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4.9.14

马华总会长角色的转变 (直挂云帆)

在马华公会成立之前,马来亚的政局是动荡不安的,先是1946年英国急切推出“马来联邦”(Malayan Union)宪政,但面对马来人的强烈反对,指它取消了马来人的特别地位和改变了政制。于是一个马来人的政党—巫统宣告成立(1946511日)。马来亚的宪政也因为巫统的出现而改变和扭转了。194821日生效的《马来亚联合邦协定》确定了这是一个君主立宪的国家;而马来人的特别地位也被保留下来。不过当时英国并未承诺让马来亚独立而是同意朝向自治邦的道路迈进。换句话说,当英国人与巫统及各州统治者签署新宪制取代“马来联邦”后就意味着巫统已开始影响这个国家的政治,但初时政局并不明朗。
另一方面,英军在战后(1945年)重新卷土重来后就对马共采取收编政策(缴械重返社会),但在未收到满意的效果后,它采取镇压与排挤的政策。大举逮捕左翼分子后,将成千上万的华人遣回中国;更在1948620日宣布马共为非法组织,并在马来亚实施紧急法令。
正因为在紧急状态下,华人面对的困难日益增加。在英军事政府同意下,一个纯粹的华人政党取名为马华公会也宣告成立了(1949217日)。这个组织是由具有威望的陈祯禄等人所发起,他也是创会会长。不过他当时已是66岁高龄(生于1883年)。由于在1947年被民间及政党组织推举为“泛马联合行动委员会”(AMCJA)的主席,并与马来国民党(左翼政党)领导的Putera组织相结合举行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罢市抗议协定的推行,转而提出“人民宪章”以取代“马来亚联合邦协定”而闻名。在未能取得进展下,他在两年后将精力放在马华公会身上。
1950年后有大批华人被赶入“新村”生活,苦不堪言,前前后后共有逾50万名华人被驱赶入用铁刺网围起来,日夜有哨兵站岗的480个“新村”(也被称为集中营)。马华也就在这个时候发行福利彩票,将其收入用来资助水深火热的华人。尽管初期的马华扮演的是福利与慈善的角色,尚未积极扮演政党角色,直到1953年被英政府停止发售彩票后,马华才真正地负起政治的责任。因此在1955的普选(独立前的选举)马华在华人区获得绝对的支持(参加15个立法议会议席全胜)。
虽然这次的胜利安定和壮大马华,但马华的组织仍然是薄弱的,以致少壮派的林苍祐得以在1958年进行一场内部的“革命”取得成功。当时陈祯禄也全力支持林苍祐的接班和改革,但后来林苍祐与其儿子陈修信起冲突也就导致陈祯禄转向支持儿子,终于扳倒林苍祐(1959年)。这说明了马华的组织是宽松和不严谨的。
惟有到了陈修信于1962年正式成为马华公会的会长后,他才成功地将权力集中于一身,展示了总会长的权威。
最明显的莫过于先后开除沈慕羽(1966年)及林敬益(1973年)。这种快刀斩乱麻的手法反映了马华的权力已转到总会长的身上。
同样的,当李三春在1974年接棒后他也是毫不犹疑和毫不容情地先后排斥李孝友(1977年)及曾永森(1980年),树立起总会长不可动摇的形象。
但是在李三春之后的梁维泮虽然援引了李三春遗下的政治资产,向陈群川等人大开杀戒,结果反弹之大,也爆发马华最大的党争,党的元气大伤。
1985年陈群川扳倒梁维泮印证了马华总会长的权威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可以被打倒的。后来经过陈群川修改党章削减总会长的权力后,凡事得交总会长理事会及中委会商议。
由于陈群川的修改章程成功,在后来崛起的林良实(1986年)虽曾试图重建总会长至高权力,可将李金狮排挤在外,但面对死缠难打的林亚礼,林良实就显得束手无策了,他已不能沿用总会长的权力来对付署理总会长,只得双双在2003年引退。
双林的退位扶起了黄家定与陈广才。此时马华基本上已走向“集体”或会长理事会的时代,总会长不再高高在上。因此当2008年的308政治海啸之后,黄家定与陈广才的卸职却意外地出现了一对不咬弦的总会长翁诗杰与署理蔡细历。这两位似乎贴错门神的领袖也给马华带来一定的打击和挫折。
可是翁诗杰还是通过他的权力促成纪委会对蔡细历采取纪律行动,引发了政治大风暴,马华内部同情蔡细历的逼使特大的召开;也使到马华的特大陷入僵局。在翁诗杰与蔡细历分不出高低下,只得再来一个特大见高低。结果又想卷土重来的黄家定与翁诗杰及蔡细历形成三角战。这种前所未有的“混战”反映了马华的总会长已是人人可以挑战的高职。
出乎意料的是备受看好的黄家定败落,翁诗杰也屈居第三,反被争议性角色的蔡细历取得胜利(2010年)。
这一胜利也把马华导向一个试探性的未来,即若下一届大选(指2013年)成绩较308时差,马华将不入阁。他的动议也获得大多数党代表的支持。身为党老二的廖中莱也不置可否。
然而当2013年大选的505真的让马华再栽一次筋斗后,马华已不能食言,唯有不加入内阁。但这一延误入阁也叫马华损失太沉重,因为马华全党上下第一次感觉到在政府外的痛苦与失落,这种不当家又不当权的滋味使到马华在华社面前一度抬不起头,直到2013年杪马华选出新领导层(廖中莱与魏家祥分别当选会长与署理)后,才见马华焦虑地要求改变形象与策略。
可是又急不来,只有到了今年的二月才通过重新入阁的议决。不过还是要多等5个月,直到今年7月才见马华重新捡回一些的尊严。若与上一届的四部长七副部长的数目相比,这次的二部长及四副部长可说是减了一半,也是马华入阁以来最不称心的结局。
在此艰难的时刻,马华已不能继续内斗;也不需要争议总会长有没有权威,而是人人都在看总会长的表现。虽然我曾说过马华需要重振李三春的时代,但李三春是不能被复制的,廖中莱也只有以他作为榜样,努力塑造另一个李三春,使马华重振旗鼓。
我们注意到这些日子来,廖的演讲似乎已从过往的中规中矩说词转成今日的灵活性抓住听众的心,用真诚和真挚的语言来激动群众,不再继续过去的刻板伤及华社的软弱表现。今天的廖中莱和魏家祥是任重道远的。他们需要为马华打造一个新方向,扭转马华的“积重难返”的形象,但这是需要有胆识有活力的领导决心和发出感人肺腑的言语。

今天重要的不是马华能否凌驾巫统(这是不可能的),而是马华怎样一扫过去的晦气,针对时弊敢于表达和敢于批评,拥有独立风格和己见,以便能有效或逐步解决民生,包括华人的问题。这就是今日马华的当务之急!
刊登于2014年9月4日《东方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