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8.9.13

马华召开特大的盲点?(跃马扬鞭)



不知道该怎么解读廖中莱要求召开特大专题讨论恢复郑修强党籍的用意,因为这样的提案被认为并不能解决马华内部的问题和党争,反而“节外生枝”使到问题更复杂化。
整个问题的起因源自马华的“作茧自缚”。在2011102日,经过重选重返马华并已成为总会长后的蔡细历提出了由代表大会通过的议决案表明一旦马华在2013年的大选成绩逊于2008年的大选成绩时,马华将不入阁。接着在20121021日的党代表大会上又再一次通过同样的议决案。
虽然这个带有威胁性的议案授人以柄,认为是意气用事,把责任推给选民“负责”,即如果他们不投马华而让马华议席进一步削弱的话,马华将不代表华人参与政府事务。一旦此局面发生,负上责任的是选民,不要怪马华“无情”和“无义”。
蔡细历显然是把其政治生命作一个赌注,希望在2013年的大选马华可以“翻身”,或最低限度可以增加当选议席,以便马华议员不但可以继续当官,而且蔡细历也可以稳住其总会长的职位。可惜这如意算盘落空了,选民不吃这一套,也不卖马华的帐,而是再一次的让政治海啸发生(这次或贴切地说是华人海啸,平均有超过80%以上的华人不支持马华候选人),把马华打的人仰马翻,只剩下711州议员(参加39国及90州议席竞选),比起2008年赢得的1531州议席更是下滑和惨败。在情非得已下,马华只得服从党大会的议决案。
但有关的议决案被认为只是针对当选的议员而言,也就未提及马华高层或干部是否也同样不能接受政府职位的委任,造成马华内部一度产生争议,到底“不入阁”的界限在哪里?由于没有定论,马华在不退出国阵下,其身份就显得十分尴尬,就如郑修强担任柔佛行政议员时被认为已违反马华不入阁议决,也就是抵触马华议决案;但在另一方面,又被认为是苏丹的委任,不属于马华的推荐。在僵持不下时,郑的党籍被马华会长理事会冻结3年(620日)又被认为不合理,因而在95日的马华中委会上(共30人出席,总数是41人),又以1614票撤销会长理事会的冻结党籍3年的“判决”,这意味恢复了郑的党籍。如此一来一往的戏剧性的变化导致廖中莱火急了,也成功地取得1/3中委(即14人)的同意要求召开特大。
这本来是一桩大事,也将是马华新一轮党选的高潮,讵料出现更预想不到的变化使这场特大几乎变成“闹剧”,既然质疑冻结不合理(会长理事会无权),也就质疑中委未以2/3通过的合法性。结果得邀律师研究(不知道为什么事先未查清楚)。退一步说,如果律师研究后认为特大可行,又假设特大也通过冻结郑修强党籍3年,那马华的问题解决了吗?若按原定的12月代表大会改选,则已产生的代表是否会同意廖派的改革也不得而知。因此廖派只要求否定郑修强的权利并没有触及问题的核心,而廖中莱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也未清楚交待,这使到特大的召开成了盲点,是否借郑的课题来否定整个中委会?或对中委投不信任票?
在这方面,马华已是党选(12月)在即,现在急于召开特大的意义又在哪里(毕竟马华规定区党选必须在922日前完成,也就意味着中央代表已经选出)?到底又能取得什么成效也还是一个疑点。再者,廖中莱要的特大是“旧中央代表”还是“新中央代表”?如果选出新的代表仍保留了绝大部分的旧的代表,马华的改革又谈何容易?廖中莱可有能力破局取得主动权?
其实廖中莱拥有的空间已不大,他及他的团队所要做的是单刀直入要求党代表选出一个新的领导层。一个有胆识、有理念、有气魄和有勇气改革马华的新团队,否则马华前路不明。

刊登于2013年9月16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