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0.12.13

评廖中莱的“出师表” (跃马扬鞭)



在今年10月马华的特大会上突破蔡细历派的“封锁线”,击败“谴责廖中莱”的提案后,廖中莱终于一马当先地发表他的“出师表”。他不但与搭档魏家祥一起亮相,而且也邀约逾千具代表性的同志为他的上征点燃战火。
虽然马华前任总会长翁诗杰及现任副总会长颜炳寿已下战书,要问鼎总会长,但在声势上尚没有廖中莱的先声夺人。这意味着廖中莱已策划多时,而且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因此才隆重其事地扬起改革大旗。
在这方面,我们先看到马华又再重演三年前的三角战,这似乎说明了马华的不同派系并没有吸取教训,而是各行其是地争夺领导权。如果我们不善忘的话,在2010年的重选,卷土重来甚被看好的黄家定结果在阴沟里翻船而抱憾。这就是选票分散后意想不到的结局。如果当年是两角战的话,一般相信黄家定将会东山再起,然而历史就这么无情地改变了马华的历史。因此今次的三角战也可能出现变数。
虽然如此,我们还是认为有必要分析和解读廖中莱的出师表,因为他的有备而来不但让他在这场搏斗中显得“师出有名”,而且也可以用放大镜检视他的“竞选宣言”。
在宣言中,廖中莱提出了9项工作重点,也强调当家当权,以华社为重的方略大纲。这些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大包袱,也是马华在60年代以降就面对的压力,以致马华在一个长时期被揶揄为“当家不当权”;更因对文化教育和政经的观点与华团有鸿沟和分歧,也在特定的时刻(尤其是大选期间)成为被指责的对象。久而久之,马华在维持“当家”的局面下,也“满足”于“内部争取”和“有人在朝好办事”的框架继续地扮演在朝的角色,即使在大选时有失利或输掉一些席位,也没有太大影响马华的政治地位(内阁四名部长是陈修信时代留下来的直到今天)。反之,即使大胜也还是维持不变的格局,顶多是副部长的官位增加一些。
当马华无法摆脱“被动”和“屈从”的角色时,它的“积重难返”的形象就越发深入民间,而在2008年的大选中蒙受较1969年大选时更大的挫折和失败,这就是308政治海啸给马华带来的政治悲剧。
遗憾的是,马华在失败后也没有接受“残酷的教训”,反而勇于内斗,亦没有深入检讨马华的败因,更没有提出积极的改革方案和为党订下新方针。从黄家定到翁诗杰,再到蔡细历,先后重复了内斗的此起彼落,令人感到厌倦。接着又有了2013505的“华人海啸”的再掀波浪。这一回马华跌得更惨,也自我“封闭”回朝的道路。
在这之后,马华高层还是选择内斗和外斗来转移党的危机和问题的焦点,直到近日才看到廖中莱的团队打出第一张有内涵的改革牌,除了承认失民心,只剩15%华人支持外,也希望为了下一代走出一条道路。
这下一代才是最重要的依据,有许多选民是为了下一代而投票的;而马华要如何把握当下,让华人“回心转意”,也就要先证明马华是为下一代而立党。是的,廖中莱说得没错,“历史曾经证明马华是一个伟大的政党”,但历史也曾经证明马华曾让华社感到失望,如1969年大选前的陈修信的“铁树开花”;2008年的黄家定的“安于现状”及2013年蔡细历的“惩罚策略”,都先后陷马华于很无奈的失落中。
在这种情形下,也正如廖中莱所说:“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但不能让历史改变我们,经过两次惨败之后,避免马华沦为历史名词,党惟有携手同心创造历史”。
由此来看,不论是廖中莱的团队或是有意探出头的角逐者,这是马华创党以来的最后斗争,除非马华党人在今年杪的大会上选出一个坚定的新领导层,一个敢于改变现状的领导层,让马华脱胎换骨成为“新马华”,否则马华要走出一条新路也是不容易的。
只有新马华才有可能创造历史,即使不能创造历史,马华也要阻止历史把它淹掉,这或是廖中莱出师表中所表达的意愿。
但马华要如何翻身,就看各路英雄和廖中莱怎样翻云覆雨了!

刊登于2013年12月9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