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4.4.16

再论中国侨务政策 —答庞萱君 (跃马扬鞭)



庞萱君于328日在《南洋商报》的言论版针对我在321日在《南洋商报》专栏的一篇文章作出回应。我是以《中国侨务政策与海外华人》为题,阐述了海外华人因环境与局势之不大同,而对中国的侨务政策也有不同的看法,但大致上海外华人即使已入籍所在国,还是存在着藕断丝连的民族“情谊关系”。
而庞萱君以《坚守身份认同》为题,提出他的看法。他认为我也同意“华人与华侨”的身份似不必强加以区分,模糊化之后才能无往而不利”。
他说对马来西亚的华裔而言,不无商榷之处,理由是大马华裔有99%已是公民,因此我们的身份是华人而非华侨。
再者,他指出华裔已是大马公民,抛开民族文化和血缘连带不谈,其他关系亦无需(存在着)“娘家论”。
总结来说,他的言论是将华人与华侨彻底划分界线,而绝不能相提并论或混为一谈或模糊了界线。
其实我的文章是针对中国的侨务政策而依据现实提出我的看法,因而不能完全以新加坡人的心态反对“华人与华侨”的界线被模糊和反对提出所谓的“娘家论”(引自孙喜于37日在BBC中文网发表的文章)。理由是新加坡是由华人主导的政府,它会保护自己的国民,无须中国过分地“保护”。
针对这个历史遗留下来的复杂问题,我们先看看最近30年来的变化,根据厦大南洋研究所主任庄国土教授与国务院侨办所作的调查和统计如下:目前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约4543万人,而且华侨华人的分布状况已有大改变。例如在东南亚地区的华侨华人的人口已有所下降,约占世界华人的73%,而北美的华侨华人高达530万人,占世界海外华人的12%;欧洲的华侨华人也高达2百万,占世界海外华人的5%
但若按美国驻华大使馆发表的数字显示,中国学生赴美深造的在2015年时已高达30万人,为美国经济收入带来98亿美元。
在东南亚国家中,增加最多的中国移民是新加坡,主要目的是政府希望维持华人人口在70%左右。
如果有一天中国向海外的华人实施“华人绿卡”,并不要求他们放弃所在国的公民身份,而只是希望少数精英在中国比较长住(把精英华人召回来,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事实上马来西亚的华人也经历刻骨铭心的磨难;尤其是在1948年马共与英军交恶导致50万名华人被英政府驱入用铁刺网围起来而有警察守卫的所谓“华人新村”,以切断对马共的援助,结果是华人生活陷入困境。在这个过程之后,有超过2万名大马华人被遣送回中国或自愿回国搞建设,而在我国独立后,许多华人都成了公民(即便有时被形容为“寄居者”,也没有因之切断马中的交流。
在中国方面,也先后设立了三个机构,第一个是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第二个是属于国务院的侨务办公室;第三个是侨联,一个由中共领导的由归侨及眷属组织的民间团体,主要任务是为国服务,也为侨胞服务。
当胡锦涛在2004年设立孔子学院及华文教育基金会后,我们就看到中国要扩大对海外的影响力,包括关心海外华人的处境及对中华文化和教育的传承。
来到习近平时代,他提出的中国梦和“一带一路”的蓝图又进一步把其侨务政策扩大了。因此中国的侨务政策也概括海外华人是不足为奇的,要不然每年的乡会与宗姓的世界恳亲大会怎能有那么多人参加?
就拿去年93日中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前就对贵宾的邀请作出挑选,马来西亚的富商、华团负责人都被应邀参加,说明了海外华人也是中国所倚重的“人脉之一”。昔日孙中山形容华侨是“革命之母”,如今习近平则希望海外华人是中国的海外纽带和世界桥梁。
因此若我们太过把华侨华人划分界线,那中台的大马留学生就不需要请求中国给予优惠待遇,也不需要台湾也将海外华人当“侨胞”看待来享受优惠政策。
这种权宜之计对彼此都有好处,也无需过于渲染,为何要分出你是你的,我是我的呢?习近平不是说你浓我浓,彼此都有牵挂,岂不是更能表达一种与爱国无关的民族情怀吗?

刊登于2016年4月4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