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否認的,从以下的图表我们可以看到鸦片战争前后的华人流动的数量。
图表一
例如英国人莱特在1786年开辟槟榔屿后,逐渐有华人定居,在1842年前,华人人口不到万名,只有9715名。但在这之后华人人口大跃进,在1851年时已有24188人,在1911年时更增至117000人。
在1957年独立时,华人人口再增至327200人(占槟城人口的57.2%);而在2015年时,华人人口已达68万9600占总人口的41.4%。
年份
|
槟城华人人数
|
1787年
1842年
1851年
1911年
1957年
2015年
|
60人
9715人
24,188人
117,000人(40.2%)
327,200人(57.2%)
689,600(41.4%)
|
(资料来源:Victor Purcell “The
Chinese in Malaya”1967年,页68)
图表二
虽然新加坡较槟榔屿迟开辟,但华人移民的增长比后者快。例如莱佛士在1819年开埠时,新加坡只有30名华人。在1840年时,华人已有17704名,而在鸦片战争之后的1850年,华人进一步跃进至27988人;而到了1901年时,华人已超过16万名。
年份
|
新加坡华人人数
|
1819年
1840年
1850年
1901年
1965年
2015年
|
30人
17,704人
27,988人
164,684人
3,801,000
|
(资料来源:Victor Purcell “The
Chinese in Malaya”1967年,页71)
图表三
马六甲虽然在1403年已有了马六甲王国,且在后来先后被葡萄牙占领(1511年)、荷兰占领(1641年)及英国占领(1824年),但人口的增长有限,华人移民也不多。即使郑和七下西洋(1403-1433)也只是带来了数百名华人,唯有在鸦片战争后才见华人增加。例如在1842年,华人只6千余名,而到了1852年,华人已突破1万名,迄至1901年时,华人已近2万名。
年份
|
马六甲华人人数
|
1817年
1842年
1852年
1901年
|
1,006人
6,882人
10,608人
19,464人
|
(资料来源:Victor Purcell “The
Chinese in Malaya”1967年,页36-38)
以上三个地区是英国特别重视的殖民地,它在1826年将新加坡、槟城及马六甲组成“海峡殖民地”(Straits
Settlements),主要是为了全面控制马六甲海峡。由于这样它就有足够的条件在1840年挑起的鸦片战争,华人从此在海外遍地开花了。
因为槟城开了头,后来华人也向马来半岛移民,并参与开辟和繁荣了大小城市,比如吉隆坡、怡保、新山等等。另外在1963年加入马来西亚的沙巴和砂拉越也是在鸦片战争后才有大量的华工移居。例如在1841年时,砂拉越只有华人1千名,在1857年时增至4千名。最飞越成长的是中日战争的年代(1939年),华人人口已超过12万名。当砂拉越在1963年加入马来西亚时,它的人口只在75万(其中华人26万,约占30%),而在今天,人口已增至250万人,其中61万为华人,占人口的25%。
至于沙巴的人口也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才有华工移入,但为数不多,只有在辛亥革命(1911年)后,才见华人升至27,801名;更在60年代达至10万人,占沙巴总人口(不超过50万人)的25%左右。但时至今日,沙巴已成为外来移民的“天堂”,人口也已超过3百余万名,远远超越了沙巴人口自然成长的数字,华人也因之降到13.2%。
虽然新加坡在1965年退出马来西亚而成独立国,但人口到了今天已超过5百万名,其中70%是华裔。也因为这样,新加坡是唯一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而组成由华人主导的主权国家。
马来西亚在新加坡退出后,各种族的比例也有所变动。在1957年马来亚联合邦独立时,人口有6百余万名,华人有2百余万,占人口的37%;而在1963年马来西亚成立时,总人口有近9百万人,但在2015年马来西亚的总人口已突破3千万人时,其中华人只有650万名,约占总人口的24%。
以下图表是马来西亚人口的逐年增长的数字:
年份
|
马来西亚人口数量
|
成长率
|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
10908634
13833739
18211097
23420751
28275835
28758968
29239927
29700748
30332860
|
2.52%
2.44%
2.85%
2.29%
1.75%
1.71%
1.67%
1.58%
2.13%
|
刊登于2016年8月1日《号外周报》第797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