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5.12.16

巫统五次的大分裂 (现代春秋)

我在1999年出版《巫统政治风暴》一书中有较为详细地回顾巫统成立后的内讧,引致领袖另起炉灶成立新党与巫统周旋,前后共有4次,未想今年竟是第五次。
第一次是创党人拿督翁在1951年离开巫统,成立马来亚独立党(后易名国家党)与巫统正面交锋,但功败垂成。就这样巫统(1946年成立)造就了东姑阿都拉曼的时代,并在1957年领导马来亚走向独立。
第二次是巫统在东姑的领导下,不容有左倾和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党内领导人阿都亚兹(党副主席兼农业及合作社部长)唱反调(东姑的政策是全面靠向西方的,不与共产国家打交道,因而反对阿都亚兹的合作社运动),乃在1963年开除阿都亚兹,后者另立“国民议会党”,以社会主义作为党的政纲。在理念一致下,被社阵吸纳成为其中一员(社阵即社会主义阵线的简称,原由劳工党与人民党组成)。
不过,因时机不对(印尼掀起反马来西亚斗争),社阵以“反马来西亚的立场”在1964年的大选惨遭挫折,只剩下两名国会议员。
这是东姑领导巫统的第二次的胜利。但是在1969年的大选东姑领导的联盟(由巫统、马华及国大党组成)却马失前蹄,不但丢掉槟州政权(由民政党取代),而且在西马的国会议席只剩下66席(巫统51席、马华13席及国大党2席),反对党合起来有49席(西马国会总数104席)。
虽然联盟在西马只有66席,但加上东马赢得的29席,联盟共有95席(东西马国会加起来共144席)。这就是说联盟继续执政,但已不再拥有超过2/3的多议席优势。即使大选后发生“513”种族冲突流血事件,全国进入紧急状态,政权还是牢牢控制在巫统手中。唯一的大变化是在大选中落马的马哈迪公开炮轰东姑,导致后者在1970年卸职,让位于敦拉萨成为第二任首相。
马哈迪也因以下犯上,被东姑开除党籍。但在1971年,敦拉萨热烈欢迎马哈迪归队。就这样马哈迪又再探出头来。他的功劳被认为竟能以一人之力扳倒东姑。
1981年马哈迪被扶正后,他开始了系列的改革。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在1990年提出要在2020年达成先进国的宏愿。
而巫统第三次的分裂是马哈迪当政的时代。作为一位强势领导人,他不能同意他领导的政府被称为“二M政府”(另一位就是副揆慕沙希淡)。于是在1986年马哈迪与慕沙交恶,后者也因此辞掉官职。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1987年的党选前后,巫统出现大分裂,分成A队和B队。A队以马哈迪为首;B队则是东姑拉沙里与慕沙希淡联手。在激烈的角逐中,马哈迪A队胜出。
A队的胜利标志着巫统的分裂表面化,发难者是B队的领袖东姑拉沙里,他在1989年成立“46精神党”,而在1990年的大选向马哈迪的团队叫阵。不幸的是,46精神党在1990年的大选差强人意,只成功地协助回教党夺回吉兰丹州政权,其他层面的影响力逐渐缩小(46精神党后来易名为“46马来人党”,在参加1990年及1995年大选无从突破下,不得不在1996年宣布解散46马来人党,而将大部分党员导回巫统)。这就是说,东姑拉沙里的党内外斗争都不能如愿以偿(希望能成为首相),只好偃旗息鼓了,回到原点了。
下来第四次的分裂是在东姑拉沙里归队的两年后发生,也是在马哈迪当政的年代。他在1998年突然使出杀手锏,将其继承人安华(副首相)革除党职和开除党籍。
安华也不是省油的灯,他的反击威力不亚于东姑拉沙里向马哈迪的进攻。一场历久不息的“烈火莫熄”斗争拉开序幕了。
马哈迪之所以革除安华是他认为安华的私德不适合成为国家领导人,双方在坚持己见下,安华的斗争从街头到法庭,再从监牢又回到群众。
很显然的,安华在1999年成立的“国民公正党”(现已易名为“人民公正党”)所放射出来的威力集中在马来社会,因而在这一年促成回教党(伊斯兰党)在1999年的大选中取得最辉煌的成绩,除控制吉兰丹和登嘉楼外,更历史性地拥有27名国会议员,可以说是拜安华效应所致。
遗憾的是,华社对安华的“烈火莫熄”反应不够强烈,因此在选举中,民主行动党只剩下10名国会议员,甚至连林吉祥和卡巴星也失掉国席。
就马哈迪来说,1999年的大选是十分关键的,他要证明他能够克制安华翻盘,同时回教党的崛起也不是大件事。
虽然他无法扑灭“烈火莫熄”,但基本上反对党阵线已后劲乏力;尤其是2001年行动党与回教党分裂后,反对党阵线已是处于“冬眠状态”。马哈迪也认为他可以安心退休了,因为他所提拔的阿都拉已有条件接位了(如果回顾巫统党争,阿都拉是与东姑拉沙里同一阵线的B队,不过他没有退党参加46精神党,也就被马哈迪相中以克制安华。这显示出马哈迪用人不计前嫌,阿都拉才有机会上位。还有当年的巫青团长阿末查希(副首相)原是安华阵营的人,后来被马哈迪重新吸纳,又成为另一个上位的人)。
还有马哈迪除了早期宽赦哈仑(前雪州州务大臣,后加入46精神党昂)外,也在后来(2003年)向阿都拉力荐纳吉成为副首相(这是马哈迪对敦拉萨提拔之回报,也算是回报纳吉的团队在1987年党选时支持马哈迪的A队)。
当马哈迪在2003年退休,把棒子交给阿都拉时,他对安华的成见依然很深,也继续不与安华的团队有所往来。
但在2008年大选成绩出炉后,国阵失去半壁江山(5个州政权落入反对党手里),使到马哈迪震惊之余,又将矛头指向阿都拉。在不断施加压力下,阿都拉终于同意在2009年卸任,转由纳吉上位。
马哈迪初期对纳吉是表现支持的,他也因纳吉拜相又重新回到巫统(在与阿都拉公开闹翻后,他在2008年退出巫统)。
可是当2013年的大选成绩又不尽人满意后,马哈迪开始对纳吉有些抱怨,后来一马发展有限公司丑闻曝光后,马哈迪更不停息地向纳吉开炮。巫统第五次分裂也逼在眼前了。
这第五次的大分裂竟是马哈迪与纳吉的直接对垒。在今年9月与慕尤丁成立了新党—土著团结党,这个政党及快地开展活动,更积极地拉拢反对党重新结盟。
因为是马哈迪亲自坐镇,巫统也就不能掉以轻心了,所以近日在巫统三天的大会上,所有领导层开足马力向马哈迪开炮,除集中打一人外,也把矛头对准行动党。这种车轮式的攻击,也正如纳吉所说,大选快到了。
正当反对党元气未恢复之际,国阵提早大选完全是合乎逻辑的。
这就是说,未来的大选对所有政党而言都是十分关键的,不论是执政党或反对党,都在探讨这一回选民要的是什么?又是倾向哪个阵营?选民不妨花些时间做研究。

刊登于 2016年12月5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