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5.9.14

历史是不能被曲解的 (现代春秋)

联邦法院前大法官阿都哈密这样说:“只有马来人真诚地为国家的独立而斗争”。
他是于96日在雪州大学的一项伊斯兰教论坛上发表这一席谈话时补充说只有马来人在英殖民政府时期反对马来亚联邦(Malayan Union),而非马来人是在意识到我国有机会独立后才加入独立斗争,以便照顾自己的利益。
在这方面,他例举印度国大党的成立是为了派遣志愿者到印度要求英国让印度独立的。
为此,他认为在马来亚独立后理应由马来人治理国家,但事实并非如此,马来人被要求分享权力,甚至马来人也被要求牺牲利益,以照顾所谓的团结。
在不久前,也就是今年7月,阿都哈密出任国家团结阵线主席,而这个联盟是由土著权威组织等马来组织所成立的。
虽然阿都哈密有权发表个人的“历史观点”,但他所言偏离史实,也不客观。因此是有还原历史的必要。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在战后的1946年,英国急切地推出“马来亚联邦”(Malayan Union)宪政受到马来人的广泛反对,因而触及柔佛州的署理州务大臣拿督翁号召马来团体群起反对,因为他们发现到新宪政对皇室不敬,也没有保护马来人的特别地位。
于是命名为“巫统”(全国马来人统一机构)(UMNO)的政党出现了,拿督翁成为主席。
英国也只得放弃实施“马来亚联邦”宪制,改由巫统和英国重新谈判。1947年,一部“马来亚联合邦协定”草案出炉,但引起另一方面的不满意,包括华人社会。接着一个由陈祯禄为首的“泛马联合行动委员会”(AMCJA)宣告成立。这个组织包括左右派政团。它与马来国民党领导的“人民力量中心”(Putera)合作开展大罢市,并向英国提呈一份“人民宪章草案”。因为得不到到英国的支持,有关宪章被搁置(其实华人政团在较早前也没有在1946年支持英国提出的“马来亚联邦”宪制,咸认它是延长殖民地统治的花招,他们所斗争的是一个民族解放运动,以摆脱殖民统治,而成为独立国家)。
1948年,英国在巫统和苏丹的支持下决定实施“马来亚联合邦协定”。也在同年6月实施紧急状态,宣布马共为非法组织,从此马共转入地下;但另一方面,英国为剪除马共的影响力,在接下来的日子向全国各地的华人“开刀”,将逾50万华人驱赶至全国480个新村,用铁刺网围起而由军警站岗,华人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中。
在这个时候,也就是1949年,在英国人同意下,一个以陈祯禄为首的政党诞生了,取名为“马华公会”。
如果阿都哈密说国大党成立之初(1946年),是有亲向印度,但后来也心向马来亚。
至于马华公会的成立就绝然不是为了争取中国的独立,而是为了解救“新村”的苦难华人,以安定心民。从这一点来说,马华公会也算是符合当时的社会情况,尽管它是右翼的政党,与马共对峙,但它还是扮演了社会角色。
如果阿都哈密没有善忘的话,他应当回顾19481231日在马华公会尚未成立之前,拿督翁有在其新山住家召集21名各族领袖决定成立“各民族联络委员会”,委员包括陈祯禄在内。拿督翁的原意是要开放巫统门户让各民族加入其中,而他将成为各民族公认的领袖。无奈此一远见的建议不被巫统接纳,也就导致拿督翁在1950年愤而离开巫统,另创“马来亚独立党”,及后再易名为“国家党”(1954年)。
拿督翁的政党有容纳其他种族参加,诸如橡胶大王连裕祥就是他的党副主席。
不过很可惜的,拿督翁后来没有办法取得马华公会的合作,反而马华的地方领袖比如翁毓麟却在1952年的吉隆坡市议会选举中促成与巫统的合作,在旗开得胜(马华6席及巫统3席)后,启开了华巫合作的基础。拿督翁的马来亚独立党只赢得2席,败象显露,并非吉兆。
1954年,巫统联合马华公会组成联盟,并邀国大党参加(国大党是在印度总理尼赫鲁鼓励下转向支持马来亚的独立)。这样一来,一个命名为联盟的组织拉开序幕。在马来亚尚未独立前,标志着华巫印合作争取自治乃至独立,历史就是这样发展下来。
(一)1955年独立前普选,联盟角逐52席,胜了51席,即巫统34,马华15及国大党2,而回教党只胜1席,拿督翁的国家党全军覆没。
(二)联盟在组成自治邦政府后于同年底在华玲与马共举行轰动一时的和谈,希望结束武装斗争,共同迎向国家独立。参加谈判的马方代表除东姑外,尚有陈祯禄及新加坡的马绍尔。这说明了不论左右派,都是以多元种族(马共方面有陈平,拉昔迈丁及陈田)的代表进行国事谈判。在失败后,东姑率领马华及国大党的代表向英国争取独立。因此如果说非马来人没有参与独立的斗争是不确实的。其实当时兴起的左翼政党,如劳工党及人民党都有对争取独立作出贡献。
再说,华人的谈判代表陈东海虽未尽其责,为华人争取较好的权利,但华人社会(可分成马华当权派和以吡叻刘伯群和白成根为首的非当权派的民间力量,分别向英国提呈了备忘录,说明了它们都热爱这个国家,也希望马来亚早日独立)表达了与马来人一致的心愿早日迎接独立。因此当1957831日马来亚独立时,“默迪卡”呼声响彻云霄。
(三)在这之后,政党之间的摩擦与斗争是常有的事,敌对党更是口诛笔伐,但都不离大原则,那就是独立是为了使人民生活得更安定,在民主政治中寻找公平与正义。
就此而言,马来亚乃至马来西亚的独立和斗争都是各族人民通过各种的力量促成的。如果没有独立前后的各族人民的斗争,就不会有今日的繁荣和进步。

这就是马来亚乃至马来西亚独立前后的政治取向。在马来人主导这个国家的同时也有非马来人的贡献,否定一方就是对历史的抹杀。毕竟历史是不能被改变的,虽然历史有时是由一方所撰写,但历史的真相却也会从另一方面填补历史的真空或还原历史的原貌。
刊登于2014年9月15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