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1.10.13

浮罗山背客家村的由来



我们虽然无法打造一个天堂 
但我们可以打造一座世外桃源


浮罗山背客家村的议题最近成为热门的课题,但也不幸引发一些误解和为文曲解我们的原意,亦有人趁机炒冷饭,对“土楼”说三道四,实有澄清和解释的必要,以免以讹传讹或被一些有心人故意炒作而歪曲了原意。
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2006年,当马来西亚客联会在槟城客属公会新建大厦的第三楼设立“客家文物馆”(应是马来西亚第一家)开幕后,我们迎来了台湾客家学研究学者的访问。我身为主人要求他们组织一支研究团来到浮罗山背进行田野调查和研究,以确定浮罗山背是不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客家村”。
我之所以有此想法是希望通过客观与实地的调查来求证,因为自从我进入报界服务以来(60年代),就不断地听闻来自浮罗山背的人说客家话在浮罗山背是通用方言,正如乔治市是福建话的天下,可惜没有学术文章佐证这一说法。
2008年台湾的中原大学及清华大学的客家研究所派出强大的阵容(大概有20余人,包括教授、学者与研究生)在浮罗山背驻扎近一个月。他们对当地的客家人进行语音、生活、行业、产业、教育及宗教等方面的问题和亲自采访。
数个月后,他们给我送来了研究报告,结论是:“浮罗山背是个客家聚落;客家话相当通行,但也因乡区发展缓慢,年轻人的客家甚多离乡背井谋生,以致“客家传统”有逐渐被淡化之虚。”
后来我又再请台湾的学者对浮罗山背进行一项历史文物的研究,并提出建立客家文物馆的可行性,而我本身也对浮罗山背的人口结构作了调查与了解,将之与台湾的研究报告相结合。
于是我在2009年率领一个代表团代表马来西亚《客家文物馆》及槟州客属公会向槟州首席部长林冠英先生提呈一份逾万言之备忘录,阐述客家人在槟城的早期的辉煌历史外,并列举历史事实说明早年客家人已散居在浮罗山背的山腰一带。因此“浮罗山背”这四个字是用客语发音而来的,只有客家人把“山后”称为“山背”(潮州人则称为汕头及汕尾)。
当地有一间天主教堂已具有150年以上的历史,它的成立在后来成为提供方便于早年来自太平天国的逃难者(他们均为上帝会的教友。太平天国于1868年被清廷消灭)。它早期的颂经文是用客语书写及仍有人可用客语颂经证诸了它的存在与客家人的到来有一定的关系。
我在备忘录中也提出了整个西南区的人口结构,共超过16万名,其中在浮罗山背有马来人5万余名,华人3万余名,印人1万余名,接近10万名。而华人中或约有一半是客家人,他们大部分是惠州、海陆丰、河婆与大埔等的客家人(非正式统计)。
当时,我们希望槟州政府能够拨一块地供建“浮罗山背文物馆”,如能以土楼的形式建成,则可成为客家人的地标。虽然我们又表明它是不具种族色彩的,而是设立一个多元民族色彩的“浮罗山背文物馆”,且列出展示的内容与题材,但我们不得要领,首席部长的答复是:他不能拨地给客家公会,因为若其他籍贯社团也要拨地的话,政府将应接不暇。再者他也认为拨地应以教育优先。在此情况下,我们只好等待机会。
这样一等又是过了5年,在2012年时,有发展商献议拨地供我们建土楼文物馆。只惜迟迟未能达成共识,我们只好搁浅有关计划。
这个时候,我们又从台湾学者口中获悉在苗栗的“世界客家博物馆”已告落成(2011年),除了展示台湾客家历史文物外,也特别规划出“马新展览区”,内中竟意外地出现浮罗山背有个“客家村”的存在。他们是根据台湾学者的研究结果得出这样的结论。我感到很无奈,也只好“祝福”苗栗把浮罗山背客家村移植过去,站在文化无国界的立场,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反对别人替我们保留和发扬客家村的文化。同样的,当我们要把“土楼”当成客家地标时,我们也认为“土楼”已代表了客家的文化和象征,并已经是世界化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不能单纯视为对外来文化的移植。
虽然苗栗的客家博物馆比我们先行一步,但我们相信浮罗山背客家村的概念是不会枯萎的。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果然在今年年初,我们得到一位企业家的接头,愿意将浮罗山背20依格的土地转化成旅游生态的新旅游景点,内中可以“客家村”为主题,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加入客家土楼的元素。
既然有了企业界的投资,我们就向槟州首席部长林冠英及行政议员曹观友表明我们的计划和心愿。在获得支持后,我们积极地开展相关的计划。感谢槟州政府的配合,让我们得以在今年九月份公布我们的计划。就这样,浮罗山背客家村也就成为一个可行的计划,不再是一个梦想。我把这个计划当成是我第三个梦想的实现。
这里要特别申明的是,在924日见报(及925日见报)的“土楼图片”是个假想图,与我们的计划无关。目前我们正邀请绘测师进行整体规划,尚未正式向地方当局入呈完整图测,未想假想图引发了争议,以为我们是建“玻璃土楼”,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
其实我们将依据政府批准的条件打造一个绿色生态包含文化气息的旅游新景点,土楼建筑只是其中一个主体,整局的规划是以生态公园为主干,让游客可以在这里享尽大自然的风光,包括在果园内大块朵颐,在景区内认识浮罗山背的土产,这是我们向首席部长所作的承诺。
因此浮罗山背的“客家村”绝对是一个充满浓厚气息的绿化生态和建筑物内有饱含各民族文化的文物馆、艺术走廊乃至艺术表演场所,以配合政府准备将浮罗山背发展成教育中心点之一。
虽然近些年来,浮罗山背陆续有房屋的发展和兴建,但我们依然坚持保留绿化的重要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在浮罗山背打造一个世外桃源,保留其原有生态,而又有新奇的卖点以让浮罗山背列入世界旅游地区而成为一个新的旅游景点。这就是“客家村”准备散发出来的魅力。
(本文作者也是浮罗山背客家村总策划)

刊登于2013年10月21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