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3.12.13

韩院转型朝向学术研究 (现代春秋)



当韩江学院在公元2000年正式响锣后,我就想要怎样给韩江教育体系做一个定位?在思索的过程,我们考虑到以文化教育的传承为己任,于是提出了建立《韩江华人文化馆》的规划。
感谢韩江三校董事会署理董事长连承杰的高瞻远瞩,欣然承诺赞助翻新整座旧学生宿舍,以便将图书馆、中文系及文物馆三合一的集中于一炉而成为韩江传播中华文化的地标。约经过半年有余的工程,一座具现代化又有美学轮廓的文化馆终于大功告成。整个装修工程费用耗资马币33万元,由连承杰一手承担。另外在设置文化馆厅及建立资料库方面又花费马币17万元,两者合起来共达50万元。
为示隆重,我们在2003年举行开幕盛典时邀请时任槟州首席部长丹斯里许子根主持开幕,也请中国驻马领馆政务参赞杨玲珠及国际著名历史学家王赓武教授及港澳名学者黄枝连出席并致词,场面盛大而壮观。
来到2010年,韩院已是十周岁了,巧碰韩江中学创校60周年及韩江小学创校90周年,于是有了三校一线牵的系列庆典。我们也因之决定再扩充华人文化馆的展厅,使之更臻完善。
2011年时,我们又通过华人文化馆举办了一场国际汉学研讨会。这一回有幸请得新加坡知名画家,炎黄国际文化协会会长林祥雄教授前来作专题演讲。
我感到非常庆幸的是,在偶然的机缘下,当我引导他参观华人文化馆时,二话不说地爽快允应赞助马币一百万元,以设立韩江华文化馆创新研究基金。主要的目的是鼓励当地学者针对文化(包括文学)、教育及经济课题进行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而论述的范围与马来西亚、东南亚国家及马中的领域有关。
当我们在今年开放申请时,也就自然吸引学者投石问路。我们终于选定了3组学者,并择定在1116日公布得奖者名单,一方面是庆祝华人文化馆成立十周年;另一方面也是炎黄国际文化协会马来西亚分会的成立的日子。承蒙中国驻马大使柴玺阁下的代表林动参赞莅临主持开幕,使场面生色不少。更因有六名来自北京大学的教授前来助阵发表专题演讲,而更显示其重大意义。
在这方面,我们也破天荒地以新设立的研究基金发给成功的得奖者,每宗获得马币四万元的研究奖学金,以让他们在两年年完成学术报告。换句话说,我们共颁发马币十二万元的研究金,虽然数目不大,但意义是深长的。
第一位是来自槟城理科大学的经济学副教授连惠慧博士。她毕业自新加坡国立大学,考获经济学博士。她的研究课题是:“槟城上市公司比整体大马股市的表现更好?”
在槟城共有100家上市公司中,有76家获盈利,其中51家取得高净利,只有24家亏损。因此她认为这是意外与值得惊喜的业绩,有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由于槟城是马来西亚其中一个最先进的州,经济势头表现强劲,这些企业公司的成就足以向外国展示槟城的经济活力与魅力。
无疑的,这项研究成果有助政府及其他跨国公司作为投资的参考和导向。对本国的上市公司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第二位得奖者是来自拉曼大学的余曆雄博士及陈慧萍博士。前者毕业自南京大学,后者毕业自理科大学传媒系。他们的研究课题是:韩江学院“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班”研究,简称“韩硕研究”。
这项研究的重要性是韩院与南京大学在过去12年来为南京大学开办中文硕士班培养了近80名硕士研究生,而且仍在持续中。这在马来西亚是一个奇迹,因为它不曾停办,而且也在实质上让马来西亚的毕业生受惠,其中有不下四位已进入公立大学当讲师,也有至少两位已是独中的校长。
余曆雄也是拉大中文系助理教授。他认为韩院是继马大、博特拉大学及拉曼大学后的另一个孕育高素质中文人才的大专院校,值得突显其专业品牌与学术素质。
这也使我想起12年起南京大学教授郭熙来韩院开办中文系的艰辛过程,如今已是开花结果,值得已升任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院长的郭熙感到欣慰。
第三位得奖者是来自韩江学院的讲师陈妤佳硕士。他是韩江学院及南京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巧合的是,她研究的课题正与郭熙教授对口,即“马来西亚华语的规范和协调—语言认同的视野”。
作为语言学家,郭熙是海内外知名的学者,他不但编纂字典,也长期醉心研究中国汉语与海外华语的异同,从而成为一代语文专家。
如今陈妤佳根据她本身的研究方向准备将马来西亚的华语规范化是值得鼓励的。
这事也使我回想起在公元1920年时,当中国的国民政府提出普通话教学时,槟城乃至马来亚和新加坡是最先响应的地区,接受以普通话教学,以有别于香港用广东话教学。
这主要是因为当年中华民国驻槟城的总领事戴淑原极力推动普通话教学。由于他的坚持,今天的马新人民能讲得一口流利的华语。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也“创造”出许多本土化的华语,而且也因地域的不同有不同的用语和词汇出现。
总的来说,我们相信此风气一开,将来会有更多的学者走向学术研究的道路,从而贡献予国家和人民。而韩院在林祥雄教授的支持下,我们也将不负众望,让更多的学者走向更加专业的道路。
我们期待两年后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但足以提升韩院的声望,而且也将使韩院与社会和国际接轨,对文化教育及企业展示关怀,这就是大学未来必走的道路。

刊登于2013年12月2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