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蕹菜风波竟然引发一场的示威而出现有人叫嚣是否要让“513”事件重演?
当这种莫名其妙的言论再次浮出台面后,巫统柔佛埔莱国会议员诺斯雷兰不同意也反对重提“513”事件作为政治威胁口号。
姑不论公正党议员李凯伦的喂首相模型“吃蕹菜”是否是过分之举,但也没有理由用“513”事件作为回应。
李凯伦的行为受到两种不同意见的反映,有人反对他这样做,认为是对政治人物的不敬(林吉祥就有这样的看法),应予道歉;但也有人挺李凯伦,认为不必道歉。
正在拉扯战之际,安华也认为有人趁机在此敏感时期重挑“513”事件是企图摧毁国家,因而疾呼全民寻求“国民共识”。
在这方面,首相纳吉也有同感,内政部长阿末查希也有正面回应。就不知道国阵与民联会真的来一个圆桌会议吗?
虽然迩来不断出现的负面新闻,令人有些担心。但不论是什么课题,任何方面都要适可而止,不可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起敏感课题。这不但无助于化解矛盾,而且形同火上加油,比如有人公然疾呼地方政府禁止摆卖猪肉,对于一个华人居多的大城市就是不敬的言论。即使在回教党控制的吉兰丹州,也没有禁止卖猪肉,为何槟州会有这样的论调?
我们也注意到,在蕹菜风波当中,也有人把矛头指向行动党和林冠英,进而也把林吉祥也拉进来,指他们掀起政治风波,且对首相不敬。这显然是借题发挥,没有“实例”说明与林氏父子有直接的关系。正因为也把林吉祥拖下来,他也在第一时间要求李凯伦给予道歉,而不是与李同一个观点。当然李凯伦不归属行动党,也就未第一时间给予反应;反而是安华在言论上似乎没有直指李凯伦所做所为是错误的。
对此纳吉也在第一时间回应他的蕹菜论是拿来形容市场的需求决定物品的价格,未具任何的政治用意。
但因为蕹菜被炒热,一些食品也应声应市,一时之间蕹菜成为日常用语。
当然蕹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挑起课题时触及了种族及宗教课题,更不应借题发挥乱弹“513”。
老一辈的记忆犹新这件不幸的悲剧发生在1969年5月13日,距今已是45年。许多年青的一代都不知“513”为何物,任何人企图挑起伤口都是不当和应被指责的。
事实上,“513”种族冲突流血事件在当年集中发生在吉隆坡,其他地方鲜少波及。就拿槟州来说,它曾在较早时发生过种族冲突事件,因而在“513”时却“风平浪静”。这反映出槟城人民在接受三次教训后,已不兴趣也不热衷种族课题。
历史显示,第一次流血事件发生在1957年马来亚独立前夕,因为在元旦日为庆祝乔治市升格为市及成立百年而举行大旗鼓游行时不幸发生种族冲突事件,造成5死74伤的悲剧。所幸为时不长,风波后来止息了。第二次发生在1964年,在大山脚发生种族冲突事件演成暴乱,造成2死13伤。第三次则在1967年为抗议旧币贬值而开展的大罢市后,未想后来竟变质转成种族冲突事件,酿成23死123人伤的悲剧。
因为人民对三宗种族冲突有所警惕,也就拒绝“513”事件蔓延到槟城,而新上台的林苍祐医生也苦口婆心促请人民安心,不要听信谣言,“513”也就慢慢不再被提及。若今时今日有人拿“513”大作文章,对于善良与重视和平的槟城人民来说那是没有多大效用的。如果有心人要挑起“513”,我们认为他们可以节省力气,因为槟城人民不会与之共舞。
尽管有人认为近些日子槟城的局面有些紧张,更有人在教堂前置放汽油弹,让人误以为槟城时局不靖,其实不然。这些人为的“制造紧张气氛”是不值得识者重视。我的外地朋友总以为槟城进入“紧张状态”,我说没有的事,槟城人民“马照跑舞照跳”。除非极端分子肇事,否则槟城仍然是歌舞升平的。正因为槟城人民不信邪,也就不会被种种不实的流言所困扰。如果你在槟城走动,就不会有不安全的感觉吗?老实说,“513”的言论已没有市场,毕竟谣言止于智者。
刊登于2014年2月3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