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首相马哈迪于8月18日在本身的博客网站批评现任首相纳吉拜相后没有进行政策性的改变,而且505的大选成绩也不佳,因而撤销对纳吉的支持。
虽然这是马哈迪个人的观点,但他的评论也引发热议。
针对马哈迪的批评,前副首相慕沙希旦也有讽刺性地回应,他说马哈迪未曾对任何的接班人表示满意,直到出现另一位复制的马哈迪。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世界上只有一位马哈迪,他是天生的政治领袖。不论是在位或不在位,他都喜欢对任何事情发表评论,而且有时是毫不容情的,这与他与生俱来的性格大有关系。
例如当他在1969年大选失掉国会议席后就大力鞭伐东姑阿都拉曼领导不力,才会在大选中损兵折将。虽然联盟仍掌中央政权,而且也只是失掉槟城州,但在大选后的第三天不幸爆发“513”种族冲突流血事件,全国乃进入紧急状态且中止国会民主。在此关键时刻,马哈迪还是不改本色地以公开信的方式要求东姑阿都拉曼(首任首相)下台。
虽然马哈迪因此付出被开除出巫统的代价,但东姑也在1970年辞职,让位于第二任首相敦拉萨。
如果没有敦拉萨在1972年迎接马哈迪回巢是不会有今日的马哈迪。正因为这样,马哈迪对敦拉萨是心存感激的。
其后马哈迪在巫统内也就平步青云了。从1974年被委为教育部长到1975年当选巫统副主席,给他增添了政治筹码。
当1976年敦拉萨逝世,胡先翁上位接班后,他就得从三名副主席中挑选副手。结果选中是马哈迪,而不是元老嘉化峇峇及政治彗星东姑拉沙里。
5年之后,马哈迪也很幸运地在1981年接班成为第四任首相,但他打从心里不喜欢东姑拉沙里,也就偏向慕沙希旦(表面上是保持中心,让两雄争署理主席,胜者出任副揆了。结果有了马哈迪支持的慕沙希旦从容胜出,也就被委为副首相。东姑拉沙里只能屈就继任内阁部长。
即使到了1984年的党选慕沙希旦依然打败东姑拉沙里,而继续成为马哈迪的副手,但他与马哈迪之间的裂痕开始了,本来被称为2M政府(马哈迪与慕沙)也渐渐褪色了。
果然不出所料,慕沙在1986年辞副首相兼内政部长职,但保留巫统署理主席,这种微妙的关系意味着慕沙准备通过党选扳倒马哈迪。
因此在1987年的巫统党选,就让人看到戏剧性的一幕。原本属马哈迪阵营的慕沙因与马哈迪交恶,反而转向东姑拉沙里结盟。意料之外的是东姑拉沙里与慕沙联手斗马哈迪与嘉化峇峇(他是因慕沙辞职被马哈迪委为副首相,但他一直被视为过渡性人物,似乎不曾被纳入接班人的行列)。这种势均力敌的斗争的结局是马哈迪与嘉化胜出;东姑拉沙里与慕沙出局(纳吉当年把力量转向马哈迪,成了马哈迪阵营的人),大马政治也因之进入了洗牌局面,安华从中崛起成为马哈迪的人。
虽然及后东姑拉沙里成立新党(46精神党)(1989年)与巫统对峙,但慕沙及阿都拉未追随,而是回归马哈迪队伍。不过,慕沙始终不再进入内阁,马哈迪已把他排在接班人之外。换句话说,慕沙已不是马哈迪心目中的接班人。
但也同样不是东姑拉沙里,即使拉沙里在1996年回巢巫统,他只能一度被委为丹州巫统主席,看看是否有机会力撼伊斯兰党。可惜的是,在1999年的大选,东姑拉沙里在丹州铩羽而归,从此也离接班人越来越远(当时有消息说如果拉沙里夺回丹州政权,他可能被马哈迪拉回政治核心。这只是传闻,毕竟马哈迪对拉沙里是有戒心的)。
至于在1987年后成为马哈迪“当红炸子鸡”的安华正在平步青云,看来有望成为接班人,但安华的操之过急被马哈迪视为具有威胁性人物;尤其是在赶走拉沙里及慕沙后,安华已组成其新的班底而在1993年的党选中以宏愿队伍在巫统内形成气候。这个宏愿队伍以安华为首,成员有纳吉、慕尤丁及莫哈末泰益(雪州务大臣)(他们都当选副主席)。
安华也自动当选党署理主席,气走了嘉化。但马哈迪很不悦,他曾三番四次促请少壮派不要走得太快,但已阻止不住,安华在这一年(1993年)成为副首相。
虽然宏愿队伍队形完整,但马哈迪巧妙地在1996年党选将之击破。他安排阿都拉重打回副主席得胜,为阿都拉的重返核心奠下基石。
在当时,马哈迪确然不喜欢宏愿队伍坐大,也影响了纳吉的上位。因此当马哈迪在1998年开除安华出巫统后,他未优先挑选纳吉而是提拔一度与他不咬弦的阿都拉(东姑拉沙里的人马)在1999年出任副首相兼内政部长。
当马哈迪打倒安华而扶起阿都拉时,人们以为马哈迪已真正地找到接班人,并在2004年的大选辉煌胜出。但在2006年之后,马哈迪开始对阿都拉作出批评,主要是阿都拉有本身的行事作风,也推出了与马哈迪不同的政策,终于爆发了一场口水战。不过阿都拉总是低调回应马哈迪的高调批评。
很不幸的,当2008年大选发生308政治海啸后,阿都拉已被马哈迪认为“领导无方”国阵才输掉数州政权和在国会丧失2/3多数席。在此劣势下,阿都拉已难以招架马哈迪的猛烈攻势,也不得不在2009年全身引退,让位纳吉拜相。马哈迪当时对此很感满意,也支持纳吉成为新领袖。
詎料在2013年的505政治地震后,马哈迪又再对纳吉有微言,及至近日,也爆发了一场大争议。这又意味着马哈迪从慕沙到拉沙里、到嘉化到安华到阿都拉和今日的纳吉似乎无一人是令他满意的。
这似乎应了这样一句名言:“盛名底下难为继”?也难怪在后马哈迪时代的领袖真不易当。因为马哈迪的要求被认为太高了,是否如此?也就见仁见智了。
刊登于2014年9月1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