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10.13

巫统副主席举足轻重 (跃马扬鞭)



巫统改选已订在十月十九日投票(巫青团、妇女组及女青团则在十月十二日投票),这是大选过后巫统正式释放出大局不改的秩序。也就是说,第一号和第二号人物不开打,只剩下副主席及最高理事进行激烈竞争,这乃是预料中事,也是巫统的传统。
不过,副主席职位的重要性不显示在太平盛世,而是在于变动的时刻显得弥足珍贵。举例来说,在1975年,马哈迪卷土重来,提名副主席,因为他知道如果不这样做,他将无法更上一层楼。结果这次他成功了,也为他的政途铺平了道路。在这场竞赛中,有一位出局的重要人物,他就是外交奇才的雅沙里沙菲依。由于他的落选乃与副首相失之交臂。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在1976年敦拉萨病逝,巫统署理主席兼副首相胡先翁顺序接班成为首相,原本他想委任雅沙里沙菲依(内长)为副揆,但消息传到三位票选副主席耳里,他们三人一致向胡先翁“逼宫”,要么从三位副主席中选一人出任副首相;要么他们三人退出内阁。
这一无所妥协的立场显现了票选副主席的重要性。结果胡先翁只能提携得票最低的副主席马哈迪成为接班人(当年的另两位副主席是东姑拉沙里和嘉化峇峇)。
还有另外两个例子也足以说明副主席是举足轻重的:其一是在1987年巫统党选时,当马哈迪面对东姑拉沙里“逼宫”挑战老大时,巫统随即分成两派。当时亲马哈迪的安华见时机成熟,乃参与角逐副主席脱颖而出。这一胜利导致他在1993年气走嘉化峇峇成为署理主席,且组成宏愿队伍。他们是纳吉、慕尤丁及莫哈末泰益(雪州务大臣)。不久之后,安华出任副揆。
但是在1996年党选时,宏愿队伍被马哈迪拆散,党员又选出阿都拉成为三位票选副主席之一,另两位是纳吉及莫哈末泰益,当年慕尤丁不幸落马。
因为安华在1998年被马哈迪革职;马哈迪事后也只能从三位副主席中选一人填补安华空缺,就这样,幸运的阿都拉成为副首相;更在 2003年成为马哈迪的接班人。
既然副主席是从政者上位的踏脚石,我们就不必惊讶刚上任吉打州务大臣的慕克力在今届争出位。虽然他在2009年角逐巫青团长时败给凯里,但这不能说明什么,他较后也被委为副贸工部长。如今拜臣之后,他就要在党争更在上一层楼,情况有些像其父亲当年的敢于斗争,敢于失败也敢于迎接胜利。因此慕克力的插足也显现了政坛在不断的变化。虽然有人看好三位原任者:希沙慕丁、阿末查希及沙菲依阿达会蝉联,但慕克力的黑马姿态却是强势登场。其他两位挑战者虽也大有来头,即曾任甲首长的阿里罗斯旦和曾任森大臣的莫哈末依沙,但因两人已不在政府主流内,影响力也相应降低了。
这意味着,今届实际上有四个人争三个职位,激烈情况可想而知。
既然巫统的传统已把副主席当成党和国家的接班人,也就很自然地出现争夺,这在民主的国家算是政治成熟的表现。
其实,从巫统历来党选来看,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名人之后参政总是比较占优势的。前有胡先翁(拿督翁儿子),后有纳吉(敦拉萨儿子),再下来有希沙慕丁(胡先翁儿子)及慕克力(马哈迪儿子);再一位是凯里(阿都拉女婿),他们都是当今炙手可热的人物,也反映了巫统正进入第三代人的掌权,当然仍然脱离不了“以党治国”的理念。若有人倡议党政分家,那必然不是巫统,而是对党已失去信心的人的天真想法。巫统正在告诉我们:敦拉萨所确定的“以党治国”的路线,40年来不曾改变。在这种情形下,国阵的其他友党如何与巫统的政治接轨,倒是一个大问题和大挑战。

刊登于2013年9月30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