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7.3.16

不再是茶杯里的风波 (现代春秋)



马来西亚政坛因马哈迪于229日宣布退出巫统,而再次掀起风浪。虽然这第二度退党并不如第一次退档来得轰动(20085月),但其策略还是以退为进的。
第一次退党是因为要逼走第五任首相阿都拉,以为2008年大选的失利(一连输掉五个州执政权)负起责任,结果阿都拉在不堪压力下宣布于20094月卸任,交由其副手纳吉接任。
由于马哈迪一开始是支持纳吉上位的,因此在纳吉掌权后马哈迪又重回巫统。
回望历史,马哈迪在巫统内扮演的角色是十分争议性的,他是巫统成立时(1946年)即已成为党员,直到1964年才参政而当选国会议员,但在1969年的大选马哈迪落选。在分析下他炮轰东姑领导不力,也没改善马来人的生活和经济地位,因而发公开信促东姑下台“谢罪”。结果马哈迪在同年7月被开除党籍,而在1971年被第二任首相敦拉萨热烈迎接回巢。从此马哈迪平步青云,一路走上巅峰,在1981年出任第五任首相。
马哈迪是马来西亚有史以来担任首相最久的一位(1981年至2003年,共22年)。在任期间,他在1998年向其副手安华开刀,既除官职又革党职,才有后来的“烈火莫熄”运动及安华卷起的反对浪潮。
马哈迪的性格也是非常强悍的,不论是党内外,他对敌手是不手软的,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对方改变态度(有悔过之意),他就既往不咎,如对待B队的阿都拉巴达威,即使后者在1987年与东姑拉沙里结盟成B队,在党内向马哈迪挑战失败,但因未离开巫统也就在后来被马哈迪协助在1996年党选中赢回党副主席,最后成了马哈迪的接班人(2003年)。还有东姑拉沙里虽在1989年离开巫统另起炉灶成立46精神党,在1990年大选与国阵全面对峙又告失败,到最后(1996年)还是被马哈迪接受回巫统,也包括46党的党员。
从这样来分析马哈迪的性格,他是可以“原谅”和“重新”接纳敌手或对手,但只有安华不会被放过,两者之间虽一度被认为是“政治父子”关系。在闹翻后,安华失去了一切,且因官司案而坐牢,其中的微妙关系也只有两人心知肚明。
人们也许十分好奇,为何一直被马哈迪支持上位的纳吉在2015年后又成为水火不容的一对?而且越闹越僵,甚至连其儿子慕克里的吉打州务大臣也被拿掉了。因此马哈迪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他的再退出巫统也是预料中事。
当然他也知道此次的退党与上次的退党有所不同。2008年时阿都拉身陷困境,而其副手纳吉被看好成为接班人。但今次纳吉虽也面对压力和挑战,而他却预先及快地更换副手(副首相),以使党内没有异议的声音;虽然慕尤丁仍为党的署理主席,但已失去一切权力,空有其名。
在这种情形下,没有任何官党职的马哈迪选择退党显然是一种策略,以便给纳吉施加大一些的压力。
但在另一方面,纳吉则从容的应对挑战,抱着水来土掩的心态应对马哈迪。可是这次马哈迪不再是以巫统党员的支持作为后盾,而是借助反对党的支持凝成力量。
这样的一个画面也在34日出乎意料的大阵仗,一些重量级的朝野领袖历史性地亮相,他们也签署公民宣言,这里头包括行动党的林吉祥、诚信党的阿布沙末及公正党的阿兹敏。
而未能出席的安华也公开表态支持马哈迪是“师徒”决裂18年后的首次联手,这其中的变化是不可思议的。但政治毕竟是现实的,所谓“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以当今的政情,人们还要检视反对党能结合多大的力量。在国阵成员党缺席下,在伊斯兰党缺席下,审视非政府组织(NGO);尤其是净选盟会否参与其中,也是十分关键的。
此外,与马哈迪站在一起的“巫统铁三角”(慕尤丁、沙菲宜及慕克里)已表态暂无意离开巫统,也就传达了他们之间在扮演着“里应外合”的角色。但这种分散了的力量和反对党也各有议程的想法能否结成一个统一战线也未得而知。
令人诧异的是,在2016年竟然发生“不可能的政治合作”和“不可思议政治怪现象”;尤其是卷入斗争的人物曾一度是“难兄难弟”,如今却反目成仇;而敌人也因势利导变成朋友。例如马哈迪与安华本是一对,后来却闹翻关系;如今他们之间能否“破镜重圆”,人们也十分好奇。
又例如安华、纳吉和慕尤丁曾经是巫统“宏愿队伍”的三剑客(1993-1996)与马哈迪的关系疏远,后来是纳吉与慕尤丁走在一起(担任正副首相),安华被排斥在门外;如今是纳吉与慕尤丁决裂,又制造机会让安华与慕尤丁走在一起,再加上马哈迪,真是把局面颠倒过来。昔日是安华、纳吉与慕尤丁VS马哈迪;今时今日则调转回来是马哈迪、安华与慕尤丁VS纳吉。
他们的斗争牵动千万国人的命运,已不再是茶杯里的风波了。

刊登于2016年3月7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