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30.1.14

甲午年看中日历史关系 (直挂云帆)



转入2014年的甲午年,中日关系进入了新的危险水平。虽然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自2012年安倍晋三重新当选日本首相后,他就摆出强硬的态度向中国挑战,进而带有浓厚的反华立场。有关的措施包括倡议修订历史教科书和修宪否定战争侵略,钓鱼台国有化,造成两国关系不断恶化和引发了新的国际秩序在美国的主导下再一次瞄向中国,实行新的围堵政策。
美国原本对亚太区的军事力量有逐渐的淡化的迹象,但在亚洲一些国家的疾呼下,美国又于2011年“重返亚太”。这意味着美国又再把中国当成头号的“假想敌”,试图通过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国进行新的围堵。虽然迹象不是很明显,但美国倒致力拉拢印度、日本和菲律宾等地区比较认同美国的新战略。这之中的急先锋首推日本;而日本之所以与中国纠缠不清是有其历史因由的。
首先我们必须回顾十九世纪的中国,在颟顸无能的清朝统治下,一而再,再而三地把中国陷入于半殖民地与封建的社会。
最令中国人不耻的是发生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因为英国急于维护它在中国贩卖鸦片的市场,不惜代价向中国开战。在清朝失败后于1842年签订了《南京条约》,将香港割让予英国,并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及上海等五口为通商口岸,还有赔款2100万元。这是中国第一次丧失土地也就被形容为第一张卖身契。
1851年,中国人民不堪外来势力的入侵和不满清廷的丧权辱国,一批农民在洪秀全率领下在金田起义,插上了“太平天国”的旗号。这一支反抗队伍不断壮大而令清廷忧心仲仲。1853年,占领南京,与清廷对峙,直至1868年太平天国被消灭而留下可歌可泣的一页历史。
1884年的中法战争已拉开序幕了。尽管清廷并未失败,但急于求和的李鸿章也就决定与法国媾和,在1885年在天津与法国签订《中法条约》,承认越南为法国的保护国。后人因此讽刺中国明显可以打胜仗,却因李鸿章的投降主义和失败主义而断送对越南的保护权。
由于清廷的软弱与惧于外来势力而被日本看在眼里,乃在1894年(阳历的甲午年)发动一场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历史上称之为《甲午战争》。
它的背景是这样的:日本从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矢意发展资本主义,乃实行变法维新,学习西洋,废除分裂国家的幕府制度,实现了政治统一。到了1893年时,日本不论在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上,都向欧美看齐;更在军事上建立起近代的海陆军,采用英德训练方法,造就了日本武装的现代化。
在此优势下,仍处于十分封建的中国,即使在清廷统治下也搞洋务和维新,但总是不成气候。因此当日本在189481日正式与中国交战后的不到8个月的时间,清朝建构的北洋海军全部覆没,包括海军提督丁汝昌被迫服毒自杀,而其他将领缴出了十一艘军舰,投降了日本。接着日本又派军舰南下,占领了南洋水师防守的澎湖全岛。
到了1895417日,战争正式结束,双方也签订了令人不齿的《马关条约》,内容如下:(一)朝鲜完全自主(此乃意味着中国不再是保护国,改由日本“保护”朝鲜;(二)割让辽东半岛;(三)割让台湾全岛;(四)割让澎湖列岛;及(五)赔偿军费银两万万两。这意味着,中国先失去香港的主权,后又失去台湾的主权,是另一个更不平等的条约。
在这方面,我们注意到甫于1892年毕业香港医学院的孙中山对国家的未来忧虑重重乃在甲午战争前夕(即18944月上书李鸿章以抒报国之心,其言论并未提及革命,而是希望李鸿章接纳其主张“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来振兴疲弱的中国,可惜未被李鸿章接见,愤而于同年流亡檀香山组织中兴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作为其革命事业的开端。
李鸿章的固执与孙中山的失落也就在“甲午战争”后把台湾丢失了;朝鲜也成为日本的囊中物。整个亚洲也因这件事在后来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中最显著的是孙中山的革命终于在1911年成立而推翻了清朝,迎来了新生的中华民国。但事后因袁世凯的夺权及军阀割据,中国终于陷入四分五裂,也又再一次制造机会让日本军国主义者继“甲午战争”后于1931918日占据了中国东北三省,并蓄意扶持溥仪成为“伪满洲”的皇帝。
在蒋介石及张学良的不抵抗文化下,日本军国主义者更是气焰嚣张,不但未从东北三省撤出,反而在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的战争,与德国的纳粹头子希特勤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件开始到1945815日日本战败投降为止,前后8年的抗战岁月中,死伤的中国人不计其数;尤其是南京大屠杀30万人更是令人咬牙切齿。此外,日本扶持的汪精卫在南京建立伪民国政府也被中国人所唾弃。
当日本战败投降后,这个国家又再美国的援助下一步一步的复苏;尤其令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感的是:日本首相岸信介竟于1957年访问台湾,支持“中华民国”光复大陆,中日贸易因而中断。
1971年,中国向日本提出复交三原则,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72221日,美国总统尼克逊访华,亲自拆掉对中国的封锁包围圈。也在因势利导下促成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于同年的929日于北京签署了建交公报,宣布与台湾断绝邦交。
当田中拜会毛泽东时,似乎象征着中日关系进入了新的一页,周恩来总理也提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之心愿,希望日本不要再重蹈覆辙。
虽然自此之后,中日关系有了改善,但在千禧年(2000年)后,因为日相小泉纯一郎的参拜靖国神社而触怒了中国。
2012年,安倍晋三的入主相府,又再触发中日关系日趋紧张,有人因而提出120年前的甲午年事件(即甲午战争)不会再重演,因为今日的中国已经从中崛起,不再是昔日的无能的清廷。这就是安倍所需要反省的重大环境,如果美国不支持日本搞对抗,则安倍也应该收敛和回到现实中来。

刊登于2014年1月30日《东方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