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4.7.14

雪州换大臣一波三折 (跃马扬鞭)

人民公正党终于通过党中央支持旺阿兹莎代替卡立依布拉欣出任雪州州务大臣,而且也在723日的民联联席会议上,原则上支持由旺阿兹莎接班,而后交由行动党及伊斯兰党的中央做出决定。
一般相信,旺阿兹莎将在三党的支持下接管雪州政权,但我们不得不重视有两人提及此次换大臣的争议与1977年伊斯兰党内要求撤换大臣事的风波是同出一辙的。他们分别是伊党副总秘书达基尤丁及土权主席依布拉欣阿里。
究竟两者之间有何雷同或是大不相同?我们有必要进行探讨和阐述以得出较公正的结论。
事件的原由是这样的:
1972年伊斯兰党(前称回教党)与巫统达成合作,在吉兰丹组成联合政府。不久后,其党主席阿斯里被委为中央部长。1974年回教党加入国阵,共同以国阵天秤标志参加大选。
由于合作得当,回教党在中央的部长也增加至两名,且有数位副部长。
不过在吉兰丹组内阁事,国阵主席敦拉萨坚持委任较亲巫统的莫哈末纳西出任吉兰丹州务大臣;后者显然没有得到回教党主席阿斯里及党高层的祝福。初时碍于国阵精神,回教党只好暂时忍受莫哈末纳西出任州务大臣。
及后莫哈末纳西认为其羽毛丰满,乃在1975年党选时扬言要攻打党主席,后来被劝服退出,阿斯里也就蝉联党主席。1976年初敦拉萨逝世,胡先翁接任成为第三任首相。
虽然阿斯里后期态度缓和,较明显倾向国阵,但回教党联委会不予认同,因而在1977年乃通过促请州务大臣辞职,而且规定必须在920日之前挂冠而去。
另一方面,纳西也不是省油的灯,他转过身来竟然成功地号召6万人举行群众集会支持他继任州务大臣。既然纳西强力抗拒,也就导致回教党在925日开除纳西党籍,继之在1015日的丹州立法议会上又通过不信任州务大臣纳西的动议。
本来纳西承认失败下堂求去,矛盾将告一段落。但不甘失败的他在1019日再次组织群众大会还击回教党,不幸演成暴乱,陷丹州于不安状态。
既然两派斗争已失控,最高元首在首相胡先翁的劝告下,于118日(1977)宣布丹州进入紧急状态,由中央接管州政权。
这样一来,回教党正式与巫统翻脸,阿斯里也辞卸联邦部长职。
19771213日,国阵会议开除回教党出国阵,首相也订在19783月在丹州举行闪电大选,以期一举击败回教党。
果然不出所料,在巫统与纳西组成的回教阵线(Berjasa)进行合作下。而成为大赢家,巫统取得23席,纳西的回阵则有11席,回教党只剩可怜的2席,政权乃告易手,由巫统人耶谷出任州务大臣。
在有利形势下,胡先翁乃乘胜追击在同年的7月举行全国大选。这一仗,回教党又受挫,只剩下5名国会议员。
经过惨重的教训后,回教党不得不卧薪尝胆。如果没有东姑拉沙里于1990年的大选率领46精神党和反对党结盟,与国阵全面抗衡,回教党是不可能在那一年取回丹州执政权的。
从上述的因由来看,昔日的回教党与巫统的斗争与今日雪州民联换大臣的性质有所不同,前者是回教党不满参加国阵后未获“平等”地位,而且州务大臣之职不能遂回教党心愿,终于爆发斗争而分裂。后者则是民联内部对大臣的撤换,与巫统没有直接关系。卡立之所以被撤换起于阿兹敏的矛盾公开化,而后不得不由安华介入(若不换人,民联雪州政权有危机)。加影补选就是为安华出任大臣而铺路。无奈时不予人,安华只好退而求其次由其夫人上阵。
虽然补选后,或并非以旺阿兹莎作为大臣首选,但阿兹敏的上位有阻力,才有了今日局面的安排。
也许卡立握有手中王牌可以在斗争的白热化下寻求解散州议会,但恐怕他凑不足人数(56席之半数是28席)来通过(国阵只有12席)。

反之,公正党在13席中至少有8席归安华,加上行动党的15席和回教党一些议席,已是超过半数。因此州议会必会通过不信任大臣动议(若有必要的话)和否决解散州议会。这是可以预期的;也说明卡立在位的日子已不长了。原因是今次事件与昔日吉兰丹事件不能相提并论,没法做出比较和强行二合为一。
刊登于2014年7月21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