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0.8.15

祝贺恒毅分校美梦成真 (现代春秋)

恒毅分校在董事仝人的努力及西南区家长的期盼下,终于在86日迎来第一道曙光。正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根据所知,在槟州政府的批准下,发展商(黄继樑)献出了一块位于峇央峇鲁的地皮(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中学8依格,小学4依格),并打响第一炮,慷慨为恒毅兴建一座行政楼。
恒毅之所以能成功兴建分校是因为它在2013年已获得教育部的批准。如果兴建工程顺利的话,预料分校将在2018年全面收生。这就是说,随着菩提国民型华文中学成功迁校(从峇眼惹玛迁至西南区内的双溪赖而在2009年正式上课)以来的第二间国民型中学在西南区拔地而起。在上周动土的仪式上,槟州首席部长林冠英(由阿都马力行政议员代表)写下了历史性的一页。
眼看恒毅分校成功兴建,不由得使我想起16年前的前尘往事。这一段故事得由1998年说起,当时许平城(已故,前州议员)代表西南区的学校董事会向陈国平和我提及可否成立一个工委会,以协助西南区申办一间国民型华文中学,因为当地小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几乎只有半数得以分配到市区的国民型中学,而另半数则被分到国民中学,这对华小毕业生是不大公平的。
后来我们召集了西南区的董事会领导以进一步了解实况。
我们得到的资料如下(1998年),当地的8间华小(当时明新学校迁校尚未开课)的小六毕业生有761名,其中只有350名进入国民型中学,其他的385名被派入国民中学。
由此来看,随着峇央峇鲁的飞跃发展及华小毕业生越来越多,正是亟需一间国民型中学来吸纳小六毕业生,否则情况会越来越严重。
为了加强成功申办的机会,我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对西南区的环境、人口、工业、住家、教育及交通作了一番研究。当时发现该区共有11间国小,学生有10501名;而有4间国民型中学,学生有6384名,这算是一种比较正常的现象,因为西南区非华人占了65%左右。
另一方面,华人在西南区约占35%;尤其集中在峇央峇鲁新市镇。
在调查报告完成之后,我们正式草拟一份计划书,在19993月份时提呈时任教育部长的纳吉。
在提呈计划书之前,我们向林苍祐请示,希望能用他的名字为这间建议中的学校命名。他先是认为可能不恰当,但后来经我们阐明理由后他也就默许了。我们提出的依据是:其一,首相马哈迪在1995年大选前曾在槟州建议应以一个实体来纪念敦林对槟州做出的贡献;其二,峇央峇鲁新卫星市镇是他一手策划的,几乎把一个渔村变成工业化城市。他因而获得“槟州发展之父”的美誉。因此在西南区建一座中学来纪念他是恰当和合适的,毕竟峇央峇鲁是他一手哺育成长的孩子。
可惜的是,在我们提出申请后,也得知政府后来不再鼓励申办分校,因为即使办分校,校政也是独立的。
因为时机未成熟,我们的计划被搁置下来。虽然西南区的家长有所失落,但也不气馁。后来时任槟州首席部长许子根肩负起重担策划将菩提国民型中学搬迁到双溪赖银禧老人院旁,而在峇眼惹玛的旧校舍则保留给菩提独中使用。
就这样,菩提的搬迁工程在教育部祝福下,如火如荼地进行。意想不到的是,在2008年菩提国民型中学迁校尚未完竣之时,突然槟城变天,政权易手,也就由行动党的林冠英取代许子根成为首席部长。
虽然政局全面改变,但教育事业是不能停顿和更改的,在2009年时,菩提中学顺利开课了。基本上缓和学额不足的问题,但也还是未能全面解困,因为在2012年时西南区的9间华小(共和、光华、时中、崇正、中山、培英、文开、养正和明新)的毕业生已高达1300余名,较13年前的统计数字增加了一倍,如果没有多一间国民型中学应对,是无法满足华小毕业生的需求。
为此,恒毅在3年前召集了西南区的9间华小代表举行联系会议,一致通过增设国民型中学的意愿,引发了恒毅的董事长骆育民向我索取我们在1999年的备忘录和资料以供参考。
经过他及董教仝人的不懈争取后,恒毅奇迹般的美梦成真。
虽然不是命名为“敦林苍祐医生中学”,但我们对分校的建立感到十分欣慰,它不但圆了家长梦寐以求的心愿,也传承了林苍祐的精神。不过我们依然希望相关单位能设立一座纪念林苍祐贡献的纪念馆或文物馆或其他相关的建筑以突显林苍祐的贡献。历史虽然不易被抹掉,但时间越长就会使到更多的新一代对历史的遗忘,甚至不知道林苍祐是谁?这个缺陷由谁来弥补呢?我们正等待有心人的出现。不知民政党有此意愿吗?

我谨此祝贺恒毅分校工程如期进行,资金适时到位,让莘莘学子能够在就近的分校上课而不再起早摸黑,让不辍的弦歌在西南区上空响起来。
刊登于2015年8月10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