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今年的大年初一深夜(已是进入2月9日的年初二)突然在旺角发生“暴乱”,它起因于无牌小贩摆卖而被警察采取行动,却不知何故来了一批蒙面人的反击而不幸酿成血案,有多名警员受伤;也有54人被捕,事后则有37人被控“暴动罪”,大多数是年轻人,但都获得保释候审。
因为发生在华人的农历新年,这场骚乱也造成大多数港人不予支持,甚至有团体作出谴责。
其实香港政局的动荡不安由来已久,从1997年香港主权交回中国后,虽然实行一国两制,香港五十年不变,但在近些年则演变成激进的对抗,不但刺激“港独”派企图“再行结合”,而且也因2014年的“占中”事件(前后79天)助长了“本土主义”更加形成一股力量。
不论“本土派”或“港独派”或“反中派”乃至“反共派”,他们都高举民主大旗向中共的权威作出挑战,以便能够使香港从“中国的控制中”找到一条不受约束的道路,包括要求特首直选,可由政党主导政局,也不要中共有太多的干涉等等。
但当反对派触及中共底线,对基本法作出挑战时,也就引发中国人代大会对香港的未来政局作出拍板,仍然采用选举人的方式来选出特首,也就是坚持反对特首直选。
伴随着中共采取不温不躁的态度应对“占中”和“暴乱”,尽量减少影响商场生意和市民的生机时,一批不满分子又在其他课题上表达异议,其中一项最具争议性而又有政治含义的举动就是掀起反“简体字”的动作。
新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成立后,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就倡议组成“汉字改革委员会”(1954年),除了简少笔画外,也要采用民国时期即已存在的汉语拉丁化拼音方案作为改革文字的基础,但要能标出四声。
1958年,经中国人代通过,汉语拼音(拉丁化)也就被公认为汉语改革的第一步骤,以使更多的外国人能从汉语拼音中学习中文。
1964年,政府公布了第一批简化字,复于1968年再作修订。于是汉语拼音和汉字简化成了中共对文字改革与统一的重要突破(如果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文字;那么中共则是推广普通话统一发音(有了汉语拼音的统一性,也就方便用普通话交流,全中国的人民已不再因方言的差别而隔阂)。
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政治因素,台湾拒绝采用简化字(后来也与简体字成为同一个解释),坚持继续使用繁体字,而且书籍及报刊也全面用直排,不作任何改变。
同样的,在英国统治下的香港也拒绝跟随大陆的文字改革,与台湾一样用繁体字,也用直排,直到今天为止,港台出版的书籍绝大多数是直排的,从上而下。
港台之所以不要跟随中共做文字的改革乃是担心采用简体意味着向中共“称臣”。换句话说,“简体字”就意味着是共产文字或左翼文字。
事实是这样吗?姑且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作为例子。情况并不是这样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基本上是“反共的国家”,但马来西亚政府在1982年起在华文小学实验性地采用简体汉字效果不错后,就在1983年全面在华小正式采用简体字。到了1988年,所有的中学,包括国民型中学使用简化汉语授课。翌年即1989年就全面在学校使用了。
还有从80年代开始,新加坡的华文报章率先改为横排,与英文报一样。初期读者不习惯,后来也习惯横排了,马来西亚也不落人后,作出相同的改变。按照科学分析,人类的眼睛由右看到左是顺序的,而由上看到下是不顺序的。就这样,马新的书刊也在80年代后与大陆一样,采用横排和简体字。
当然马新的“华校生”也学会汉语拼音,当他们中学毕业后前往台湾和香港升大学时,完全不成问题,因为掌握简体也自然会读懂和学懂繁体字。即使繁简体交差使用也难不倒马新学生,由此可见,采用简体字及汉语拼音是正确的。
如果马新没有因为简体字而共产化,香港人民又何必掀反简体字?他们既是中国人,学会繁体与简体汉字,学会汉语拼音是完全必要的,也是身为国民一分子应该做的事,没有讨价还价或妥协的余地,更不要节外生枝了。
刊登于2016年2月22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