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0.10.16

马来人主政不会改变

政界人士及学者在媒体回应一个有趣的问题时说,马来西亚会不会因为马来人在政治上的分裂而促使行动党成为主导国家的政党?这是因为有舆论说,马来人的分裂(从原本3个政党到现在的5个政党)结果让行动党得利。受访问的东姑拉沙里认为这是艰难的进程,但有些人认为是合乎逻辑的。
可是从马来西亚的政治发展来看,不论马来人是处在团结或分裂的年代,都没有其他政党(指非马来人政党)可以替代巫统扮演主导性角色。这种说法是可以被接受的,而且也是不争的事实。例如在50年代拿督翁成立巫统后,复于1951年离开巫统另创新政党(从马来亚独立党到国家党)后,几乎使到马来社会陷入互不让步的斗争中。在1955年的普选(独立前的大选)马来亚联合邦有三个马来政党在争夺地盘,即巫统、国家党与回教党,结果是巫统大胜,也巩固了华巫合作的基础(在52席竞逐中,联盟取得51席大捷,其中巫统34席、马华15席及国大党2席;回教党赢得1席)。这就是说,马来人会从中选择一个代表马来民族的政党(1954年,巫统、马华及国大党组成“联盟”,以帆船的标志参加55年的普选。
自此之后,马来亚从独立(1957年)到马来西亚成立(1963年),都是由巫统在主导政府,马华也只能扮演配角的角色。
在反对党方面,拿督翁的国家党经此一败后,就再也爬不起来,只剩下拿督翁一人在政坛浮沉,直到1962年逝世。
在独立之后,联盟的劲敌是左翼的社阵和回教党。社阵标榜社会主义理念,希望能有朝一日跃居成为政府。可惜天不从人愿,在1959年大选社阵立定脚跟后,它面对的问题更多,除了介入反对马来西亚的计划外,也逐渐地走向街头斗争。虽然它在那个时期已成为一股最有活力的政党之一,但在1964年蒙受惨败,只剩2个国会议席。
那是因为左翼政党与印尼的苏卡诺走得太近,也就促使选民转向支持联盟而不是社阵,同时也对人民行动党有所抗拒。
此外,有人误以为1969年的大选是非马来人政党击败了马来人的政党而成为主导政党。这只是表面现象,其实不然,巫统虽然受挫(派出67名候选人,但有51人当选国会议员),失败的是马华,它参选33席,结果只胜13席,另20席被民主行动党、民政党及人民进步党瓜分。不久之后,因爆发513种族冲突流血事件,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在第二任首相敦拉萨领导下,他又重新整合执政党,不但收编反对党(如回教党、民政党、人民进步党乃至砂州的人民联合党),而且将联盟扩大成国阵,使到巫统更显出权威,一党独大的理念就此形成。马来人主导政治的局面更显突出。
即便安华在1998年跌马后,政局有所改变,但要延至2008年才见其成效,这之中存在的执政党是以巫统为主,而反对党的主要领导政党是人民公正党;灵魂人物是安华。在当时回教党(后正名为伊斯兰党)与行动党是靠向公正党而扮演辅助安华的角色。
当年出乎意料的是,反对党阵线竟然一口气夺下5个州的执政权,令人刮目相看。但不论怎样变,落入反对党手里的州政权除了槟城仍是华人担任首长外,其他州仍由马来人出任州务大臣。因此只能说是另外的马来政党局部取代了以巫统为首的国阵。
到了2013年大选,国阵也许没有在意,仍沿用旧的选民册,结果与反对党(民联)打成平手,情势与2008年没有太大的不同。
在今天为了比较有把握扭转局面,选委会针对选区的界线做了划分,选民结构也有明显的变化。但在另一方面,反对党抗议选委会使用种族政策来划分选区,形势只对国阵有利。
即便如此,马来西亚未来的政治走向还是会是以马来人为中心。如今的反对党中又加多两个马来人政党(土著团结党和诚信党),使到以马来人为主的反对党增加至4个(公正党、伊斯兰党、诚信党及土团党)直接对抗巫统。这就是说,未来的选区不论怎样划分,它还是摆脱不掉马来人的政党正在进行一场空前的较量。

刊登于2016年10月10日《号外周报》第807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