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的308到2013年的505,马华一败再败的残局来看,马华似乎尚未跳出困境。如果再往前推,马华并没有从5年前的失败吸取教训,好像不怎么在意如何从失败中再站起来;反而意气用事地“惩罚”选民:如果战绩下滑的话,马华将不入阁。
果然也真的应验,马华把自己吊在半空中,即不入阁也不退出国阵,它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也无法让人看得清楚;甚至连马华党人也不知道党将何去何从。
这种悲观的论调在505后特别显而易见,因为百万党员(马华声称有百万党员)在党两度重创后不知道党的领导人如何带领党走出迷宫和摆脱悲情政治迎向一个新生?
最明显的反映在505后不是领导层的洗牌或用最快的速度改头换面,而是忙于内斗和从中分帮立派。例如元老要求会长换人,蔡细历则回应“稍安勿躁”;廖中莱要改革马华,提出召开特大反对中委恢复柔佛的郑修强擅自担任行政议员的党籍,指他违反“不入阁”议决;但在法律问题悬而未解的当儿,蔡细历派反提出召开谴责廖中莱的特大,指后者并未遵守中委的集体决定。
这种失焦的斗争用放大镜一照是有些难于自圆其说的政治游戏,即使利用郑修强事件或廖中莱事件来达到打击“敌对派”的目的,也解决和挽救不了正在下沉的马华公会。
更令人难以思议的是,原来蔡细历要的是廖中莱与他一起走。也就是说,上演2003年林良实与林亚礼双双鞠躬下台的故事。这让我们看到马华公会在失败后依然热衷于搞个人政治游戏相互拆台,没有整套的提出一个拯救马华的大方向。
就在今年十月反廖中莱的特大议案通过不久后,这位“大难不死”的署理总会长也就不再理会蔡细历,直接宣布攻打总会长职。这种“大义凛然”的动作虽然没有1979年曾永森攻打总会长的豪言壮语,也没有“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的悲情政治,但也算是豁了出去,只是他在第一时间不知对手是谁(曾永森摆明是打李三春),直到近日我们却又“惊讶”地发现原来是错综复杂的“三角关系”。
这三角关系是这样形成的:翁诗杰本来是马青总团长(1999-2005);在2003年时差些被时任总会长的林良实动用纪律将他开除出党,后因戏剧性的变化导致双林辞职,才免除翁的“人头落地”。
当2005年翁转攻马华副总会长胜出后,其马青空缺就由其得意接班人廖中莱顶上。因此在2008年的308政治海啸后,翁诗杰代替黄家定出任总会长,廖中莱也水涨船高,与翁一起成为马华部长。这对难兄难弟不幸在2010年的党改选中闹分裂,真是始料未及。
同样的,翁诗杰在得意时也培养出另一位政治徒弟颜炳寿,他跟随翁诗杰而受重用,乃至出任马华副总会长,但他与何国忠争夺居銮地盘也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他在2010年翁诗杰跌马,蔡细历抬头后,则获得推荐出任副文青体育部长,而在后来被视为蔡细历的人马。
当失意的翁诗杰在11月25日宣布再战江湖时,马上浮现一个师兄弟对垒的局面(廖中莱vs翁诗杰);也几乎在同一个时候,颜炳寿也正式表态攻顶,又变成师徒对垒(翁诗杰vs颜炳寿)。若是把廖中莱也拉进来,则今届马华龙头大战已变成“难兄打难弟,徒弟打师父”的政治话剧。由于各人背景一片天,也暂时看不清楚走势。比较孤独的仍然要算独行大侠翁诗杰;而比较有队形的是廖中配搭魏家祥。至于翁的搭档和颜的搭档是谁呢?倒没及早公布,这在现代政治中已非上策而是下策了。
还有他们三人是应该发表真正有分量的出师表,而非泛泛之谈,更不能不着边际的含糊其词。华人也要知道,新的马华要带他们走向哪里?过去的路已走不通,新的道路有待新领导人展现出来。
刊登于2013年12月2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