勋章(1946年)。由此可见第二次大战的结束不是马共的“胜利”,恰恰相反是恶梦的开始。1948年紧急状态的实施及马共被宣布为非法组织,也就意味着英国不再承认马共的地位,必须除之而后快。
但在英军清理马共之前一年,马共内部也在1947年先清理了内奸莱特,陈平则被推选成为总书记。这一年他才只有23岁,要面对瞬息变化的世界也确实不容易。虽然这时中共对国民党的交战已节节胜利,且解放在望。但毛泽东终究远水救不了近火,无法给陷入危难的马共施以援手。就这样陈平带领其子弟兵在马来亚各地辗转,最后在马泰边境立定脚跟,这已经是1953年的事了。
相对之下,毛泽东已在1949年取得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更在1950年与美国在朝鲜战场上过招,是为举世闻名的“援朝抗美”战争。直到1953年才在板门店停火,双方打成平手。苏联则在战后获得瓜分欧东部分,俗称东欧。越南及朝鲜也各有所得。印支半岛共产势力也正在扩大,唯独马来亚的共产队伍找不到大后方。
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陈平主动邀约马来亚的东姑自治邦政府举行和谈。1955年轰动世界的华玲会谈却以失败告终,马共又回到森林打游击战。这也显示了在缺乏筹码下,马共难以取得较有利的谈判地位。
由于马共需要外地的资源,也就只有依赖中国的支持。但两者之间没有共同边界和毗邻地带,也就无从建立起根据地。这对马共来说,即使不是致命伤,局面也是极其不利的。
因之我们看到陈平在60年代陷入两难,一是配合中国的战略,重新启动南下战略;二是印尼鼓吹反马来西亚计划也把马共牵连进去,而成为反马的一支队伍。
当这两者不能在华人和马来人社会取得共鸣时,陈平的新方针和新战略就显得被动多过主动。1966年至1978年的中国文化大革命及1965-1966年印尼的政变反政变事件也给马共带来一定的“严重打击”。马泰边境在70年代的肃反运动也像文革那样造成冤案;而印尼苏卡诺总统的下台和右翼军人在美国扶持下上台,也全面地扭转了印尼的政局,从左转到右,印共被大举杀害。印尼共产党从此一蹶不振,东南亚最大的共产力量被连根拔起,使到马共的处境并不好受。
对马共更是尴尬的是,进入80年代,中国已要求马共电台从长沙搬出迁向马泰边境,同时邓小平也促请陈平未雨绸缪,考虑新的出路。
于是在各方促成下,马共与马政府及泰政府于1989年12月2日在合艾签署和解备忘录,真正地结束长达41年的对抗与战争。陈平也为马共子女找到回家之路,但他却是极为少数回不了家的总书记。
整个时代的变化,我们可以从陈平的身上看到;但时代也因陈平的转变而改变了他。历史就是这么一回事,我们怎能否定历史呢?我们怎能抹掉陈平的存在呢?历史如果不是现在,那么将来也会还原一个真相。
归根结底,陈平是个时代的产物,一个跨越两个世纪的历史人物,其功过任由后人评说。
刊登于2013年9月19日《东方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