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7.9.16

鸦片战争引发华人移民潮 —1840年后中国及华人的命运被改变

(一)绪言
承蒙世界惠联大会主办当局的邀请,得有机会与各位分享华人南来的历史。虽然华人移居海外是久远的故事,例如在史书上有指出在唐代末叶因黄巢之乱,华侨流域苏岛(指印尼的苏门答腊)已多,而西苏与马来半岛之间仅一衣带水,华侨之散居半岛各地者为数当亦不少矣,迄今华侨有自称为“唐人”,称中国为“唐山”之口碑流传是为唐代移殖事业作一佐证。[1]
书中所说的为数不少,实则很少,因为在考察唐代之后的宋代、元代、明代及清代初期,移民海外者并没有成千上万;尤其是实施海禁的元明清朝更不鼓励国人向外移居。例如在荷兰统治马六甲时代(1641-1824),只有华人约三四百名。[2]这是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五次经过马六甲海峡)(1403-143年)后所留下的“种子”,但也只能证明华人在那个年代并不兴向外发展。
虽然富有神话传奇的罗芳伯(客家人)于1772年率百余亲友到印尼坤甸落脚,但历史上很难找出罗芳伯有在印尼建立“兰芳共和国”。这种被夸大的传说后来也被人渐渐淡忘(单看罗芳伯坟墓之简陋,证诸了他不是一国之首,而是一介平民)。
无论如何,这个兰芳公司(华人主要开采金矿和栽种农作物,若加上当地印尼人参与工作,公司人员逾万人也是有其可能性的)。从1777年到1884年也生存了107年,最后被荷兰“消灭”,这对客家人来说也是一个“奇数”。[3]
但正如巴素博士指出,华侨移入马来半岛,只有在欧人殖民地设立后,以及有一个安全的基地能使华人毅然走上远征之途,才开始有特殊的意义。[4]
这句话的意思在今天看来是在英国之前的殖民地宗主国,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乃至法国都不善于利用华人开辟殖民地,因此华人南来没有构成大数目,只有在英国占领槟榔屿后,华人才开始较大规模南来。例如槟榔屿的开埠人莱特在1786年占领这个岛屿后,就发现人口十分有限,严重缺乏劳动力,唯有通过中介人从中国及印度引进劳工。那时英国只好通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从中国引进劳工。由于这一策略的成功,莱特总督于1794年上书驻于加尔各答的“东印度公司”的上司时这样说:“华人成为我们居民中最宝贵的一环,有男女及儿童,约3000人从事各种不同的行业,如木匠、石匠、店员、种植人、商人等等”。
这充分说明了英国人看准华人可以成为殖民地发展的动力,也就将槟城视为“入口”华侨重要的桥头堡。自然而然地通过亲友对亲友、同乡对同乡和中介公司的推荐,华人向外移居慢慢的增加起来。
不过真正大规模向海外移居则始是于1840年。这段历史值得陈述:当英国于1786年占有槟榔屿后,便于1800年也占有威省。这尚不足使马六甲海峡归为英国所有,直到1819年莱佛士占领新加坡后,英国人开始意识到控制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因此也说服荷兰放弃马六甲的统治,而英国也让出苏岛的明古连港予荷兰。1824年英荷达成协议,两年之后(1826年)英国及快地将槟榔屿、新加坡与马六甲绑在一起,成立“海峡殖民地”(Straits Settlements)(俗称三州府)。在全面控制马六甲海峡后,英国人就从印度(从1757年印度起已渐渐沦为英国的殖民地)通过马六甲海峡将大量的鸦片运入中国。
(二)鸦片战争是导火线
因为鸦片的祸害极大,不仅把中国人变成东亚病夫,而且英国也极尽其手段换走茶叶、陶瓷与农作物和矿物销往欧洲。
即便腐朽的清廷已无可药救,但对鸦片的泛滥也忍无可忍,只好委任两广总督林则徐出任钦差大臣,专门对付非法买卖。一生刚正的林则徐不理英国商人的抗议,不断地充公“入口”的鸦片。在累积到二百余箱后,林则徐选择在1839年在虎门公开焚烧充公而来的鸦片。这一下子也烧到英国人的眉毛,终于说服东印度公司在1840年将其战舰通过马六甲海峡驶入中国的南方,并毫不容情直轰清廷的港口。在低档无力下,清廷宣布投降,英国就在1842年迫使清廷签下《南京条约》,将香港割让给英国,也开放五处为通商口岸,即厦门、广州、福州、宁波及上海;同样重要的是,清廷不可阻止欲移居海外的男丁及眷属通过香港远渡海外。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政治,也改变了南方华人的命运。一方面清廷屡战屡败,例如下来的1883-1885的《中法战争》,清廷败后承认法国拥有越南的统治权,也开放港口。还有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清廷在投降后也不得不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更把台湾割让给日本,而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的城市进行投资设厂。
到了1900年义和团运动更触发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及北京,几乎把中国瓜分得七七八八,国不成国了。
另一方面,住在南方贫瘠土地的中国人也不堪生活的压迫,只得冒险投奔怒海,因为香港已提供便利,就有更多的中国人向海外迁移,这就是为什么鸦片战争后引发了南下的华人在海外自成一格,除了暴露清廷的颟顸无能外,也协助孙中山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中推翻满清王朝。
遗憾的是,1912年孙中山建立共和国(中华民国)后,中国大地陷入军阀混战各据一方的乱局,促使更多的华人向外出走。这一走就在东南亚走出一个华人社会,无数条唐人街和一个华人主导政权(新加坡)来,也在后来向西方国家移动。


[1] 参阅姚枬著《马来亚华侨史纲要》,商务印书馆出版,1942年,页7
[2] 参阅巴素博士著《马来亚华侨史》,刘前度译,光华日报出版,1950年,页3
(按巴素博士(Victor Purcell)从1921年至1942年曾担任马来亚殖民地政府的华民护卫司,华文度削兼情报局主任。1945年英军重临后被聘为华人事务顾问官)
[3] 参阅“维基百科”,最新修改版,2016529
[4] 参阅巴素博士著《马来亚华侨史》,刘前度译,光华日报出版,1950年,页67

刊登于2016年7月25日《号外周报》第796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